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與做人:《易經》影響教化下的「人倫五常」

做事與做人:《易經》影響教化下的「人倫五常」

「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三綱者: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仁、義、禮、智、信則被稱為儒家「五常」。

「人倫五常」是每一個做人的根本。守信、講義也是中華民族基本的傳統美德之一。

(一)

《三字經》中有句名言:「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

可見「五常」,做為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道德標準,與儒家思想的發揚,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五常」與《易經》中的水、火、木、金、土「五行」相對應。

五行流行乾坤,五常造化性命也。

其中:木對應仁,其性曲直;火對應禮,其性炎上;土對應信,其性稼穡;金對應義,其性從革;水對應智,其信潤下。

(二)

如今,黑龍江這片富饒美麗的黑土地上,哈爾濱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就取名「五常」。

五常市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厚重的歷史底蘊,積澱成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風。

五常市的取名,與「易經」五行也有關。

清咸豐四年(1855),設立「舉仁、由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

取其「三綱五常」中五常(仁、義、禮、智、信)之意,遂得名,始稱五常。

1869年,派旗官協領,設衙於五常堡;1882年設五常廳,1909年設五常府。

歷經變革,於1993年,設市立了「五常市」。

(三)

《易》者,所以經天地、理人倫而明王道。

《易經》在談及天地陰陽的同時,更不忘講到儒家的三綱五常。

台灣中華海峽兩岸周易科學交流協會理事長、著名易經教授黃來鎰,在向「源易緣」分易的《易經》內容中,談到了《易經》以「神道」教化世人維繫「人倫五常」。

黃來鎰先生生指出,《易經》重視人倫五常,下經「咸卦」以男女相感而為夫婦,夫婦之道,首重恆久,故繼之以「恆卦」,開啟人倫五常之端。

為維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的倫常,易聖以敬天拜地祭祖的方式,強調教化。

黃來鎰在文章中總結道:64卦,384爻談及「神道」、「王假有廟」……甚多,足見《易》聖藉祟敬天神,拜地敬祖來規範人倫,極其用心。

《易經》乃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經、傳中,《易經聖人所建制的」神道「、」天命「思想,鞏固了宗法制度,也確立了倫常。

(原創聲明:未經許可,禁止進行刊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載,請通過本平台留言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有一個神棍朋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小蔥日食記」——糖火燒:傳承300年的美味不簡單!
為什麼老一輩人發現子孫用左手時要強掰成慣用右手,而後又會誇左撇子聰明機靈?

TAG:易经 | 国学 | 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