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改名金拱門,品牌中國化之路從改名開始

「放學後吃開封菜(KFC),還是金拱門?」「還是吃點洋氣的,沙縣國際怎麼樣?」以後這種對話可能真的要出現在約飯上面了。10月25日,一則「麥當勞改名了,現在叫金拱門」的消息被爆出,立即在網上引起了熱議,網友們調侃這莫不是對中國化的理解出了問題,一股濃濃的城鄉結合部氣息怎麼回事。

面對網友們的惡搞,麥當勞方面迅速對此事做了回應,稱這種變更只是在證照層面,日常業務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也就是說改的只是公司的名稱,而不是門店名,麥當勞的門店還是「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LOGO」

企業改名本事一件正常不過的事,只是突如其來的改名讓消費者們一時有點難以適應,很多國外大牌在進入中國市場初期都會先選擇一個比較「接地氣」的「中國化」名稱。比如GAP的「蓋璞」;LG的「樂金」,Samsung的「三星」,Costa的「咖世家」也有沒有洋氣到哪裡,甚至是美妝品牌Clarins的中文譯名「嬌韻詩」、Clinique的「倩碧」也是非常的本土化了。

1987年,肯德基進入中國,在北京前門開設了中國第一家西式快餐連鎖餐廳,在三年之後1990年10月8日,中國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在深圳開業。從此它的開始了品牌在中國的發展之路。這些年兩大快餐巨頭為佔領中國市場不斷的競爭,顯然KFC在本土化的營銷策略上更勝一籌。此次改名也和它考慮和美資在資本上切割撇清關係有關,對以後的營銷上的變化我們還需要進行進一步觀察。

但就其改名本身而言,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此次改名對於品牌來說是否有不利因素。我們都知道每一個品牌的經營和管理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一個良好的品牌搭建不僅要考慮時間成本還有金錢的大量投入。此事件在網上引起熱議,無疑是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眼球,經過一段時間的網路議程的變化會對這件事情沖刷和淡化還是會從此在受眾的心理上產生不好的影響,以至於會影響之後的品牌形象的塑造,或者我們選擇一個恰當的時間主動將這個時間爆出來,讓更大的議題掩蓋住這個議題是否會更好,這些我們都需要在改名之前進行考慮,來試圖將風險降到最低。

近幾年快餐業的迅猛發展,使得消費者在快餐上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於此同時同質化卻不斷加劇,同樣的漢堡我可以選擇KFC或者是麥當勞但是我也可以選擇樓下的普通小店,而且要便宜數倍。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我願意花掉每天午餐的30塊錢去吃一個麥當勞呢?選擇的理由也許會很多,但最多的考量一定是品牌的文化,這種品牌文化會對消費者產生心理認同感。阿多諾在批判工業社會的時候提高過兩個名詞,一個是「標準化」,另一個是「偽個性化」,標準化給人帶來安全感,而偽個性化帶來的是我從未消費過這個產品的新鮮感。那麼品牌形象的塑造如果真的能良好的把握消費者的這種心理,如何玩,如何玩的更新鮮,就像麥克盧漢認為的那樣各個時代不變的是內容,變得是媒介,抓住人心的那些本質追求,品牌道路才會有的越來越遠。

那麼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

寫評論真的好難,還希望得到大神的指教,小主不勝感激

推薦閱讀:

TAG:新闻评论 | 麦当劳 | 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