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是回報率極高的投資

買書算投資嗎?

什麼是投資(investment)?

投資,簡單來說,就是把一筆錢投入到某個地方,從而產出更多的錢。當然,這不是指把紙幣埋入地中等其長出搖錢樹,而是把錢作為資本投入到某種生產活動中,分得這種生產活動的部分收益。

按照投資的廣義理解,我們買黃金可以算是投資,買股票可以算是投資,買房子也可以算是投資。

那買書,算不算是投資呢?

假設我在2010年花一百萬元買了一間房子,那我能不能在2015年將這間房子,以高於一百萬元的價格賣出去,從而獲得投資收益呢?

這要看具體那間房在什麼位置,不過在中國的許多地區,房價都在上漲,通常情況下,買房投資是可行的。

假設我在2010年花一千元買入一批書,那我能不能在2015年將這批書,以高於一千元的價格賣出去,從而獲得投資收益呢?

通常情況下不行。書價不像房價那樣被大眾預期上漲。2010年買的書,到了2015年當二手書賣,價格只會下跌。

但是,當我們把買書當作一種投資時,不是寄希望於能將舊書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去,而是希望我們自己能花費時間和精力,去仔細讀完這批書,從而具備更多的知識技能和更高的能力水平。

買書作為投資,並不是在投資書,而是在投資自己的人力資源。

假設我們在2010年花1萬元買入一批書,再花一些時間和精力讀完這些書,那我們可以在讀書後提高自己的人力資本水平,從而在勞動力市場中收穫更高的工資收入。因為,我們的能力提高了,可以完成原先無法完成的工作任務了。假設我們在2010年的人力資源,值1千元1個月,那我在讀完那批書之後,我的人力資源可能就值兩千元個月了。

不過,買書的投資回報率不太好算。姑且認為一千元的書算是本金,隨時可以用原價作為二手書賣出去。讀書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不計。而這批書所帶來的收益,就是將人力資本的每月收入提高一千元。那麼買書的年化收益率就是1200%。一些互聯網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一般是4%左右。對比之下,我們會發現買書的投資回報率高得嚇人。

買書的兩大風險

和高收益形影不離的是高風險。像銀行這種無風險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可能只有2%,風險高些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可能是5%,而像股票這種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或許還能超過1200%。

那麼,買書的風險是什麼呢?

第一個風險只是血本無歸。我們買回來的書,並沒有讀,只是用來墊桌腳。那一千元買書錢只當是買了一堆裝飾品或者桌面平衡校正儀,沒有產生任何經濟收益。

更大的風險是第二個,那就是我們買回來的書,認真讀了,結果那書其實是垃圾書,讀完之後不但不能增加自身的人力資源的價值,反而在我們的頭腦中種下了許多垃圾思想,降低了我們的人力資源的價值。原本我們的人力資源價值每月一千元,讀完了那些書後,結果我們的人力資源反而只值五百元每月了。

為什麼人們不愛買書?

如果我們能控制這個更大的第二種風險,買書時謹慎小心,只挑好書來買。這樣一來,買書就變成了風險可控的高收益投資項目了。

現在,問題來了,人們為何沒有像瘋狂買房一樣去瘋狂買書呢?

原因有很多。投資自己的人力資源的方式有許多種,讀書只是其中之一比較無聊的一種。值得深度閱讀的嚴肅書籍更是令人費解並且枯燥無聊,不如無腦的網路小說來得易讀。而且,閱讀僅僅是一種輸入,如果能輔以輸出練習,那麼自己的人力資本會提升得更快。

最大的問題在於,每個人的人力資源不會以數值的形式寫在腦門上,這就留出了造假或者美化的空間。假設出現科幻片中的場景,每個人的腦門上都出現一個HR能看見的數字,這個數字準確標定了其人力資本水平。那麼人們就不會花任何時間美化簡歷了。

現實世界並非科幻場景,人們很樂意花時間去裝扮自己,假裝自己的人力資本很高,而不是花時間訓練自己,慢慢提升自己的人力資本。

有個例外,家長似乎都很樂意為孩子買書或者其他教育產品,讓孩子去花時間變得更厲害,而不是假裝自己很厲害。這是為什麼呢?

也許,當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會更理性地為孩子的長遠發展而思考。當家長面對自己時,懶癌便瞬間發作,大腦全速開動以找到為現狀合理化的借口,或者乾脆不承認自己有進步空間。

聽別人講書和自己讀書,效果一樣嗎?

最近,某種「聽書服務」越來越火了,它算是知識付費產品的一種子類。花大約一餐飯的錢,就能聽別人用一個小時的時間,給你講解一本書的內容。

這樣的服務,我多半是不會購買的。萬一別人誤讀了那本書,就不僅是浪費了我一點錢和一點時間,更可能在我腦袋裡埋藏一些錯誤思想。

但是,如果是花大約20餐飯的錢,聽別人花20個小時講解一本書的內容,我可能就會心動了,尤其是那個講書人的水平還很高的話。不過,這樣的內容其實網上有很多,都不用花錢,它叫MOOC以及視頻錄播課。

有人說,一本書里80%的內容都無用,只有20%的內容是精華。你花一餐飯錢,聽別人用一個小時給你講那20%的精華,豈不是既省錢又省時間,賺大發了?

對於某些人來說,這樣的服務也許很值。同樣是1個小時,花在睡懶覺上,不如花在讓別人給自己講知識上。

不過,對於像我這樣的人來說,還是自己讀書更值。一方面,讀書本身就是一種愉快的體驗。就像大家都不想僱人替自己旅遊一樣,我不想讓僱人替我讀書。萬一遇到了80%的水貨內容,我也可以自行選擇快速瀏覽而不是精讀,一樣可以節省時間。

另一方面,我對自己的理解能力比他人更有信心,至少我會時刻提防自己誤導自己的可能性,而絕大多數人都不具備這種指向自身的批判性思維習慣。

而且,我並不相信一本值得讀的書中有80%的水貨內容。至少從我寫的書里割掉任何80%,它的質量都將大大折扣。光是閱讀每一章結尾的「章末小結」,遠遠不足以掌握全書的精華。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TAG:阅读 | 投资 | 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