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絲綢之路》第十二章
《絲綢之路》第十二章「白銀之路」內容梗概
早在美洲新大陸被發現之前,全球的貿易就已經開始從15世紀的經濟震蕩中慢慢復甦。歐洲成了黃金白銀的交易所,這些貴金屬都來自資源富足的地方。用汞提煉白銀的技術也得到了發展,使得整個採礦運作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利潤更高。這一發明極大加快了南美資源經伊比利亞流向亞洲的再分配進程。大量的貴金屬被熔鑄成錢幣,然後運往東方。自16世紀中葉開始,每年都有幾百噸的白銀出口到亞洲,以換取人們緊缺的東方商品和香料。
靠著白銀的流通,幾塊主要大陸已經緊密相連。白銀吸引著許多人到新世界去尋找財富。在極具誘惑力的東方,吸引越來越多的歐洲人前往的不僅是商業利益,還有掙錢更多的工作機遇。
白銀之路像一根絲帶一般環繞世界。貴金屬最後都流向了一個地方:中國。這其中有兩個原因。其一,中國遼闊的疆域和高度發展的社會使它成為一個奢侈品生產國,包括陶瓷。由於陶瓷在歐洲大受歡迎,中國甚至出現了超大型的仿製品市場。大筆資金流向中國的第二個原因是貴重金屬之間的匯率失衡。在中國,白銀和黃金的價格比例一直在6:1左右浮動,遠低於印度、波斯和奧斯曼帝國。白銀價格幾乎是16世紀初期歐洲的兩倍。這便意味著歐洲的白銀能在中國市場上購買到比其他地方更多的貨物,這讓他們越來越願意從中國進口。
白銀的大量湧入對中國造成的影響十分複雜,很難全面評價。不過,隨著16世紀和17世紀來自美洲的貴金屬流入中國,中國的文化、藝術及學術開始蓬勃發展。流向中國的大多數白銀被用於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完善經濟貨幣化、鼓勵自由勞工市場的繁榮以及刺激對外貿易等項目。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中國對白銀的偏愛和重視最後竟成為它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此大量的白銀經馬尼拉流往中國,不可避免地導致白銀價格的下降,時間一長自然就會引起物價上漲。最終,白銀的價格,尤其是白銀與黃金的價格比例,被迫降到與其他地區和大陸同等水平。向世界開放為印度人帶來了一座奇蹟,卻將給中國造成一場17世紀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
推薦閱讀:
※西邊人,你為啥辣么迷「樹上的羊毛」?
※神整理!有關絲綢之路上這38個國家的近代史和地緣政治的關係
※黃金與珠貝,屬於楚國人的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