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短莫從師」一位練武學生家長的自述與思考

古人云:「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

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之一百五十二,《增廣賢文》是古代民間廣泛流傳的一本蒙書,以倫理道德勸誡為主,所以這句話,在古時應該是家喻戶曉的一個常識了。

「護短莫從師」:一位練武學生家長的自述

經常在朋友之間或者是孩子同學家長之間聽到這樣的話:什麼老師啊,都什麼年代了,還罰孩子站,這是體罰。更有甚者孩子去上課,想盡辦法去看孩子上課的時候有沒有被老師體罰,一旦發現一點不合自己的信息就不用了,大吵大鬧。這樣一來,孩子有樣學樣,還能學得下去嗎?

前幾天,我準備帶孩子到武館報名,武館的館長正在給他的幾個入室弟子罰蹲馬步,幾個小朋友大的大約10歲左右,小的大約7歲,館長檢查蹲馬步的動作是否到位,糾正的動作的同時還用一根抽條抽打動作不到位的身體部位,小朋友們的腳底下全都是滴落的汗水,在各自的前面形成一片片小水漬。剛看到這場面,我心裡一整震驚,蹲馬步不到位也不用抽打的這麼厲害,我瞬間對於這件武館往下掉了一個層次,彬彬也顯得有點驚訝。之後斷斷續續的從館長那邊了解到,幾個孩子跑到17樓的樓頂去玩,樓頂上又沒有圍欄,實在是太危險了。打完了孩子們,關鍵時候給了孩子們一個出口,讓他們明白,為什麼要打。

館長的做法我很感動,讓他們明白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孩子們去武館學習,館長或者教練都是孩子學習武術的老師,有那麼一句話「護短莫從師」,如果要讓孩子跟隨一個師傅學習一門技藝,首先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孩子學會服從老師,缺少了服從這一環節,那也就無從說起學習了。任何學習的前提是服從,沒有服從,最基本的課堂紀律保證不了,也就沒法跟上教練的腳步了。

作為家長,如果護短,那就別指望孩子精進。作為教練,如果看見學生的短處當沒看見,那就不配為人師!

「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這句賢文是說:愛惜錢財,捨不得投資,就不會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庇護子女的缺點,就不要讓他拜師受教。這句賢文從惜錢護短兩個方面闡述子女受教和拜師的關係。

自古以來,接受教育都是要有投資的,時代不同,收費標準不同。春秋時期的孔子招收學生的收費標準是十條捆在一起的臘肉,叫做「束修」。孟母為了孟子受到良好教育,不惜付出三次搬家的代價。現在一些父母為了孩子享受好的教育資源,不惜花重金高價購買或租學生房或送孩子到國外讀書。重視子女教育,捨得投資的傳統得到了弘揚光大。

在多數父母的眼裡,自己的孩子是天下最優秀的,有的把孩子的缺點也會當成優點。如果老師對孩子進行批評就不樂意,甚至要跟老師理論。

要知道,要讓自己的孩子拜師受教,就不能護短,要有謙虛、處下的心態,如果驕傲自滿,自以為是,是拜不了老師,也學不到知識的。江河之所以成為百穀之王,是因為善於處下,有容乃大。

推薦閱讀:

怎樣做到四兩撥千斤?
這人的功夫怎麼樣,棍法,武藝 ,如何?是花架子么?
練者有優劣,技法也有高低?
武術中的貼身勁有什麼實戰作用?
控制中擊打——傳統散手公開課紀實

TAG:武术 | 功夫 | 儿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