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拍照被毆打, 他決定做一本書

武老白的攝影書《興慶宮》以興慶宮公園為地理圓心,以豐富的歷史考據與影像資料,展現了興慶宮近六十年的時光變遷,將在這片公園周邊發生的時光故事重新拼貼,編組成一本私人視角下的興慶宮公園歷史記憶與時代性相關的小書,該書榮獲第六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提名獎。令人驚奇的是,這本書的創作緣由竟然是起源於一次夜拍被毆打的經歷。

采寫 / 熊超

編輯 / 陳升

「要 文 斗,不 要 武 斗」

憑藉作品《興慶宮》您獲得了本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提名獎,據說這本圍繞一座公園做成的豐富細緻的影像書,是起源於一段不愉快的經歷。可以具體談談么?它是如何影響您的創作的?

2015 年的時候,我常常感到焦慮不安,懷疑自身價值,每天下班都會在街上「閃人」,只能通過這種暴力方式與別人進行交流。後來到興慶宮拍照,掃完卷才發現這裡太魔幻了,比街頭有趣。

我用的是 Contax T3 需要近距離拍攝,每次拍照都有挨打的準備,不過真到那一刻時還是有點不知所措。當時,一人搶我相機,一人搶手機(我的手機正在錄音)。大概僵持了半小時左右,園區警察才過來,我記得在警車上還被打了一拳,這事挺有意思。

△ 興慶宮 攝影

因為這件事,有一段時間我停止了拍攝。現在想來對我幫助其實挺大的,我從無目的閃人狀態,開始想去了解園內的人群。這種「對話」方式讓我邁過了心中的坎兒。

不過對我影響最深的事,是之後在公園看到有個老人因為政見不合被打。公園裡有片區域,是大家在那裡圍著談論時政的地兒。當時有個老人提出了與其他人相反的意見,被周圍人大罵漢奸,然後發展到追著毆打,嘴裡說著「要文斗,不要武鬥」。

△ 老人被打的現場 視頻截圖

看到那一幕時,覺得那些年過半百的人們彷彿是在上演他們年輕那個時代,兩個時代忽然地重合了。帶頭打人的是一位看起來比較面善的阿姨,當時正呵斥美帝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以及現在社會的分配不公。

如此,我發現要理解他們,只是在公園裡拍攝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去了解他們曾經生活的時代環境與生活遭遇,在這種現象的背後其實都映射著其「歷史敘事」的軌跡。圖片在這裡就顯得軟弱無力,只能通過表象去結構他們,所以我想跳出這個範疇去觀察他們,用更多的方式去呈現。

「普 通 人 的 時 代 故 事 」

可以和我們介紹一下這本書的設計理念嗎?

最初,我想通過官方大事記為切入口,但你我都知道關於那個特定時代很多信息都是斷層的,另一方面,以大事件和關鍵人物為載體時,無法了解普通的個體在那個時代的遭遇。

我想通過一些具體的事,讓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更鮮活一些。所以我便尋找普通人的時代故事。

△ 家庭相冊部分

在編排過程中,你如何對現有素材進行選擇?攝影書的內部結構是如何構建的?

手工書主要分四個部分:老照片與文革之後的工人上訪信件作為時代背景;在興慶宮的家庭相冊;80年代初的個人日記;最後就是我拍攝的照片。

在第一部分,我了解到1958年為配合交通大學整體西遷,在唐代興慶宮遺址上修建興慶宮公園,當時有幾十萬市民都參與了公園的修建。

我便以此為時間為線索開始調查,在二手市場尋找資料時,有一位攤主恰巧是國棉三廠的退休幹部,文革時期也曾加入工宣隊入駐交通大學(興慶宮公園對面)。通過他與其他人的口訴,虛構了一個棉紡廠工人視角下的時代背景。

關於家庭相冊的部分,當時因為相機不太普及,膠捲也比較昂貴,所以拍照是一件儀式感特彆強的事情,基本每個家庭都會去興慶宮拍攝家庭照片。

搜集照片時,恰巧一個朋友的家庭相冊里就有很多在公園拍攝的照片,基本上囊括了其母親的童年與青年時代。我將其照片放在了家庭相冊部分,以此從相對宏觀的視角向私人生活進行過渡。

至於 80 年代初的日記,則是一個年輕人對所處時代的反思與日常生活的補充。

三者交織在一起,構造了不同時的變遷。也讓我對之前的疑問有所理解,比如為什麼會有退休工人主張回到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在那時工人階級是有尊嚴的自豪的,而現在看到的很多新聞可能是工人維權問題。

王兵拍攝的《鐵西區》記錄了在時代變遷下的大型工廠,工人們一邊唱著「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繼往開來富起來」一邊不得不面對自身的窘迫。

△ 王兵《鐵西區》

△ 王兵《鐵西區》

最後就是我拍攝的照片。

以收集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老照片等物件來進行歷史敘事,這種創作方式的難度在哪裡?

主要體現在編輯上。因為很多信件、照片都是在二手市場淘來的,如何讓素材產生關聯,並串聯成一個整體,最後再回歸到人這個主體之上。當時因編輯的事跟朋友討論了很久。

△ 上訪信件

△ 毛主席語錄

「被 遺 忘 了 的 存 在 」

興慶宮作為文化空間,從一個青年空間轉變為老年空間,為什麼它發生這樣的變化?你能設想一下其未來的發展?

公園的基礎功能逐漸被其他場所代替,年輕人可選擇的休閑場所與方式也更加豐富,一個綜合性的商場甚至都可以滿足各個方面的需求,公園不再是大家首選的場所。另外公園周邊也多是老式居民樓,老年群體相對較多。

因為興慶宮特殊的歷史文化,政府也準備擴建與整修興,之後可能會更側重於文化景觀。

我注意到你有許多夜拍興慶宮的老人活動照片,都開了閃光燈,他們對此是否會反感么?你會在事先徵求他們的意見再進行拍攝?

會,有可能會被打。我基本不會徵求他們的意見。

在對素材的探索與梳理過程中,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遺憾是什麼?

我搜集了很多文革相關的資料,彌補了我對那個時代的幻想。所有日常生活都是受特定的意識形態和政治語境干擾的,雖然現在也能感受到來自這方面的壓力,但在當時更加的具體。

我的一個受訪對象上初中時恰逢中蘇友好狀態,當時學校老師組織學生跟蘇聯小朋友通信,基本一個月會寫一封。

後來中蘇關係惡化,這種友誼也就即可崩塌,對於少年的他來說是不解的。前不久,他還託人翻牆在 facebook 上尋找這位素未蒙面的俄羅斯筆友,不知現在有無進展。

當時年輕人在公園裡約會,是一起讀毛澤東語錄的。遺憾的是,現在回頭再去觀看這本書,還是覺得太空洞了。

興慶宮的歷史記憶被翻出來的舊照片激活,你如何看待影像與記憶的關係?

如昆德拉在《小說的記憶》中講,「對被遺忘了的存在進行探究」。

「攝影書房往期精選」

【書單推薦】

美國當代攝影書觀察 | photo-eye 的2016書單 | 2016中國攝影書回顧 | 攝影書尋閱指南 | 圖蟲影像歷

【人物】

達娜·斯特林 | 馬修·萊夫海特 | 傑森·保羅·賴默 | 細倉真弓 | 森山大道 | 瀨戶正人 | 梁宗鎏 | 程新皓 | 鄭龍一海 | 陳琳冰 | 曾戈 | 陳海舒 | 蘇傑浩與朱嵐清 | 趙婧與李彥軍 | 霧月 | 榮榮與言由 | 周筆暢 | 何泓姍 | 周浩 | 畫英雄 | 肖全 | 瞿尤嘉|保羅·斯特蘭德 | 川島小鳥 | 上田義彥 | Ryan Mcginley | 神思遠 | Lesley Martin |

【合作書展】

第二屆上海民生美術館abC藝術書展(2017) | 假雜誌(2017) | 江西「發光體」(2017) | 三影堂「一日書集」(2017) | 無錫·江南大學(2017)| 上海民生美術館abC書展(2016)

【學院】

有關攝影的電影 | 膠片冷知識 | 攝影史以外的攝影史 | 濕版攝影 | 中國攝影四十年

【廣而告之】圖蟲攝影書房正在長期徵集優秀的原創攝影書,並不定期進行巡展。如果你也想讓你的攝影書和我們一起出遊,點擊這裡,向我們投稿。

推薦閱讀:

為什麼攝影師趙鐵林功成名就但仍然家徒四壁?
有哪些很普通的照片,但內容精彩得令人拍案叫絕?
有哪些與攝影思想和理念有關的好書值得推薦?
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政治類攝影作品?

TAG:采访 | 纪实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