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閃店成新的零售潮流?穿啥鞋舒服只有腳知道!

文/智能商業觀察(公眾號:zhinengshangye)


尤其在一些一線城市,在天貓雙十一的洗禮下,很多人知道了一個名詞,叫「快閃店」。大概就是在某個地點,突然冒出一家只開一段時間的店面,裝修的很有范,賣的東西也挺有意思。不過,倘若用正規點的話來說,「快閃店」就是在商業發達的地區設置臨時性的鋪位。

放眼國外的話,「快閃店」已經不是新鮮玩意,最早可以追溯到90年代,在紐約、巴黎這樣的地方就有所興起。之前的時候,尤其在時尚界,快閃店已經成了宣傳的必備武器。而隨著新零售的興起,快閃店開始向更多業態蔓延。

快閃店:本質上還是個臨時攤

在RET睿意德發布的《中國快閃店研究報告》中指出,2015年開始,中國的快閃店進入一個快車道,平均每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0%,到2018年,二三線城市將佔整個快閃店市場份額的54-72%,成為營銷的重要法寶,並且預計2020年快閃店在中國將超過3000家。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快閃店已經成為了當下的一種「新」潮流,但是如果從本質上來看,它還是一個臨時攤。

可能大家有看到,很多快閃店玩的風生水起,火爆的現場不僅製造了話題,還推廣了品牌(新品),甚至還增加了銷量。但是反過來想想,同樣的裝潢、玩法就算是用在正規店面上,一樣能得到同樣的效果。

所以能不能玩的6,並不全在於是不是有快閃店這種形式,而是在於新零售之下符合消費者胃口的營銷思路。

快閃店:容錯率一樣十分苛刻

打造一場火爆的快閃店活動下來,仔細算算,實際成本也挺高昂。雖然租金低,但是裝潢費用、明星網紅費用、宣傳費用……加起來並不少。而且在限時的前提下,倘若中間有一點的變動,很容易造成整個快閃店落地的泡湯(譬如In-N-Out漢堡)。

從試錯成本來看,快閃店相對來說算是低的。但是在容錯率上來看,快閃店一樣有很高的苛求。

快閃店之所以比其他的街邊臨時攤鋪吸引人,是因為它製造了一個「新穎、有趣、與眾不同」的場景和體驗給消費者。在對於快閃店顧客隨機採訪中發現,有些顧客是被新品試用/限量搶購(知名彩妝)吸引來的,有些顧客表示之所以過來就是想看看裡面的樣子(新鮮感),還有少部分顧客則是被好吃的、好喝的吸引來的(多數為偶然看到進來的),還有一些則是粉絲效應發揮的作用。

由此看來,快閃店似乎更適合一些有一定的粉絲基礎,真的能將「人、貨、場」玩出新花樣的知名品牌來玩。而且隨著快閃店的不斷出現,消費者可能會慢慢對於這種形態失去原有的激情和興趣,直接變得麻木、疲憊。

快閃店:不是誰想玩就能玩的

利用限定時間的緊迫性、限定商品的稀缺性、限定場景的趣味性來吸引顧客進店,刺激顧客消費,這是快閃店的一個前提,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並不是誰想玩就能玩的。在新零售的形態之下,在考慮弄快閃店之前需要考慮好這麼幾個問題:

創意:不能拾人牙慧,跟別人家的快閃店差不多。最起碼得換個新鮮的玩法,激發人們的參與興趣。

爆點:快閃店本來玩的就是「快進快出」的事兒,沒有爆點,很難有所建樹。個性化、趣味性、話題性什麼的,都需要炒起來,必要的時候甚至需要明星、網紅、知名人物的助陣。

限制:絕大多數的快閃店的第一目的不是賣貨,所以要讓消費者體會到一種「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不來後悔」這樣的感覺。所以無論怎樣,都需要把限時、限量兩個概念發揮到極致。最起碼,不能辜負了觀眾的期待。

突破:「游擊」性質的快閃店不能再拘泥於固定店鋪之中了,想要跟別人不一樣,就需要多動腦子。用卡車、用集裝箱、用機器人……形式真的可以更加酷炫。

快閃店的確給新零售帶來了不少啟發和機遇,但是穿什麼樣的鞋舒服只有腳知道,各個品牌還需要更加理性的看待快閃店。


推薦閱讀:

數百萬夫妻店要關門 新零售巨頭教你獲客不但不補貼 還要用戶倒貼
當新零售遇到「雙11」,你們期待的新玩法終於來了!
丁磊的「新消費」,是要做中產階級崛起的大生意

TAG:新零售 | 快闪 | 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