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在公共場所喧嘩,父母應不應該道歉?
帶娃出去玩,聽起來好像沒什麼難度,畢竟各位爸媽的周末和假期,就是這點事嘛!
但是如果是個長途旅行,又恰巧要使用飛機、高鐵等公共交通工具,那麼麻煩事就來了,屎尿屁,吵鬧,哭鬧,吃奶……「戲精」寶寶們好像比平時更愛折騰,在狹小的空間里變著花樣折磨人。爸爸媽媽一邊要伺候小祖宗,一邊要在其他乘客的眼神殺里小心翼翼的學做人。
面對這種情況,到底應該怎樣做呢?
一位來自浙江寧波的媽媽,做了點不一樣的舉動。
1、
一份自製小禮物
不久前,空姐陳女士在朋友圈發了一條朋友圈:今天頭等艙上來一位獨自帶孩子的媽媽,還沒上來就覺得這個寶寶很可愛,飛機起飛後還給我一袋小糖,我連忙感謝她。整個航程中寶寶非常乖,沒有大聲喧嘩,只是偶爾叫幾聲阿姨,一直安靜地認真看書和看ipad……
原來,這位媽媽送了耳塞和糖果給乘客,並且附上了一張小卡片,卡片上以寶寶口吻寫下的文字很是令人感動。
「你好!我是來自寧波的Wendy,我剛剛一歲半。這不是我第一次出門旅行,可是獨自帶我的媽媽還是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畢竟飛機氣壓變化會讓我感到很煩躁。在公眾場合打擾別人的可不是好孩子,我會儘力保持安靜的。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Wendy祝你旅途愉快喲。」
2、
網友紛紛點贊
大家紛紛對這件溫暖的小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媽媽給同飛機乘客發耳塞」話題還一度登上了微博熱搜。
蕁麻草Cherish-VV:不是因為坐頭等艙才這樣,而是因為這樣才坐頭等艙。
耽於美色而已:一歲半的小孩很難控制情緒,看來這個媽媽真的是教得很好了。我小外甥兩歲了,特別皮,對啥都好奇,揍哭了才老實,出門的時候他媽老是假裝不認識他……
朴覓軒:這樣的媽媽肯定能教出好孩子。
發券:就媽媽這個態度,哪怕不送糖果和耳塞,寶寶吵鬧大家也不會生氣吧?大家討厭的是那種,寶寶一直吵,家長還以只是個孩子為由不講道理的人。
犬夜叉兒:效仿國外的一個故事,但是挺暖的。
3、
從國外吹到國內的「紙條風」
確實,寫紙條發糖果的創意可以追溯到一對居住在美國的夫妻。
2012年,一對14周雙胞胎的父母,在舊金山飛往華盛頓的飛機上,發放了20多包糖果和耳塞給同機乘客,請大家體諒。幸運的是,孩子們一路上幾乎沒鬧,讓這對父母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隨後,這股「紙條風」在全世界的爸爸媽媽中流行開來。畢竟,帶娃坐飛機是一道世界性難題吶!
2015年的春節,杭州80後夫妻一家要去倫敦旅行,為了避免18個月的女兒在飛機上打擾到其他乘客,為臨近乘客準備了一個紅包,紅包里裝有手繪的四格漫畫和巧克力,喜慶又可愛。
同年年底,居住在溫哥華的一位台灣媽媽Katti帶著三個月的寶寶小魚丸搭乘國際航班,也贈送了小零食、耳塞和致歉卡。一位同行乘客深受感動,分享了這段經歷,獲得了六萬多點贊,近四千分享。
4、
不同的聲音
國內對這種做法幾乎褒獎一片,或許我們遭遇的熊孩子、熊家長太多,才會對這樣「懂事」的父母倍感珍惜。
然而,還有另一種聲音。
美國今日秀育兒版的高級編輯Rebecca Dube,曾經在幾年前,對這種做法寫道:「的確,父母是有育兒職責的。我會傾盡所有,用盡所有辦法,讓我的寶寶在飛機上不哭。相信我,我比任何人都恨嬰兒的哭聲,尤其是當它離我耳朵只有四英尺的時候。當所有的辦法都試過了,我會帶著他在過道上走到頭再走回來,抱一抱哄一哄。如果我們的眼神相遇,我會給你一個『太抱歉了,沒辦法啊』的苦笑,然後你給我一個『沒關係,頂住啊』的同情表情。同志們,這叫社會契約。如果你對我翻白眼或者用憎惡的眼神看我,你是在毀約。」
丁丁是一個三歲女孩的媽媽,她的看法與Rebecca Dube不謀而合。
「這個媽媽送糖果,那個媽媽送耳塞,看起來確實不錯!但……好像總感覺哪裡不對。這並不是一件嚴重到需要道歉的事情呀!當道歉和送禮物成為一種常態,會不會讓人產生一種『的確做錯了』的潛意識?事實上,面對寶寶的各種意外狀況,大多數父母都在盡最大努力解決。作為旁人,為何不能多給予一點善意和耐心呢?」
5、你站誰?
曾經,有很多人把「他還是個孩砸」當做熊家長護短的笑料。但除了熊家長,我們身邊有更多「好家長」。
一方面,他們無意冒犯,另一方面,他們懷中的確實還只是個愛哭愛鬧、軟硬不吃、天使和惡魔兩重人格隨意切換的孩子。你不能指望用一頓獅吼功把他唬住,也犯不著用成人的標準苛刻要求。
紙條和禮物,代表了新手父母的歉意和友好;一個理解的微笑,代表了旁人的善意和修養。
講到底,我們每個人都會扮演這兩重身份——與人方便,便是與己方便。
Wendy媽媽的做法,溫暖又周到;不必道歉的聲音,也很值得社會反思。那麼,你站誰?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看法,讓更多的人聽到媽媽們最真實的聲音。
推薦閱讀:
※戀家的人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怎麼看待男友以」我媽不同意」或」我家不同意」為理由提出分手?
※爸爸得了肝癌晚期,我瞞著他,我應該怎麼做?請幫幫我,各位
※被爺爺奶奶帶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