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實驗研究
與其他社會科學學科相比,公共管理並沒有實驗研究的傳統。為了追求研究的科學性與嚴謹性,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呼籲實驗公共管理研究。實驗研究與其他研究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其能夠判斷因果關係。我們都知道判斷因果關係的三大條件:1)X(自變數)與Y(因變數)具有相關性;2)X發生在Y之前(時序性);3)不存在競爭性解釋變數,X是Y的唯一解釋變數(唯一性)。諸如截面數據,多數情況下的回歸分析得出的相關關係而非因果關係;而更多的研究則是由於缺失變數、選擇偏誤內生性等問題造成因果關係不明朗。很多人會說那麼我用格蘭傑檢驗不就得出因果關係了嗎?格蘭傑檢驗是檢驗邏輯上的因果關係嗎?關於格蘭傑檢驗的濫用/誤用,我這裡就不吐槽了,大家知乎或者百度吧。那麼實驗研究的優勢在哪裡?準確地說,嚴格操作的隨機對照實驗可以控制不存在競爭性解釋變數,這就解決了很多內生性問題。
來自荷蘭的兩位學者Robin Bouwman和Stephan Grimmelikhuijsen對於1992年至2014年實驗公共管理研究進行了系統性文獻綜述。
A.文獻擇取
文獻綜述必備環節:講清楚將要分析的文獻是怎麼來的。最好是能畫個圖(如下),然後用文字說明下。(文獻綜述如何寫?知識點啊,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反正最後只剩下42篇符合條件。
B. 公共管理實驗研究都是出自哪些期刊?
不用想了,JPART遙遙領先,為什麼?人家期刊的定位就是要偏好實證研究,尤其是量化研究。
C. 公共管理實驗研究都寫於哪些年份?
不用想了,肯定是最近幾年越來越多!!!
D. 公共管理實驗研究都有哪些主題?
排名依次是:政府績效、決策、政府信息與交流、共同生產、透明、信任、繁文縟節、個體行為、動機與公共服務動機、其他。
E. 公共管理實驗研究的類型
作者根據控制與情境/環境兩個維度將實驗研究分為5中類型:實驗室實驗、人為田野實驗、調查實驗、框架化田野實驗、自然(田野)實驗。實驗室實驗很好理解,就是在實驗室做的實驗;田野實驗較之實驗室實驗的優勢在於克服實驗室實驗在外部效度上的缺失,將實驗帶到真實世界。可以看到,調查實驗最多,其次是框架化田野實驗、實驗室實驗、人為田野實驗、自然實驗。
F. 公共管理實驗研究的外部效度如何?
作者從三個標準去判斷實驗研究的外部效度。第一,實驗對象是否與實驗情境下的對象一樣?簡單的說,實驗對象是「本色出演」還是「角色扮演」?本色出演的實驗的外部效度越高。第二,實驗環境是不是跟現實中環境一樣?當然越貼近現實環境的實驗的外部效度越高。但是畢竟比較難做到,所以可以看到教師、實驗室、互聯網的實驗最多。第三,實驗對象面臨的刺激是否與實際中人們面臨的一樣?這個研究者還是比較注意的,跟現實世界不一樣的,比如問如果外星人來了,你會怎麼做,這個就脫離了當前人們的認知了。
大家是不是覺得這樣的英文文獻綜述,你也能寫出來?那還等什麼,趕緊動筆吧!
講了那麼多,大家肯定很想知道實驗公共管理研究應該怎麼操作?
我不告訴你,大家有精力自己看??的PDF文檔:
公共管理實驗研究:實踐指南(英文的)
參考文獻:
Bouwman, R., & Grimmelikhuijsen, S. (2016). Experiment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from 1992 to 2014: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ways forwar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29(2), 110-131.
推薦閱讀:
※微軟、谷歌每年數額龐大的遊說資金到底是如何分配的?
※如何評價「撤點並校」這一政策?
※外行學習「公共政策」需要看哪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