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頹廢少女,卻寫出青春最治癒的樣子

說實在的,我和你們一樣,已經被這個時代太多青春電影搞得審美失調了。

我們大多數人的青春,哪來那麼多的戲劇感——即使有,當年也未必能意識到。在那些能量無處發泄卻又被封鎖在書本與課堂間的日子裡,自以為是的努力、莫名其妙的傷感、花里胡哨的曖昧才是暗地裡的主旋律。

但是青春,一定有什麼讓我們慰藉和留戀的東西,否則我們不會在今後的漫漫歲月中,無數次想起那段時光。

還好有吉本芭娜娜,用不矯情、又走心的文字,為我們寫出了青春最治癒的樣子。

別被「吉本芭娜娜」這個少女感十足的名字給騙了,掐指算來,她今年也有53歲了。其實少女感這種東西,和是不是少女沒有太大關係。往往是歷經所謂「滄桑」的人,反而更保有一份少女的真純和無所顧忌。

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如今號稱「溫情治癒天后」的吉本,在自己的少女時代卻度過了一段頹廢的「睡眠時光」:對什麼都沒興趣,對未來也沒目標,每天就像個幽魂一樣晃蕩。

除了睡覺和吃飯以外,她唯一還願意做的事也就是看書了。當然,看的也不是什麼「正經」書:她一口氣讀完了堪稱日本「頹廢之王」的太宰治幾乎全部著作,又成為了美國「恐怖小說之王」斯蒂芬·金的迷妹。

或許正因為經歷過對極端黑暗的迷戀、對平淡至死生活的深入體會,吉本獲得了一種文字「黑魔法」:輕描淡寫說一個故事,卻處處戳中你的心;波瀾不驚地看青春,卻看到其中的治癒力。

《幽靈之家》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彷彿隨口道來的一段往事,卻包藏了青春所有的曼妙元素。奮鬥,迷惘,愛戀,分離,傷感,重逢,生死。

而和「狗血青春故事」不一樣的是,這些元素並不激烈和誇張,也並沒有被「強迫」著產生一些碰撞。它們只是靜靜地浮現、靜靜地傾吐、靜靜地觸動你的心。

「我」和岩倉是大學同學,我們都獨來獨往,家中都有不大不小的家業,但不同的是:我渴望繼承家裡的西餐廳,而岩倉卻不願像上一輩人那樣生活。

我因為不理解他而走近他,因為走近他而被他所吸引。這是青春戀愛獨有的情形。

出於同樣對美食的追求,我們常常來到岩倉租下的住處,一起做東西吃,隨意聊聊天。而除了我們,在那所陳舊的屋子裡,還生活著因為煤氣中毒而意外去世的房東老夫婦。

幽靈的存在一開始讓我有些害怕,但常常瞥見老夫婦安靜地起居,泡茶、做飯、打掃院落,這又給了我莫名的安心。

對於一式一樣重複的日子,年少時不以為然,年長時才發現其中的真意。將所有意外、中斷、曲折、跌宕關在門外,這樣的日子有種超越時空的安寧感。

我和岩倉就這麼波瀾不驚地相處——明明是年輕人,卻過得如同老夫婦一樣,但又一點也不死氣沉沉。因為涌動在彼此心中那種無法確定的愛,給了青春獨有的騷動。

終於,岩倉決定出國留學。他一掃之前的迷惘,彷彿發現了人生的新目標。我們沒有說出口的愛,變成了說不出口的離別憂傷。

就在這樣的情緒推動之下,我們發生了關係。

要展現荷爾蒙泛濫的場景並不難,而吉本卻把它寫得像一個預言:那天的天空很陰霾,那天有濃厚的雲層和寒風,那天我們說要做蛋糕吃,「這一切都只能讓人認為,這就是為了使人肌膚相親而設定的。」

世界為我而存在,所有已經發生的事都有意義,這不也是青春特別的感知?帶著一點點「天註定」的宿命感,才會產生值得我們去玩味的、無可奈何的哀愁。

八年後,岩倉回國。我們終於在一起,但兩人都不再困惑,找到了這輩子渴望一起做的事:開一家餐館。

吉本的小說總繞不開這些吃吃喝喝、瑣碎細緻的生活小事,一點也不高大上。但是最深切的治癒能量正來自於此:

沒有什麼是一頓美食慰藉不了的,如果有,就來兩頓。

當我們享受口腹之慾時,就會淡忘心靈之痛。人生已經夠曲折了,只是吃點東西、喝點小酒,反而能讓我們從重壓之下解脫出來。

文藝青年們總愛提「治癒」,我們有什麼需要治癒?我們拿什麼治癒?

青春時的迷茫,成年後的負擔,慢慢積累成身心的倦怠。這倦怠要麼讓我們沉默隱忍,要麼讓我們絕望抓狂。

所以才需要治癒。

而吉本的小說,喚起你對青春的共鳴,抹平你躁動的渴望,帶你看清生活縫隙里的陽光,

這就是治癒。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卷里故事」

萬卷書萬里路,願我們成為彼此的靈魂伴侶。


推薦閱讀:

TAG:文学 | 读书笔记 | 豆瓣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