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酗酒沉淪的醫生,大多數中國人卻從小就學習
小學課本上有篇文章,叫《紀念白求恩》,這篇短短一千字的文章,被整整一代中國人反覆背誦。
但直到今天,大部分中國人對於白求恩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這篇文章上。
或許,我們應該問一句:真實的白求恩,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身為凡人
1890 年,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
他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對傳教事業充滿熱情。
可白求恩本人從小對於宗教非常反感,在白求恩的眼裡,神鬼並不值得信任,身為凡人的我們才真正可以改變世界。
凡人白求恩,從來沒有壓抑過自己的感情。年輕時代的他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之後到了倫敦,在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繼續深造。
在這裡,他接觸到了藝術的世界,不但培養了極好的藝術鑒賞力,甚至自己在繪畫方面也有了頗深的造詣。
年輕英俊的外科醫生,而且充滿藝術氣息。這樣的白求恩自然對年輕女性充滿了魅力,而白求恩完全沒有浪費這種魅力,他同時和不止一個女孩談戀愛。這樣的浪漫情懷伴隨了他的前半生,也糾纏了他前半生。
當然,永不停息地追逐愛情並不是他婚姻破裂的唯一原因。他的控制欲讓他的妻子難以忍受,而酗酒的毛病也雪上加霜,這個惡習是家傳的困擾,白求恩的祖父就飽受酗酒的侵害。
儘管白求恩也曾有機會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是種種性格上的缺點,以及妻子的流產,讓這樣的機會付諸東流。
他充滿了熱情和創造力,發明了很多手術器械,直到今天他發明的肋骨剪還在被使用。而且白求恩的性格也表現在他的手術風格上,他追求手術的技巧和速度,大刀闊斧的分離組織。然而,他的一些同事並不欣賞這種風格。
而且由於脾氣暴躁,酗酒,不切實際的花天酒地,白求恩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人。他深愛自己的妻子,卻不停因為各種小事爭吵。他曾有過婚姻和家庭,卻親手毀了這一切。
他和她的愛人,結婚,離婚;再結婚,再離婚。直到心灰意冷離開加拿大。
當他失去這一切時,曾經徹夜酗酒,甚至用大麻、嗎啡麻醉自己。
這時的白求恩,還只是一位凡人。
鳳凰涅槃
儘管白求恩的前半生跌宕起伏,被感情、酒精和衝動的性格所累。但是,他終於還是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1926 年,白求恩被患者傳染上了肺結核。之後住進了加拿大著名的特魯多療養院,此時鏈黴素還沒有被發明出現。在這裡,白求恩接受了「人工氣胸」療法,這種療法的原理是通過製造氣胸的方式,讓患病的肺葉萎縮,從而使其得到休息。
儘管今天這種療法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當年卻確實治好了白求恩的疾病。
因為本人就是個肺結核患者,所以白求恩對於肺結核的治療方法感興趣也是情理之中。在治癒之後,白求恩積極探索手術治療肺結核的方法,並且成為了這個方面的專家。
客觀地說,白求恩作為胸外科醫生,水平還是相當拿得出手的。
就是在研究結核治療的過程中,白求恩發現,結核病的流行還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原因。貧窮和惡劣的生活環境不改變,結核病就不會被根除。
當他去蘇聯參觀的時候,發現蘇聯的公費醫療制度比當時西方的醫療制度更有保障。而且,在白求恩不堪回首的青年往事之下,依然藏著一顆赤子之心。
當時的白求恩已經 45歲了,當回想起自己造福人類的理想依然沒能實現的時候,此時起步,他還能做什麼?
1935 年 11 月,白求恩加入了加拿大共產黨,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在此之後的白求恩,彷彿鳳凰涅槃一般,找到了自己內心之中的光明。
他先是參加了西班牙反法西斯戰爭,之後又在 1938 來到了中國參加抗日戰爭。
彷彿是為了表示自己的信仰,他特意把自己的鬍子留成列寧的樣式,如果有人誇他像列寧,他就會非常欣喜。而且,確實有人說他像列寧,這個人是毛澤東,這讓白求恩非常得意。
生命中的最後一年
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在 1938 年,來到當時的紅色延安的。
不知是西班牙的血,還是日寇的暴行喚醒了他,總之自他踏上中國土地後,所有和浪子沾邊的紀錄都消失了,他成了一個嚴於律己、沒有不良嗜好,主動拒絕特殊照顧的「純粹的人」。
曾經崇尚奢華的他不僅拒絕了國民黨醫療部門的挽留,也謝絕了要他留在延安的好意,甚至因有人好心挽留不要去前線,收到的回答是一張扔出窗戶的椅子。
他最終如願踏上了冀中前線。
白求恩做了什麼?他是當時河北敵後游擊前線唯一的醫生,而他用近乎透支生命的方法,努力改變游擊區的醫療情況:
- 他大罵不負責任的醫生,把不認真照護傷員的管理員踢出窯洞;
- 他一定要在最接近戰場的地方開展手術;
- 他走遍了邊區所有醫療機構,並且嚴格要求提高醫療水平;
- 他為根據地建立了示範醫院、他堅決把自己的毯子讓給傷員;
- 他親手編寫了醫學教科書、他把大量的農村青年培養成了戰地醫生;
- 他和助手曾在 40 個小時里為 71 名戰士做了手術、他因為接觸病患而導致手指反覆感染。
十分平淡的一句話卻是對白求恩的貢獻最客觀的評價:他極大的減少了八路軍的傷亡。甚至在戰鬥的時候,戰士們會喊出這樣的口號:「沖啊,如果受傷了,有白求恩大夫給我們治病」。
他已經是個中國人了。
無人能懂的寂寞
除了手術,白求恩非常喜歡熱鬧,也非常喜歡讀書。但是在中國的大部分時間裡,只有一名翻譯可以跟他交流,而英文書籍更是無處尋覓。
他最大的陪伴,是聶榮臻送給他的一隻小狗。
我們無從得知,在那些被長期失眠折磨的黑夜裡,白求恩是如何度過的,也許是在編寫醫學教材、也許是在寫下那些永無音訊的家書、也許只是靜靜地看著華北平原的日升月落。
也許白求恩已有預感,自己的靈魂終將面對無數個這樣的黑夜,在這塊土地上。
1939 年 11 月 12 日,因手術感染並發敗血症,白求恩去世於華北平原唐縣黃石口村。
而到生命中的最後一刻,他仍惦記著這片土地。
紀念白求恩
公元前 480 年,三百斯巴達勇士鎮守溫泉關,他們的墓碑上寫道:
異鄉人,若你到了斯巴達;
請轉告那裡的人;我們遵守了諾言;全部留在這裡。
1939 年 11 月 12 日,白求恩去世於華北平原。距今天已經有七十八年。
1953 年,白求恩的靈柩移到了石家莊的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這座陵園是為了紀念犧牲在華北平原上的三百二十萬名烈士而建立的。
「我們遵守了諾言,全部留在這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