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告別普通人身份
「普通人」這三個字第一次讓我感到困惑,是 2017 年 10 月 29 日下午。當時大家在 GitChat 出版作者群里,討論我的達人課——《程序員跨越式成長指南》。
群里有小夥伴說,教人怎麼學技術沒什麼用,我說了一句話——「但普通人,你沒技術,其實是萬萬不行的」;然後,另一個小夥伴發出疑問——「怎麼定義普通人?」
我一下子被這個問題給搞懵了。是啊,怎麼定義普通人?
我們幾乎天天談論它。身邊月入兩三萬的程序員覺得自己是普通人;大部分人看待體力勞動者,如保潔員,認為他們是普通人;身邊有很多公務員說自己是普通人;很多上市公司高管形容自己是普通人;我們認為市長省長不是普通人,可他們也會說,其實自己也是普通人。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才算是普通人?
那天的討論之後,我時時想起這個問題,為了搞不明白這個習以為常的說法而感到彆扭。所以,我一直思考、琢磨,決定今天來探討一下「什麼是普通人」。
本文會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談論,如何定義普通人。
- 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
- 個人快照
- 視角
- 參照系
- 社會主流觀念
最後,我還會指出一個告別普通人身份的方法,讓你瞬間升華。
1 現代漢語詞典
我查了現代漢語詞典,它對「普通」一詞的解釋是:
平常的,一般的;
然後給了幾個組詞示例:
普通人,普通勞動者
這種解釋,聊勝於無。
2 個人快照
舉個例子,大家都照過相,按下快門就時,我們把拍照對象的某個瞬間狀態,定格成影像。
「個人快照」與此類似。當我們說某個人是「普通人」時,實際上對 ta 做了一個「快照」,然後根據這個靜態的快照,判斷 ta 是不是普通人。
那麼,在這樣的心理運算過程中,實際上包含了哪些內容呢?通常包括:
- 外顯的既定事實
- 行為
- 習慣
- 性格
- 愛好
- 物理特徵
「外顯的既定事實」,包括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個人經歷。比如,你會認為省長的孩子不是普通人,是因為 ta 的家庭背景較大多數人不同。
「行為」,則是指一個人做什麼事情、怎樣做事情。比如,你看見有人在翻垃圾桶、有人從車窗里扔了個煙頭,這就是行為,往往是一個人在某個瞬間對其他人產生的印象。
「習慣」,我們再熟悉不過,不論是每日晨跑、每晚讀書,還是每天抽煙、每天酗酒,都是個人習慣,指周期性、一致性的行為表現方式。
「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這種態度下,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比較拗口吧,換成人話——類似積極、含蓄、奔放、內斂、謹慎、表裡如一這種辭彙描述的,就是性格。
「愛好」,和興趣有密切關係。興趣,是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時的心理傾向;在心理學上,基於認識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是推動人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
興趣包括愛好,當它不僅包括認知,而是體現在從事某種活動中,便成為愛好。也就是說,愛好是顯現在行動上的,比如集郵、畫畫、收藏字畫,都是愛好,是可以被別人感知的。
最後,「物理特徵」,指與生俱來的身體特徵。比如身高、膚色。
以上說的這六大類信息,都是可以通過觀察搜集到的。當我們在說自己是普通人,或者說別人是普通人時,腦子裡都會給描述的對象拍個快照。
3 視角
這裡說的視角,就是你從誰的角度,去評價一個人。
比如,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那是自我視角。
比如,兩三歲的孩子會覺得父母都是無所不能的超人,這是孩子的視角,也是他人的視角。
除了自我視角和他人視角,還有一個「規約視角」,是 Martin Fowler 在《UML Distilled》中提到,要關注軟體的介面而非實現,把重點放在軟體的使用上。套用在對人的評價上,可以理解成「按照某種社會規約來評價一個人的行為」。
舉個例子,在大雁塔上刻「某某到此一游」就違反規約,這樣的人就可能被視為缺乏必要的公德。我們在評價一個人時,也會參照各種約定俗成的規約、觀念、尺度來評估一個人是否「普通」。
4 參照系
參照系,又稱參照物,物理學名詞,指研究物體運動時,所選定的參照物體或彼此不作相對運動的物體系。
我們在討論普通人時,也是有參照系的。
這點可以從「普通」的反義詞——特殊——的釋義中看出來。現代漢語詞典對「特殊」的解釋是:
不同於同類的事物或平常的情況的。
舉例如下:
情形特殊,特殊照顧,特殊待遇。
你看,從特殊的釋義,可以來理解普通的含義:和同類事物差不多,和平常情況差不多。
現在,你也許可以感覺到,特殊和普通,是相對於同類事物而言的。也就是說,要把一個人,放在一個群體中去觀察,才可以說他是普通還是特殊。這就是「參照系」。
有了參照系,省長市長、低保戶、保潔員、程序員、上市公司高管、奧運會冠軍…… 這些「普通人」就都可以被解釋了。
一個國內的程序員說自己是普通人時,是以中國七八百萬程序員群體為背景的。
奧運冠軍說自己是普通人時,是以參加奧運會爭奪冠軍的那些選手為背景,或者是以一群奧運冠軍為背景的。
省長市長說自己是普通人時,則很可能,是以同級別的官員群體為背景的。
……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只要選定一個參照系,給出個人快照,不管是自我視角還是他人視角,都可以定義一個人為「普通人」。
但,這樣定義出來的,是真正的「普通人」嗎?
5 社會主流價值觀
雖然上文中「普通人」的定義,是相對於同類人群的,你可以通過選定一個人群,把某個特別的人變成語義上的普通人。但實際上,這種做法是通過縮小樣本人群的方法,來重新定義概念。它在某些時候,會違背大眾的認知。
什麼是大眾的認知?其實,就是社會主流觀念。比如我們覺得犯罪是不好的,隨地大小便是不好的,這些就是社會主流觀念。
假如你把一個持槍搶劫者,放在一群持槍搶劫者當中,說這個人是普通人,他做的事情沒什麼不好,大家都在做。那就違反了社會主流觀念和法律底線,這樣的重新定義,就是不妥當的。
所以,普通人的一個比較恰當的定義是:在規約視角下,不同於同類群體且其個人快照不違背社會主流觀念的人。
唉,社會主流觀念又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6 如何告別普通人身份
我們討論了那麼多,就是想說明一個問題:你是不是普通人,是相對的。
假如你要想從普通人變成非普通人,只要觀察你定義自己是普通人時的參照系,看看大家都是什麼樣的,你稍稍變得和他們不一樣,那你就不再是普通人了。
看這張圖:
再看這張圖:
所以,你明白了嗎?這就是告別普通人身份的有效方法:為自己引入一個和你日常來往的小夥伴們不一樣的變數。
至於這個變數是什麼,則可以從個人快照中的愛好、行為、習慣、性格等方面去挖掘,或者觀察另一個你感興趣的群體來萃取。
比如,我是一個普通的程序員,後來寫了博客,出了書,開了公眾號「程序視界」,在身邊的程序員當中,就不再是一個普通的程序員了。
比如大學裡的一個班級,畢業時都找工作上班去了,只有 S 君不找工作,選擇以炒股為生,那他在這個班裡,就不是普通人。
所以,如果你一面感嘆自己是個普通人,一面又想變得有點不一樣,那就行動起來:
- 看看你所謂的普通人,參照系是哪個群體
- 這個群體有哪些共同特徵
- 找一個非共有的特徵,為自己加持
這樣,你就邁出了非凡之旅的第一步。周期性的採取這樣的行動,持續走下去,一定會越來越好。
推薦閱讀:
※資職通鑒 | 有人存心挑事,是打是忍?
※現在中國的性觀念,或者說八零九零後的性觀念已經開放到什麼程度了?
※27了多少人還迷茫(我該怎麼做)?
※97年出生的女生復讀是不是有點老了????????
※說說你在哪個時刻曾經突然的成熟了,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