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頂著「上海第一家」名號的餐廳,現在還好嗎?
身在魔都的吃貨,都是很幸福,並且多少是有點驕傲的。
有什麼好吃的從外國要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這第一家店,往往是開在上海的。遠的不說,近的就有大排長龍的Lady M啦,美國最早的連鎖漢堡店White Castle(這兩家阿花都去探過,戳藍色字可以看)等等。那些享譽全球的名廚進軍中國的第一站,你猜怎麼著,也常常是上海,Jo?l Robuchon、Jean-Georges Vongerichte(等我局攢夠經費也許會去),掰掰手指還能數出一大堆。
這種「先人一步」的優勢或者說傳統,可不是現在才有的。今天,局座就要帶著大傢伙來扒一扒開美食界的「上海第一家」們,追尋那些如今讓我們熟悉並且念念不忘的美食,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融入這座城市的血脈的,以及它們現在都還好嗎?
以下是好久沒有出場的目錄君——
目 錄
上海第一家北京烤鴨
上海第一家清真牛羊肉火鍋店
上海第一家24小時便利店
上海第一家做栗子蛋糕的西點房
上海第一家德式西餐廳
上海第一家川菜館
上海第一家潮汕砂鍋粥店
最後,還有一個彩蛋
噓,知道答案的胖友們也不要劇透,拉到下面看看你猜的對不對。本篇進度條著實感人,可對照目錄先尋你最感興趣的部分下拉進行閱讀,當然傳統姿勢先轉後看再評論點廣告,局座最是歡迎了。
說起北京烤鴨,很多人腦海中的第一反應要數「全聚德」了吧。但全聚德開到上海,不過是這十來年的事,更不要提近年來的新貴、米其林加身的大董了。在京城烤鴨名店進上海之前,上海人就不吃烤鴨了嗎?當然不是,上海人對烤鴨,別提愛得有多深了。1928年,上海未來的第一家北京烤鴨店的誕生了。
之所以說是「未來的」,原因是燕雲樓起初是粵菜館來的,原名「味雅」,創辦人叫王定源。多年經營之後,生意並不見好。隨著彼時京菜在上海灘興起,1936年,王定源看準趨勢,決定以京式風格重新裝修,並花了重金聘請了北京與天津的名廚掌勺,引進了北京烤鴨等名菜,「燕雲樓」在上海一炮打響,以至於有了「北有全聚德,南有燕雲樓」的名號。
時移世易,如今的燕雲樓沒有全國連鎖的全聚德那麼風光,但也遠不至於到「蕭條」的地步。局座在某個工作日的中午跑過去,燕雲樓客堂滿座,慕名前來的食客依舊絡繹不絕。
燕雲樓在雲南南路上的總店很醒目,一共分為六樓,一、二樓是供散客吃飯的大堂,其餘樓上的都是包廂。大堂里就餐的基本都是已經花白了頭的阿姨爺叔,和少數在附近工作的年輕人。還好地方大,還有剩餘的位置,局座選了個靠窗的桌子,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菜單準備點餐。
Ξ 局座點單
北京烤鴨(半隻)79元
韭黃炒半鴨絲(小) 18元
秘制半鴨湯(小)10元
菊花蟹斗 38元
糟溜黃魚片 58元
北京烤鴨
半隻烤鴨79塊的價格,比起全聚德和大董來說,是非常親民了。烤鴨上來的速度還挺快的,下單後十分鐘就上菜了。數了下半隻大概被分成了25片左右,和老北京鴨肉和鴨皮完全分離的形式不同,燕雲樓的烤鴨是去骨帶皮連肉的,雖然吃不到「片皮鴨」了,但這可能也是他家特色吧。
烤鴨皮一點都不油,皮與肉之間的脂肪層已經完全被逼出,所以顯得烤鴨皮薄如蟬翼,口感上是爽脆的。局座個人並不喜歡「片皮鴨」鴨皮那種一咬一口油的感覺,這樣連皮帶肉的吃,反而覺得清爽了不少。
吃片皮鴨肯定少不了麵皮和黃瓜京蔥啦。每張麵皮都呈半透明的狀態,舉起來居然能把隨行Y探員的大臉遮住(Y探員:喂喂,明明是我臉小啊)。
黃瓜和京蔥絲的擺盤亂糟糟的,但是還算講究,黃瓜絲去了黃瓜皮——局座吃過多少家片皮鴨的黃瓜絲,都是帶著又苦又老的黃瓜皮,影響口感啊。
Y探員搶先局座一步,「局座局座,看我給你表演!」
局座很想裝作不認識她……說回烤鴨,柔韌的麵皮包著黃瓜的爽脆、京蔥的刺激、鴨皮的脆香、鴨肉的嫩香再配上醬汁,絕對滿足。
秘制半鴨湯
除了每桌必有的片皮烤鴨外,這個小鍋烤鴨湯在檯面上也是隨處可見。而且小份的價格只要10塊錢,圖上這一鍋就算小份了,足夠兩個人吃。
本以為價格那麼便宜的鴨湯里應該都是白菜吧,往裡撈了撈發現裡面有一整隻鴨腿還有兩大塊鴨胸肉,分量十足,應該是剛才的烤鴨片完剩下的鴨肉。雖然鴨肉量大,但是懂吃的人都明白,這鍋鴨湯的精華可都在湯里啊。鴨湯一點都不油膩,可能油脂被白菜都吸收掉了,湯里融進了烤鴨的香味,喝多了也不會口乾,就一個字:鮮!
然而,吃完回局裡和在北京待過一段時間的B探員說起10塊錢的鴨湯的時候,她撇嘴一笑說:「呵,在北京吃片皮鴨,鴨湯都是免費送的,這裡還收10塊?」
好吧……
韭黃炒半鴨絲
為了解決片皮鴨剩下的鴨肉,燕雲樓也是費盡了心思,這道韭黃炒鴨肉絲的量也是炒雞大,同行攝影師包子沒參與點餐,便讓她猜下這盤菜的價格,「在這大飯店,少說也得四五十吧」,聽到這盤菜只要18塊的她,下巴都快掉了下來。沒錯,燕雲樓的性價比著實驚人,而且這還是小份,難怪總能吸引那麼多阿姨爺叔來光顧了。
韭黃絲雖然顏色偏青,但很嫩,鴨肉絲增加了肉鮮味,吃一口就能發出「哐哧哐哧」的聲音,清爽脆韌,本來不想吃米飯的局座和同行探員不約而同的都想來碗熱乎乎的白米飯當蓋澆飯配著吃。
菊花蟹斗
秋天就該吃蟹啦,於是局座就點了店內人氣菜之一的蟹斗,等了好一會才上桌。38元一個不便宜,但蟹斗個頭不小,裡面的蟹粉還挺足,能明顯的看到蟹黃和蟹腿肉。吃下來,味道就沒有烤鴨處理的那麼好了,腥味較重,雖然加點醋會掩蓋掉些許腥味,但蟹肉的清甜口味也被掩蓋了。感覺在什麼餐廳都該點它家擅長的菜,蟹什麼的嘛,還是去專門吃螃蟹的店點吧。
糟溜黃魚片
這道菜是服務員的推薦,上來看起來粗糙得很,一共也沒幾塊魚,吃上去味道尚可。黃魚片又大又厚,刀工稍顯粗糙,幸好吃上去沒有魚刺,可以大口享用。魚片肉質細膩,表面沒有多餘的麵粉,魚肉輕柔地拂過舌頭,就滑了下去。微帶酸的調味也不會搶了魚片的風頭。嘛,做菜功夫還是在的,要是再細緻一點,稍微注重點擺盤就好了。
總體來說,燕雲樓隨便吃吃還是OK的,環境不錯,菜價實惠,味道尚可,就是不如那些知名烤鴨店那麼精緻,倒是頗有幾分北方館子的粗豪,饞烤鴨的時候,來過個嘴癮不錯。
雲南南路真可謂是藏龍卧虎,剛說好第一家北京烤鴨的燕雲樓,你看,不足百餘米的腳程,在路口頗有伊斯蘭風情的巨大建築就是上海第一家吃清真牛羊肉的火鍋店---洪長興。BTW,洪長興和燕雲樓目前同屬於杏花樓集團,你在上海吃到的老字號,十有八九是隸屬於杏花樓的……
說回洪長興,這家來頭可不是一點點大,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的二伯父馬春橋在光緒十七年(1891年)始創,原為「馬家班伙房」(感覺就是個自家食堂的意思)。因為馬家是回族人,所以做的也是清真食品,之後馬家返京,將此店送給好友洪三巴,其後取名為「洪長興」,從北京請來一批名廚,開始重點經營涮牛羊肉鍋,這才有了上海第一家涮羊肉火鍋了。
探店的這天,剛走到店門口就被排著長龍的隊伍給吸引過去,原來是洪長興外帶點心鋪,被圍觀的是他家的招牌牛肉煎包。
兩面金黃,看著就很饞人。雖然玻璃窗口的菜單上還有許多種點心,如牛肉鍋貼、牛肉燒麥等等,但是晚上似乎只賣牛肉煎包了,忙碌的阿姨說是因為來不及做。一鍋牛肉煎包就30個,不多不少,來購買的人少則兩三個,多則十幾個地拎回家,每次剛出爐的牛肉煎包不出幾分鐘就賣光了。
在局座前後排隊的幾乎都是阿姨爺叔,有個白衣大叔很有勁,說起老上海美食也是滔滔不絕,一會兒講起哪裡哪裡的辣肉面好吃,一會兒又說哪裡的餛飩味道不如從前,旁邊的阿姨也跟著附和,看來吃貨永遠是不分年紀的啊。大概局座老了以後,也是這幅「德性」吧哈哈。
在談笑聲中,漫長的等待也變得有意思起來,不知不覺一鍋新的牛肉煎包就出鍋了,趕緊買了兩個外帶到店內去吃。
走進堂內,是有點復古的裝修風格,有點Art Deco的意思。夜間營業剛才開始,所以人會稍顯的比較冷清,但吃到六七點鐘的時候,店裡便人聲鼎沸了。
Ξ 局座點單
傳統木炭鍋(小) 25元
熱氣肥羊肉 42元
牛舌 52元
牛肉春卷 12元
自製酸奶 10元
牛肉煎包(外帶)7元(3.5元一個)
牛肉煎包
好不容易買到剛出鍋,一定要趁熱吃,於是在火鍋上來前,局座和同行的探員就一人夯了一個下去。煎包的缺點是外皮的麵粉偏厚,湯汁也少,優點是個頭大,頂飽,肉餡是純正的牛肉,沒有亂七八糟的白菜作為輔料,總體來說還是挺好吃的。
傳統木炭鍋
店內有火鍋和點菜兩種選擇,局座當然是沖著火鍋來的啦。紫銅鍋一上來,心情立馬就有點嗨了。清湯鍋里有大蔥、生薑和棗子,在水燒開前,服務員在鍋爐上加了個像煙囪似的物體,服務員說這叫「把火」,它的作用是能讓火燒的更旺,使水開的更快。
蘸火鍋的是洪長興自製的調料,不像一般涮羊肉店是麻醬,這裡主要是花生醬和醬油,攪勻嘗了一口,比平時吃的花生醬要咸些,香還是很香的。
自製酸奶
在等水開前,買了一杯他家的自製酸奶,前不久我局剛測評完網紅酸奶(戳??藍色字可以直達),局座覺得洪長興家的分分鐘能秒了網紅啊。酸奶是凍狀樣子,用勺子輕輕挖開,立馬露出漂亮的裂紋,入口如豆腐般滑嫩,不會像其他家的酸奶過酸,甜味輕而淡雅,就這小小的一杯,吃下去就很滿足。
熱氣肥羊肉
42元一份的熱氣羊肉大概半斤不到一點的樣子,每片肉都是被切的很均勻的長條,從外觀上看肥花不多整體偏瘦,鮮紅的顏色很是奪人眼球。羊肉也可以論斤賣,100塊1斤,胃口大的可以一斤一斤點。
等到鍋內水開,終於可以涮羊肉啦。
夾起一片肉輕輕放到開水中,只需10秒左右就能看的羊肉從生的鮮紅變熟的粉白,肥花適中的羊肉既有脂肪自帶的獨特香氣又帶有軟嫩的口感,一點膻味都沒有,但保留了最純正的羊肉味,果然,秋天能吃到肉才是最幸福的啊。
牛舌
嘗完涮肉再來試試牛舌,一份大概25片的樣子,量還是挺多的。這裡的牛舌都被切得很薄,表面紋理也十分漂亮。同為杏花樓旗下的飯店,感覺洪長興的擺盤倒是比燕雲樓講究一點。
牛舌同樣不出10秒就可以吃了,因為很薄所以涮的時間要比熱氣羊肉更短些,白中透粉為最好,局座第一片失手燙久了,但口感依舊感人,嚼在嘴裡的彈性十足,一嘗便知是相當新鮮的貨色。
牛肉春卷
最後這道牛肉春卷就一般般了,包在春卷里的基本是白菜,一口、兩口下去找不到牛肉,還以為是不是店家上錯菜了,來了個素春卷。好不容易才發現一個條狀物以為是牛肉,定睛一看確是香菇,差不多整個吃完就1根牛肉絲……
被牛肉春卷搞得士氣大減,心中不服,餘光瞥到旁邊一桌的爺叔吃羊肉串那是津津有味,遂加單。
+ 局座加單
烤羊肉串 10元
羊排 17元
羊肉串被串在鐵棒上,拿在手上特別有分量,每粒肉都很飽滿,撒著孜然和芝麻格外誘人。馬上扯下一塊肉嚼到嘴裡,外皮的焦脆、嫩里的柔嫩,唇齒留香,真是滿滿幸福感。這裡的羊肉串是局座活了30多年吃到過最好吃的,之一,真是甩什麼耶里X麗30條街啊,要不是之前的熱氣羊肉,酸奶,牛肉煎包給塞滿肚子,局座肯定要再點個十串八串才滿足啊。
羊排
羊排的點擊率也頗高,味道果然不負所望,鮮嫩多汁,每咬一口就會流出汁水,一點膻味都沒有,最裡面的肉還能見到微生的粉色,火候把控到位,這個羊排局座是要給雙百分的。
吃罷,一不小心又給自己加了膘,如果你來洪長興,記住局座給你們的六字箴言:純點肉,沒錯的。
這家店厲害了,不僅僅是上海第一家,也是全國第一家的24小時便利店。
圖片來自網路
和局座穿越到1968年,這年,星火日夜開張,在西藏路新閘路路口,原本是茶葉店的商鋪被更名為「星火日夜食品商店」。當時有個順口溜叫「太陽三尺高,門板都關牢,太陽一落山,東西買不到」,商店的營業時間普遍很短,你上班它開門,你下班它關門(就跟今天的銀行似的),在這種大環境下,經理王裕熙就開了這個在夜間也能為民服務的星火商店。
圖片來自網路
那到底是什麼,吸引人當時的上海人通宵達旦地去搶購?不是填飽你半夜空虛寂寞冷的關東煮,也不是半夜應急要用的生活用品,而是手上即將過期的票證。
現在的90後可能無法想像一個沒有票證就無法生存的計劃經濟年代,但對半夜排隊大概不陌生(想想iPhone、椰子鞋、HM合作款就懂了)。那時候物資匱乏,日用品供貨緊張,如果手頭即將過期的票子還沒用掉,即使是三更半夜,也是要爬起來趕到星火日夜去買的,當時上海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如今的星火日夜商店,已經搬遷至西藏北路北京路路口,招牌也重新整修過,但不變得還是門口那些人頭涌動的人們,和24小時的營業時間。不過它也算有發展,目前在南京東路近江西路開了一家分店。
和現在的全家、羅森這種便利店不同,星火商店主要還是以售賣食物為主。其中要數門口擺放的各類糕點和零食最為暢銷。
要想看清貨架上的所有商品,必須要穿過阿姨爺叔的人形肉牆才可以,即使局座身材魁梧也勉勉強強才能擠進去。
阿姨爺叔太熱情,局座只能繞到營業員背後才能看清他們到底在買啥。大家爭相購買的多以進口餅乾巧克力為主,營業員的賣力叫賣,再加上實惠的價格讓走過路過的人都不想錯過。
局座不是第一次來了星火日夜,每次來總能看到不一樣的食品在熱銷。前一陣是某知名巧克力三大塊只賣10元,這次最暢銷的要數這個國外的盒裝餅乾了,幾乎人手一份,兩大盒才15元。
不禁有點納悶這裡的東西怎麼那麼便宜,有的零食是接近食品保質期最後幾個月低價售賣這局座能理解,還有一些剛生產不久的,為何售價也那麼低呢?
帶著疑惑問了營業員阿姨才知道,原來星火東西賣的那麼便宜主要有三大原因:
1. 星火是國營老字號,不是私營,所以價格向著老百姓
2. 他們有自己的特殊購貨渠道
3. 主張薄利多銷
好吧,怪不得生意一直如此火爆了。
除了店門口的各種進口零食,店內還有賣各式葡萄酒、乾貨、臘腸火腿,比較像是迷你版的第一食品商店了。
在店內正中的一塊區域,局座還找到小時候吃的這種圓形小餅乾,這麼大一包只要10元,價格感人,看看日期還是新鮮的,立馬左右手各抱一包。
回頭一看,Y探員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只聽見一會指著這個說:「誒!這不是小時候吃的那個……」,一會又說:「哇塞,這個怎麼那麼便宜……」,回過神,購物籃已經滿滿當當,局座只能在旁默默感嘆女人的購物慾真是一開始就剎不了車啊。
夜晚8時許,局座又路過星火,「星火日夜24h食品商店」的招牌亮了起來,懷舊的氣氛比白天更濃郁了一些。門口的人群依舊不減,店內工作人員說到10點半值夜班的阿姨會把兩扇大門關了,留一扇小門方便有需要的人們進店挑選購買。
來星火日夜的年輕人不多,但局座真心推薦你們有機會來這兒逛逛,肯定能淘到點好吃的。還有那些外地的朋友們回老家想帶點伴手禮回去的,別去什麼第一食品商店了,這裡可實惠多了。
上海灘鼎鼎大名的凱司令創建於1928年,到現在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之所以取名為凱司令,則是因為紀念北伐戰爭勝利。當年,舊上海時髦的商界名流,也像今天的小青年一樣喜歡吃西餐買蛋糕,Fashion得不得了,因此上海灘的西餐西點業也就在那段時間風起雲湧,誕生了不少名店,凱司令就是其中之一。
當年一般人家的小年輕,若能在凱司令二層的卡座坐坐,或是買上個蛋糕,也算是相當「扎台型」的了。
如今的凱司令總店在南京西路的醒目位置,一樓是麵包房,人氣還是挺旺的。最讓人垂涎的就是冰櫃里的各式蛋糕。
從哈斗、軟牛俐、拿破崙到各種式樣的生日大蛋糕,品種豐富,應有盡有,如果不是心中早已經有目標,你會在他們跟前駐足挑選很久,因為每一種看起來都很好吃啊。不過局座今天不是來外賣的,而是要學當年的小年輕,上樓吃蛋糕。
凱司令的大樓除了二樓包給了另一家港式餐廳,三樓是他們家的西餐廳。如果你在樓下買了蛋糕想坐下來小歇一下,可以上三樓找一個靠窗的位置,點一杯咖啡靜心享受。在這用餐的大多同樣是上了年紀的阿姨爺叔。
Ξ 局座點單
奶油栗子蛋糕 25元
美式咖啡 38元
一樓外帶
原味栗子蛋糕 11元
巧克力哈斗 9元
摜奶油 11元
奶油栗子蛋糕
原味栗子蛋糕
都說是上海第一家賣栗子蛋糕的西點房了,那栗子蛋糕肯定是凱司令家的「台柱子」啊,平時只在一樓消費的局座,這次來到三樓翻了菜單才看到原來三樓也有賣栗子蛋糕,和一樓11元的原味栗子蛋糕不同,三樓的價格翻了翻要25元,味道是奶油的,那必須要點一個來嘗嘗了。
從外觀上來說兩者就大不相同,價格更高的奶油栗子蛋糕放在餐碟中,還有小星星形狀的糖片和巧克力作為點綴,雖然不怎麼洋氣,但也算有擺盤了。而裝在紙盒裡的原味栗子蛋糕就顯得樸素不少。
挖開蛋糕時能明顯感覺到,奶油栗子蛋糕表層的奶油比原味的質地硬一些,應該是打奶油的時間不同所導致的,口味上奶油味的奶味更重,而原味細軟清淡。
內里的栗子餡也各有特色,奶油味的顏色稍淺,連栗子里都是加了牛奶的,味道更甜。而原味的則是純栗子餡,還能吃出些許栗子顆粒感,在口中咀嚼越吃越香。
要局座在兩者中挑一個的話,局座更偏愛一樓11元的原味栗子蛋糕吧,比起奶油味的更喜歡原味純正質樸的味道。當然,喜歡甜口和重奶油的也可以嘗試三樓的奶油味栗子蛋糕。
哈斗
凱司令的哈斗,也算是食鑒局的老朋友(對,哈斗我們也測過,戳??藍字直達)了,一直很熱銷,晚上6點下班你再過來,很可能就賣光了。個頭挺大的,表層是巧克力醬,中間是硬酥皮,裡面包裹著奶油,口感豐富,最關鍵是不會很甜。
摜奶油
看到摜奶油三個字,幸福感已經要Up了。摜奶油也就是鮮奶杯,與普通鮮奶油還是有區別的,做法上是把鮮奶油打稀,添了蔗糖用機械的方式混入,使其膨脹從而做成的乳製品,口味上更加香滑,但是對於局座來說是偏甜了些,適合喜歡吃奶油的童鞋們,當然熱量肯定是不低了。
美式咖啡
如果蛋糕吃膩了,那配上一杯純美式就完美了。要局座說,與其去那些一排隊就是幾個小時,一份甜品動輒上百的網紅甜品店,不如來這裡吃個下午茶,人少清靜,物美價廉,靠窗的位子也不難找,看看南京西路的風景也是不錯。
凱司令西餐廳也是張愛玲最愛來的西餐廳,就是不知道這裡的正餐味道如何,改天晚上一定要來嘗試一下。
關於德大西餐店的歷史,局座也是花了一些功夫查閱的。結合各方介紹,總的可以歸為一下幾點。
1. 其實德大的創始人是德國人,創始年代是1887年(為上海地方雜誌採用)或1897年(現為德大採用)。創始時間的爭議主要圍繞著是否要算中國人接手的時間算起。
2. 原先的德大不是西餐館,是德國人開的牛肉店,一樓專賣新鮮牛肉,之後又在二樓開設西餐部。但由於之後當時中德交戰,政策不允許敵僑在上海經營任何產業(也有說法是德國人要回去服兵役),後由中國人陳安生接手。
3. 德大前後三次變遷,原地址在塘沽路175-177號,1946年搬遷在四川中路,直到本世紀初,才最終遷至南京西路,後又在雲南南路上開設分店,也就是如今我們能吃到的德大餐廳。
家中老爺子聽到局座要去德大吃飯,情不自禁地侃起來:「我年輕的時候(大概20多歲),每個禮拜要去德大好幾次咧,一樓么切切咖飛,切好到兩樓切飯,每次就點三樣東西,蛋炒飯,炸豬排,羅宋湯,店裡的一個男服務員一直不刮鬍子,我們和他很熟了,都叫他阿鬍子,也不知道他現在還在不在了…….」
沒想到老爺子以前還挺fashion啊,畢竟以前他的同齡人都在穿中山裝的時候,全校就他一人穿牛仔喇叭褲,在學校還引起關注,但也引起了爺爺的注意,當兵的爺爺第二天就把他的喇叭牛仔褲給撕掉了……這事在我們家,每年年夜飯都要拿出來當笑話講。
「以前四川中路那裡的德大人老多的,去晚了位置啊么了……」老爺子補充道。
帶著家裡「老克勒」的回憶,來到了南京西路這家德大西餐社,一進門是甜點區,花樣雖然比不上凱司令多了,但也是各有特色。正值午飯點,局座早已經飢腸轆轆,便快步向二樓走去。
進入大堂內,一眼望去,幾乎找不到空桌,和各種新式的西餐廳比,這裡的裝修就很有年代感了,沒有華麗的吊燈,奢華的裝飾。但怎麼講呢,還蠻有情調的,紅色櫸木板,幽暗的燈光透露出滿滿上海老情懷。伴著年代感的裝修,用餐的人群也幾乎是上了年紀的人們。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位置,點些什麼局座心中早已有了個大概。
Ξ 局座點單
德大色拉 15元
羅宋湯 15元
炸豬排 25元
蒜香麵包 10元
巧克力熔岩蛋糕 35元
原本想嘗一下老爺子口中心心念念的德大蛋炒飯,被服務員告知已經不做了,有些遺憾。德大的價格,感覺還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這點還是要肯定的。
德大色拉
土豆色拉秉承了西餐「盤子很大,分量很少」的特點,但擺盤還是用過心的。土豆煮的很酥,半泥半塊狀和火腿青豆拌著色拉攪拌在一起,和家裡姆媽做的味道有的一拼。
羅宋湯
羅宋湯也是必點菜,依舊能吃出家裡的味道,牛肉、捲心菜、胡蘿蔔一樣都不少,番茄湯是用生番茄煮熟後加了番茄醬慢煮熬制的,特別濃郁,微酸中又帶著甜,這滋味估計和老爺子年輕那時的老味道一毛一樣。
炸豬排
不曉得「羅宋湯和炸豬排」這個最佳拍檔的吃法是不是出自於德大,在上海,喝羅宋湯就要搭配炸豬排才能過癮的。豬排塊頭不小,比「鮮得來」大方多了(當然兩者做法不同,戳藍色字可以看排骨年糕測評)所謂圓滿正是如此吧。
蒜香麵包
蒜香麵包也是必點,最佳吃法是蘸著羅宋湯,讓它吸著湯汁再吃,而且可以軟化麵包不會覺得太硬難嚼,味道也是一級棒。
巧克力熔岩蛋糕
熔岩巧克力配有迷你酸奶和水果,剛挖一勺巧克力,巧克力醬便滲出來,熔岩是有了,但味道一般。
局座在此用餐期間,發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不少頭髮花白、穿戴整潔的老人,獨自一人來這吃西餐,這在其他西餐廳是不多見的。或許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是德大的常客,已經習慣了這裡的老味道,也許他們都有著自己的一段故事吧……瞬間腦補了很多畫面,一度很想湊上去聊聊天,但看著他們用並不利索的手慢悠悠地吃著飯的樣子,就不忍心去打擾了。希望他們可以在這個美好的中午,好好享受。
在座愛吃川菜的各位,應該沒有幾位曉得上海灘川菜的「老祖宗」就是這家開在南昌路雁盪路路口,名叫「潔而精」的飯店吧。起初局座聽聞這個店名,還以為是哪家潔廁靈的牌子呢(老闆表打我)。
這家飯點歷史也不算短了,開業於1927年,誕生之初,打出的旗幟並不是川菜,而是雲南菜。雲貴川的地理位置相近,口味基本都以辣為主,當年的顧客也不太分得清。那時,北伐軍開進上海,隊伍里的雲南、貴州、四川籍貫的人不少,生意還算過得去。之後,這批吃客走了,加之經營不善,幾乎要倒閉。
後來換了人接手,著手改革,將店名改為「潔而精川菜茶室」,轉營川幫菜肴以及揚幫點心,聘請一流大廚,生意逐漸好轉。上世紀50年代,公私合營後,再次改名,就是如今的「潔而精川菜館」了。
現在雁盪路的這家是之前搬過來重修裝修過了的。與川菜給人的紅紅火火不同,店內藍色的格調倒和店名相得益彰,乾淨而整潔。來這吃飯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即使工作日,店內生意也十分火爆,一樓和二樓幾乎座無虛席。
Ξ 局座點單
潔而精鳳爪 38元
生爆鱔背 78元
極品毛血旺 58元
青豆泥圓子 30元
潔而精鳳爪
雖說是川菜館,但是菜單仍然保留了部分本幫菜還有揚州小吃,第一次來局座也有點摸不著頭腦,就點了一些推薦菜嘗嘗味道。
鳳爪與港式茶餐廳吃過的味道不同,這裡的鳳爪甜辣開胃,倒像是一道打頭陣的冷盤作風,鳳爪酥軟,筷子夾起來還會晃動,裡面的香菇也很入味。
生爆鱔背
這道明顯是江浙一帶的菜式,78元一份的鱔背量不多,也許是食材和複雜的加工使得這道菜便宜不了吧。到底是招牌,味道還是不錯的,鱔背表皮被油炸的香脆,裡面的肉質很厚,外脆里嫩,大廚火候掌握的恰到好處,過油後又加了糖和醋爆炒,調味滿分。
極品毛血旺
既然是川菜館那就少不了毛血旺了,對於局座這個無辣不歡的人來說,毛血旺不夠辣,辣度完全不是和川菜一個檔次的。這裡的菜基本都做了改良,比較適合上海人的口味,味道咱不說,就內容而言還是很足的。在毛血旺里還見到了少見的鱔背,當然,牛肉、血、腐竹也沒有少,盆子底下也沒有過量坑爹的白菜和豆芽,實屬良心。
青豆泥園子
青豆泥圓子據說是揚州點心,特點是「三不沾」,不沾盤碟,不沾調羹,不沾嘴巴牙齒。雖然沒有說不沾就一點都不沾那麼誇張,但色面看起來翠綠清香,吃起來微甜爽滑,裡面的圓子還有芝麻內餡,作為中餐的飯後甜點在適合不過了,好評。
要不是離家遠了點,這店也許會變局座家的食堂吧——又有川菜,又有淮陽本幫菜,姆媽懶得燒菜的時候,全家出來搓一頓很不錯啊。
看過了那麼多歷史悠久的,再來講講時間比較近的「第一家」。家住長寧地區的朋友,對定西路夜宵一條街肯定不會陌生,對定西路上的那家生意火爆的潮汕砂鍋粥,也不會陌生。這家名叫「留住閣」的店厲害了,率先把砂鍋粥帶到上海吃貨的口中,沒想到反響熱烈,周圍的商鋪也紛紛效仿,開始做起了潮汕砂鍋粥的生意。而後砂鍋粥才在上海慢慢興起起來,逐漸成為一種潮流。
店內格局雖小,但打掃得相當乾淨,每個檯面上還有功夫茶具免費供客人沏泡,十足潮汕風了。
Ξ 局座點單
海鮮粥(膏蟹+乾貝+基圍蝦+生菜) 370元
鹹蛋黃玉米粒 38元
香甜薄餐 22元
海鮮砂鍋粥
等了將近40分鐘,砂鍋冒著熱氣才被服務員阿姨送上桌,粥面上「噗嗤噗嗤」還冒著小泡泡。
砂鍋粥好似經過牛奶浴的洗禮,雪白透亮。局座自選了食材DIY,膏蟹、基圍蝦、乾貝都是按時令價論斤購買的,味道自然不必多說,這些食材扔進去,隨便怎麼燒都能讓人鮮到眉毛掉下來。他家粥好喝的另一大因素就是湯底是用雞和筒骨一起熬煮的,除了海鮮的鮮味,還能嘗出肉香味。海鮮都是店家每天找專人送到的,大米用的是東北大米。吃完不會感到口乾,這一大鍋足夠4人享用。怕半吃油膩的夜宵發胖又嘴饞的話,那局座推薦你這鍋乾乾淨淨的海鮮粥。
鹹蛋黃玉米粒
這盤鹹蛋黃玉米粒在砂鍋粥先前一步到,因為實在是餓了,局座和同行探員沒忍住扒了兩口,但為了拍集合照只能先忍住等砂鍋粥到了才能吃。玉米粒熱的時候還是脆的,每一粒都蘸著鹹蛋黃,外咸內甜口味甚好,只是冷掉之後,味道就大打折扣了。
香甜薄餐
名字叫香甜薄餐,其實就是類似糯米糍的食物,形狀是薄片捲成的,裡面裹著的是椰蓉、花生碎及白糖,總體來說沒什麼亮點。最納悶的是,這道菜的外皮在菜單上的照片明明是誘人的黃色微焦感,但拿到面前的卻與之相差甚遠,如果要評選年度最佳「照騙」的話,那肯定就非他莫屬了吧。
如今潮汕砂鍋粥在上海已經遍地開花,要想做的好吃最重要的恐怕就是新鮮的食材了。局座也吃過不少好味砂鍋粥,論味道比留住閣好吃的也有不少。但局座這次前來總帶著一份敬意,如果沒有留住閣的老闆當年想在上海做這門生意,恐怕那麼美味的潮汕砂鍋粥也許得晚兩年才能吃到吧。如果要在定西路解決夜宵,留住閣仍然會在局座的備選名單里。
除了以上這些有可考依據的「第一家」外,還有兩個「上海第一家」,食鑒局已經在其它文章里鑒定過啦,它們分別是:
上海第一家冷麵店----四如春食府(戳藍色字可直達)
上海第一家小龍蝦專賣店----上海第一家香吧島龍蝦(戳藍色字可直達)
一個彩蛋
在這次探訪「上海第一家」的行程中,有一家店雖然算不上「上海第一家」,但這裡的味道確是本次主題中最另局座為留戀,說什麼也要推薦給大家的。
向「天鵝閣」致敬的「天鵝申閣」
在局座準備開始「上海第一家」取材的時候,看到網上有說天鵝申閣是上海第一家法式西餐店,又有說他家是與德大同時期齊名的德式西餐廳,眾說紛紜又沒有靠譜的結論,便引起了局座的興緻,既然說法不一,那隻能局座我親自跑一趟尋找真相了。
恰巧進賢路在進行整修,天鵝申閣的大招牌被裝修的腳手架遮得嚴嚴實實,還好門口的紅底白色提示牌還算醒目,上頭寫著「天鵝申閣,照常營業」,這才放心的往店裡走。這裡的裝修與「德大」類似,又有不同。統一顏色的桌布,木漆牆面透露著老上海的風情,舒適的沙發靠墊,傢具擺設又比「德大」的洋氣了不少。
正準備點餐,一位穿著優雅的氣質美女過來招呼我們,局座便舒適吐露了此行求證「第一家」的目的。
和她攀談起來才知道,原來這家「天鵝申閣」是為了紀念「天鵝閣」而開設的。
也就是說我們要找的傳說中的「上海第一家法式西餐廳」從年代上來看,鐵定不是眼前這家後來才開設的「天鵝申閣」了,而是 「天鵝閣」。但可惜的是,局座再往下深入調查才知,「天鵝閣」是1950年開業的,比「德大」、「凱司令」還是要晚些年頭。雖然沒有了「上海第一家西餐廳」的名號,但許多老上海人對「天鵝閣」仍然是很懷念的。
據說,現在「天鵝申閣」的老闆小時候,最開心的事莫過於穿戴整齊跟著長輩們去「天鵝閣」吃西餐,最出名的要數奶油雞絲焗面。然而,文革以後,原先的「天鵝閣」變成了「紅衛食堂」,再後來老闆歸國後,「天鵝閣」已經被拆掉了,除了遺憾,還是遺憾。為了能再吃上「天鵝閣」的味道,他經過上百次在廚房的嘗試,試圖把記憶中的美味還原出來,於是便有了這家「天鵝申閣」。
如今的「天鵝申閣」,既還原著「天鵝閣」的老味道,又結合了如「德大」、「紅房子」等老牌西餐店的招牌菜,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風格。
呼呼,終於扒完了歷史,開吃!
Ξ 局座點單
原味土豆色拉 49元
羅宋湯 29元
雞絲焗面 59元
老式炸豬排 59元
天鵝申閣核桃冰糕 39元
餐前法棍
這裡的餐前法棍是免費的,比「德大」收費的塊頭還來的大,附贈一小塊黃油,趁熱塗在表面,看著金色的黃油慢慢在法棍表面融化,吃上去一口奶香。當然,看法棍的氣孔,並不是什麼手工烘焙的高級貨,但不妨礙餓的時候吃它的那種滿足感。
原味土豆色拉
這裡的土豆色拉分量足,足夠兩個人吃,除了紅腸與青豆的搭配外,裡面還加了搗碎過的雞蛋增加口感,色拉醬也不是外面買的普通貨,而是廚師用雞蛋和色拉油自己打的,爽口清香不膩。
老式炸豬排
豬排剛被端上來的時候,局座差點被嚇到,比小姑娘的兩隻手掌合在一起還大。
外層布滿長顆粒的麵包糠的是他家豬排最大的特色,肉錘拍打過的豬排不僅使肉質變得鬆軟,面積也大了好幾圈,浸蛋液、裹麵粉一步都不能少,炸出來的豬排外脆里嫩,最佳搭檔依舊是黃牌辣醬油。不愧是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炸豬排啊,給阿拉上海寧爭光了。由於分量太大,最後兩個人都沒有吃完。
羅宋湯
如果炸豬排和辣醬油是最佳拍檔,那和羅宋湯的話,就是黃金搭檔了吧。羅宋湯味濃,酸度開胃,回口甘甜。胡蘿蔔和牛肉燉的很酥,不需要用力咬,嘴巴輕輕一抿就化了,在局座這兒,這碗羅宋湯已經超越了「德大」出品,榮升第一。
雞絲焗面
雞絲焗面是老「天鵝閣」的招牌菜,雖然沒吃過原版的,但能吃到這個還原版,局座也滿足了。揭開表面被烤的焦黃的起司,裡面是沾滿奶油的寬扁形意麵,蘑菇與雞絲的量也不少,滿口濃香,這大概是局座吃到過最好吃的海派奶油焗意麵之一了吧,字碼到這,肚子不爭氣的叫了……
核桃冰糕
核桃冰糕的味道有點像核桃味的光明冰磚,裡面夾雜著核桃仁,吃完鹹的,最後來口冰甜的簡直爽上天。
簡單粗暴地下個判斷,「天鵝申閣」比「德大」好吃。吃完這一頓,局座對天鵝申閣的老闆充滿了敬意,正是他對兒時味道的執著,才讓局座這樣的年輕人,今天依然能夠品嘗和想像當年「天鵝閣」的味道和風采。拔高了一點說,這不就是上海味道的傳承嗎?
抱歉,今天不會有推薦清單了。
就味道而言,德大、潔而精、凱司令、洪長興和燕雲樓們,肯定不是上海最頂尖的了,抱著品嘗絕頂美味的心態去,估計是要失望的,但他們的性價比不錯,懷舊氛圍滿點,偶爾去去,也不失為一種獨特的體驗。局座也想像天鵝申閣的老闆那樣,為上海味道的傳承盡一點綿薄之力,這裡再放一次這些曾經在上海餐飲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字:
吃完這麼多的「上海第一家」,局座和探員都挺感慨的。我們總覺得上一代人,阿姨爺叔們已經落伍了,不領市面了,總去那些老店老字號。可仔細想想,他們當年排隊的、去一次覺得「扎台型」的德大、凱司令、潔而精,也就相當於現在我們去一次就要發票圈的Lady M、喜茶和哥老倌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時髦和口味,誰也沒有比誰高級多少。
甚至可以說,上一代人在這一點上是幸運的,今天他們仍然可以在這些老字號品嘗到當年的味道,回味自己年輕的歲月。我們呢?
餐飲的潮流變化那麼快,幾十年後喜茶、Lady M、哥老倌們還在不在,真的很難講,我們又該帶我們的下一代,去往哪裡回味現在的味道呢?也許,說不定,還是要去這些老字號呢……
本文系我局綜合探員個人觀點形成,不能代表廣大消費者自身對產品的理解和個人意見,請看官老爺們理性判斷。文中廣告由微信隨機推送,不代表食鑒局推薦。
推薦閱讀:
※去小野二郎的壽司餐廳用餐是怎樣的體驗?
※包頭市有哪些好吃的餐廳?
※開小吃店年入百萬難嗎?
※蘇州有什麼適合情侶吃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