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下腳料的魅力

最近一直在寫菜譜。

想想以前還寫點廚房故事啊,美食方面的話題啊,最近只寫菜譜,有點陷入套路化了。自己也感覺越寫越正經,越來越沒什麼個人特色了,越寫越僵。

所以,今天不寫菜譜了,聊點烹飪方面的話題吧,講講下腳料的事情。

廚師要做創新菜,其實是不容易的事情。記得以前去見一位大廚,問大廚最近有什麼創新菜,大廚指著菜譜,圖片上是一盤毛乎乎的東西。大廚很得意,說這東西好,賊創新,成本還特別低。

是啥?

大蔥根,連著上面的蔥須,一起油炸到焦脆,然後蘸醬汁來吃。

我是沒吃上,估計吃過的人也不多,不知是什麼滋味。

但有個著名的「下腳料菜肴」,大多數人應該都吃過——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里,有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唯獨是沒有牛肺的,所以,夫妻肺片最早的名字,其實是夫妻廢片,一個廢字,也就說明了一切。

如今這些原本的下水,現在倒成了奇貨。

肚、腸不稀奇了。但自己做,最麻煩的是清洗,尤其是豬肚、豬腸。肚腸表面有粘液,很惺,甚至臭,要去除乾淨,但只用水沖是去不掉的。表面撒上鹼,或者鹽、麵粉,帶上橡膠手套去搓洗,搓一遍,用水沖乾淨,把肚腸翻一面,再搓。里外各搓洗3便,就差不多了。

我以前在生鮮公司工作過,一年多的大肥豬,一整副碩大的肚腸直接割了給我,裡面還帶著點嗯嗯啊啊的東西,我洗了三個多小時,嗯,鼻子崩潰了。

現在超市菜場里買到的,大多都清洗的差不多了,幸福。洗好的豬肚、豬腸,加蔥姜料酒煮上一個半小時。撈出來切條、切塊,或炒、或燒、或干鍋。

心肺我覺得不算好吃,也不容易買到,不吃也罷。

初學者做腰子,要記得去掉腰子中間的腰騷,那些白白的東西。我媽以前不知道腰子要去腰騷,直接和其他食材一起燉了,正所謂一隻腰子騷了一鍋湯。(看評論里,說江蘇一代有專門用腰騷做菜,或是做面碼的,著實想不到,我也長了見識)

豬肝對眼睛好,一段時間可以吃一次。豬肝和豬腰,最好是買回來就做,不要隔夜。另外,這倆兄弟最好都是爆炒,口感才會很嫩,尤其是豬肝,炒老了就不好吃了。順便推薦我最喜歡的作家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看完保證你特別想吃豬肝。

豬頭、豬舌、豬耳、豬尾巴,都是鹵著吃居多,尤其是豬尾巴,沒吃過的一定要買點,有彈性有韌性,私以為比豬蹄更好吃。

豬皮,上次買的3塊錢一斤,用水煮10分鐘,然後放入涼水裡浸一下,用重口味調料炒,唔哦,嚼起來特別過癮。豬皮更重要的用途,是做皮凍,以及灌湯包,豬皮煮幾個小時候的湯汁,放涼後可以凝固,就是皮凍。或者切成小粒拌入肉餡,蒸熟後化成湯汁,就是灌湯包了。

筒骨中的骨髓,煮化了,拿一根吸管來嗦,以前老師還說這是個經典地創新菜,感覺雅的不行,又很好玩,現在街頭小店裡也吃的到了。

豬腦,如脂膏般細膩滑嫩。我初去成都時,也不敢吃,斗膽嘗了一口,覺得有點腥,再吃一口,覺得有點香,又吃了一口,就愛上了。

另有一樣,曰豬尿泡,也就是豬膀胱,洗乾淨了戴頭上,可以假扮禿子。能吃嗎?能!有個東西叫香肚,就是在豬尿泡里塞肉,塞成一個球,滷製而成。香肚,這名字很黑色幽默。

說起來,怎麼感覺豬挺可憐的,連尿泡我們都不放過。牛羊的話,我不是很懂,除了肚和豬肚有大差別外,其他應該也相似吧。

雞、鴨、鵝。

腸子是好東西,脆、有韌性。鹵了好吃,川渝火鍋里也少不了。以前做廚師,聚餐,我們徒弟們聚餐,去吃15元每人的冷鍋魚自助。師傅們闊氣,每次都去吃35元每位的火鍋自助,裡面最好的食材是鵝腸,師傅們就不吃別的,80%時間都在吃鵝腸,因為鵝腸像麵條,所以他們管聚餐叫吃麵條。我們徒弟們都很羨慕,都想吃麵條。

雞胗、鴨胗也是好東西,鹵了吃。這是什麼東西呢?其實是胃。小時候,姥姥從老家帶活雞來,我去拿雞胗來玩,一切開,裡面就是黃色的嗯嗯啊啊的東西。我一邊摸,一邊天真的問姥姥這裡面是什麼?

說個特別的,母雞肚子里,會有黃色的沒有長成的蛋,不知道你們見過沒有,說不上多好吃,但就是很想吃它。另外,還有個東西叫毛蛋,是快孵出來的,但還沒有破殼的小雞。一半是雞、一半是蛋,這大概這就是薛定諤的蛋吧。我以前吃過,裡面會有小雞的絨毛,再也不想吃了。

肝。法國鵝肝醬,很不便宜,慚愧,我只吃過一次。國內倒是很多菜市場里就有,鹵的雞肝、鴨肝、鵝肝,賣的都很賤,吃起來比法國的鵝肝粗糙很多,少一點可以,吃多了就會膩。

雞屁股,怎麼說呢,沒有瘦肉,結締組織很多,油炸或是燒烤最佳,肥而不膩,又有嚼頭,理應是優質的食材。所謂敢於嘗百草,方能得珍饈。但自己在家,還是輕易不要做,上面有淋巴,處理不幹凈會不健康。

雞頭、鴨頭、鵝頭、兔頭。記得小時候,滷雞頭5毛錢一個,才是真正的下腳料。現在吃頭成風,比其他部位只貴不賤,尤其在四川,你看看滷菜店裡成堆的兔頭,大概就知道,「可愛」在四川是用來形容味道的形容詞。

吃頭,自然是吃不到什麼肉,但因為結構是「鏤空」的,所以特別入味,使勁嗦其中的味道,才是樂趣所在。我只是很偶爾吃,最愛其中的腦子部分,大概是缺啥補啥吧。

魚,我們也不能放過。

魚頭有人愛,我不多愛,只有魚頭和魚身中間的月牙肉,是整條魚的精華,如有有人把這個部位讓給你吃,而且還不是你爸媽的話,就嫁/娶了吧。

魚籽。魚子醬,又是很貴的東西。國內買河魚,有時也有魚籽,很小粒,整塊煎一下,和魚一起紅燒,其實也很有樂趣。

魚泡,這是好東西。紅燒、水煮、干鍋、炒都可以。爽脆有韌性,很Q彈。另外,說個題外話,魚泡是古時候可以做計生用品使用,一條魚就那麼一個魚泡,還得是合適的尺寸,所以這東西也不可多得,用完了洗乾淨再用,哪有現代人幸福。

據說魚鱗也能吃,炸一下吃,我沒吃過。

其他的,暫時想不到什麼,便寫到這裡,簡單升華一下吧。

想想中國人在飲食方面的智慧,真是了不起。肉食不足的農耕民族,不肯浪費一絲一毫的肉類食材,將「下腳料「也想辦法做的有滋有味。現在,普通的肉食已經不算珍貴,但留下的這些下腳料的烹飪文化,卻給我們的餐桌提供了多少不同的飲食樂趣。

廣告:淘寶搜索店鋪——灰子方便調料鋪


推薦閱讀:

把素食做到極致是什麼體驗?
有哪些像老乾媽和亨氏番茄醬一樣的神級醬料?
食風物

TAG:美食 | 烹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