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蔥帶你吃天下」——太原:一座被忽視的美食之都!

提到太原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種麵食,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在山西,太原的麵食最為有名,品種多,歷史久,製作方法各異,澆頭菜碼考究。今天小蔥就帶大家走進太原!

太原美景

太原美景

太原美景

看過了美景怎能錯過美食!

榆次灌腸

榆次灌腸具有濃厚地方特色,是榆次「三寶」之一。榆次灌腸分紅、白兩種。紅灌腸用鮮豬血與面製成;白灌腸不用豬血,故呈灰白色。

晉中油糕

油糕,是以黃米(即軟黍米面)為皮,糖料或棗泥、豆沙等為餡,經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澤金黃,外焦里嫩,綿軟香甜,美味可口。

孟封餅

孟封餅是清徐縣孟封村獨特的傳統名食,以香、酥、軟、甜、涼的特點久負盛名。凡品嘗過它的人,無不稱其為餅中佳品。孟封餅創製於清光緒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當時南里旺村有姓馮的一家財主,孟封村的趙晉山給他家做飯。當時臘月,馮家為歡度春節,要求頓頓都要調花樣。趙廚師儘管手藝高超,幾十天的變樣已技窮藝盡。一天,偶用麵粉與油、糖炒成油性面與麵粉加水和成麵糰。不料麵糰過稀,無法聯餅,只好用鏟子鏟塊,放在鏊上,再扣上扣鍋烤熟,主人食之,十分可口,要求繼續燒制,這就是孟封餅的開始。

三倒手硬面饃

「三倒手」硬面饃製作工藝複雜,系手工操作,經過3次倒手,使麵粉充分發酵,因而達到了層次分明,圓潤飽滿,入口醇馨,味美香甜的上佳效果。相傳光緒26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倉皇西逃,行至臨晉縣城,已飢餓難奈。適逢謝氏一家「三倒手」饃鋪的硬面饃剛出籠,慈禧嘗後,連聲稱讚味道好。到長安後,仍嚮往「三倒手」饃,便將之列為貢品享用。從此,「三倒手」美名遠揚。

油糊角

油糊角,創製於唐代。用麵粉做成油糊角,裡面分別包上雞蛋、豆腐、粉絲、粉皮、韭菜、芝麻、蘿蔔等菜餡,然後用油煎炸即可。來歷:據傳唐代時有位將軍遠征,其妻身懷有孕。將軍征戰得勝而歸,其妻用家鄉的特產黍米面,炸成油糊角犒勞丈夫,將軍食後讚不絕口。即日其妻分娩,得一男一女,將軍大喜,命軍廚做油糊角犒勞三軍,以示慶賀。有趣的是油糊角里分別包上了紅豆餡和胡蘿蔔餡,紅豆餡表示生男,胡蘿蔔餡表示生女。此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將軍,就用做油糊角作為生兒育女的吉祥物。

油麵

油麵是太谷縣的傳統食品,狀似饅頭,經油炸制而成。外酥內軟,香甜可口。

珍珠粥

珍珠粥本是壽陽民間普通的小米綠豆稀粥,因味美可口,曾得到清道光皇帝的讚賞。傳說:清道光年間某夏,兵部尚書祁雋藻回鄉省親,特地請道光皇帝起駕到家鄉壽陽的方山避暑。行至方山腳下,天色已晚。下榻之後,祁雋藻即命人用綠豆、小米熬成稀粥,奉獻聖上。

羊雜碎湯

一道街頭常見小吃。在一隻大鍋中放入羊肝、肺、胃、腸、心、蹄筋等煮得爛熟,然後加入蔥、姜、香菜、粉條、豆腐等同煮,熟後盛入碗中,澆上羊肉湯,再放香菜、醋、鹽、辣椒等調料即可食用。

豆沙糕

豆沙糕創製於清末,由豌豆、梔子、柿餅製成。相傳當年太平天國義軍部隊駐紮曲沃時,一些濟源籍傷殘士兵看到曲沃地肥景美,市井繁榮,便不思故鄉,留居曲沃,為謀生而經營起豆沙糕生意。

頭腦

幾乎每座城市都有一種只在當地人口感中流通的特別食物,在太原,就是「頭腦」了。頭腦上桌,往往令外地人迷惑,一大碗白色的糊糊,其中有黃芪、煨面、藕片、山藥、羊肉,另外加入黃酒、酒糟以及羊尾油。進餐時,搭配著腌韭菜。當地人會教你如何正確飲用:先夾一口腌韭菜,再喝一口頭腦。

燜面

山西的麵食絕大多數都是水煮的,燜面除外。燜面是山西人喜歡的家常麵食,做燜面的麵條一般用手擀的,面和得越硬擀出來的麵條越勁道。做法比較簡單,配料主要是豆角和肉,其他隨自己喜好而加。一鍋下來,有葷有素,有蔬菜也有主食。

如果你也喜歡麵食,那麼太原一定不能錯過,在這裡你能感受到中國麵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能品嘗到最地道的麵食!

推薦閱讀:

太原的天橋那麼多,為什麼你唯獨「鍾情」這座!
太原的這座建築,讓路過的行人都想登上去望一望
洛陽比太原強在哪裡?
有人竟然敢進皇宮裡賣饅頭?膽兒夠肥的!
在山西大學就讀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TAG:太原 | 山西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