中醫是否科學?大乘是否佛說?人的頭號思維陷阱
作者:譚無稽
來源:微信公眾號「大陰陽論」(ID:dayinyanglun),專註佛、道、易、王陽明的高品質原創。
【一】
中醫科學嗎?這是一個長期以來爭論激烈的問題。支持中醫者以經驗科學、高維科學等百般進行包裝,反對中醫者則似乎輕易就能以種種質疑給予否定和鞭笞。總之,所有人都是在這個問題之內拳打腳踢,就是沒有人跳出問題之外問一句:科學就是對的嗎?
而這才是問題的要害所在。當我們跳出來看,就會發現這個被默認正確的預設前提,是靠不住的。
科學的基礎是數學,數學則是建立在公理系統基礎上的,公理則是無需證明的,比如平行線永不相交。不能證明,這是公理的實質,有人會說事實不就是證明嗎,這是沒搞清楚一個關係:就算你看到再多平行線不相交,也不能證明所有平行線不相交,你沒辦法考察所有的平行線,這就是科學的實證本質和精神。所以哪怕公理看上去再正確,其實質仍是假設。那麼以假設為全部基礎,根子上就是有問題的,所謂可靠性又在哪裡?所以先天就存在隱患,就如平行線不能相交,在經典物理世界確實如此,可在相對論的時空彎曲中也是這樣嗎?歷史上有過三次數學危機,出現了眾多至今都不能解決的數學悖論,足以說明問題了。
說到假設,20世紀奧地利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給科學的定性,正是「可證偽性」,也就是可以證偽的才叫科學,否則就是神學。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切科學理論實質上都只是暫時成立的假設和猜想,其自身永遠存在著被證偽的可能性。這就像一個人見過的所有天鵝都是白的,就說天鵝是白的,但只要有一隻天鵝是黑的就能證明這個結論是錯誤的,哪怕黑天鵝還沒有出現,這個可能性卻永遠在。這其中揭示的是,一切科學理論必將被證偽,否則這個可能性就變成了像神學那樣的永遠正確,而科學就是不斷在證偽中前進的,就像從原始科學到經典物理再到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暫時成立不代表永遠成立,眼下事實與最終真相絕不可等同,而很多人都將這兩點混淆了。
那些拜科學教的人以科學評判一切,就是以暫時事實混淆最終事實,將不可靠的內核一廂情願地替換為可靠的內核,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所以,中醫是否科學的問題,其實根本無關中醫是否合理正當這個真實訴求,那麼還爭論什麼?
【二】
大乘是否佛說?這又是佛門千百年爭論不休的問題。這個問題之所以出現,是因為一個事實:佛滅後不久結集的佛經只有《阿含經》,所有大乘佛經都是佛滅後數百年才出現的。因此有人指斥大乘經都是假佛陀之口的偽經,就像成書於西漢的《黃帝內經》託名黃帝一樣。大乘信徒則以大乘義理的更加究竟圓融,未早出是因為眾生根機未到故而密傳等說法,進行反駁。對此我們還是可以跳出來問一個問題:什麼叫佛說?
如果這個佛只是指釋迦牟尼本人,別說大乘經,就是《阿含經》恐怕也不能、至少不完全能說是佛說,因為釋迦在時佛法只是口耳相傳,在他滅後才由弟子憑記憶進行結集,那麼誰知道這口耳相傳的過程中有沒有扭曲和摻雜、這記憶有沒有偏差?
佛字之義,是覺。覺的什麼?心與天地萬物的實相,佛家稱為法身。釋迦是證得了這個法身的人,這個法身卻不只有釋迦才可以證得;從這個法身境界流露出的言說,都是佛法,同樣不限於釋迦所說。從這個方面看,只要滿足條件,又何止小乘大乘,諸子百家又何嘗不可稱為佛說?
只認釋迦為佛,只以釋迦所說為佛說,這是依附心之下的搞個人崇拜,是對釋迦的執著,也是對自己內求能力和辨別能力不足的掩飾。佛家的旨歸則就在破執和菩提,所以恰恰是違背佛教精神的。那麼大乘是否佛說,這個問題本就不應該存在,居然還要作一個回答嗎?
【三】
可以看到,上面兩個問題的困境,都在於沒對問題的預設前提進行考察。縱觀人的一切思維困境,都莫不如此,這就是那個頭號思維陷阱。
當你追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就是沒有去問你是誰。當你思索如何才能成功,就是沒有想什麼才是你認為和想要的成功。當你隨大溜討論先努力奮鬥還是先享受生活,就是沒有考慮兩者是否真的相悖、一切關乎的是物還是心……這沒有問的,才是問題的真正要害,才是根本解決問題的樞紐。
這預設前提是隱秘而非直白的,需要你有能力覺察、找准和看清,沒有這種能力,就叫無明。所有預設前提內都包含著你的動機,中醫之爭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身份和認同,佛說之爭是為了維護自己所在的教派,更有甚者只是為了炫耀顯擺,這就是我執。思維的堵塞,就堵在這無明;心靈的淤塞,就塞在這執著。預設前提,實是人開拓思維、深化境界的機關所在。
禪宗的頓悟,說一切思維都是魔道,靜坐凈心只是邪行,也是因為落在了預設前提的窠臼內——以為思維可以明道,卻不知邏輯的預設前提是無窮盡的,就像中醫是否對——何為對錯——錯為何可以存在……以為凈心可以入道,卻不知前提之念也是無窮盡的,觀心這一念是念,覺察到觀心這一念的還是一念……所以思維是無力的,覺察是虛妄的,其價值只在明了這無力和虛妄。公案中禪師們的無厘頭回答甚至棒喝,就是為了讓你一下看到這無力與虛妄,頓時脫身而直見自在本來,這就是頓悟的真相。
人們都在往前奔,問題卻在往後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