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羽絨服之前,這些賣點你都知道嗎?

上個星期天氣突然降溫,今天天氣暖和一些了,期待這個周末不要再陰雨連綿了,但想到前幾天氣溫低,不論是各大賣場、甚至網路的廣告,都開始強打「羽絨服」、「羽絨外套」等等羽絨產品,說真的,市面上的各大渠道相關產品也隨之熱銷、大賣。大家聽歸聽,但是對於這項產品畢竟還是一知半解,趁著現在手頭有些時間,簡單來寫寫我對羽絨產品的認識吧。

羽絨應該算是到目前為止,人們使用起來,品質和效果最好的一種「天然」保暖的材料了。相較於蠶絲、羊毛來說,輕巧,保暖度夠,在工廠裡面經過洗滌、烘乾、分級等處理之後,製做成各種羽絨產品、像是羽絨背心、羽絨外套、或是羽絨服等等產品。與其他的一般人造材料相比,羽絨的保暖能力是一般人造材料的三倍。

據了解,目前全世界大約有50%以上的羽絨來自於中國,不過等級較高、市面上售價昂貴的,則大多是來自北歐的水鳥絨。若是看到有產品所用的絨毛是來自歐洲、更高緯度地區,那價錢大概要往上二、三級跳了。

羽絨

羽絨(DOWN)所指的是鵝、鴨等水鳥在頸部以下到胸腹之間的柔軟絨毛,其他部位的羽毛並不包括在內,這也是英文「DOWN」一詞的由來。因為這些部分的羽毛經常浸泡在水裡,所以要比翅膀、尾巴上面的「羽毛」有更好的保暖能力,同時也要有一定的防水效果。同時這個部立的絨毛沒有粗硬的毛梗,觸感十分柔軟,也有很大的壓縮空間,是用來製作羽絨服最佳材料。

羽絨算是天然產品,整體來說,品質的好壞落差非常大。優質羽絨的保溫能力,可說是目前所有保溫材料中的翹楚,但劣質羽絨的保溫能力則可能比起人造纖維還要差。

羽梗

在目前工藝技術的限制下,要達到真正100%純羽絨產品已經沒有問題,但是要加入大量的手工來處理,沒有辦法以機器達到這個水準。所以目前市面上所看到的各種羽絨服,多少都會夾有一些毛梗。羽絨的成分能夠達到80%,已經相當精緻。成分再高的產品,則是要利用人工來把絨毛和羽梗分離,因此價錢自然就更高了。

不同地區的水鳥,由於天候不同,所要耐受的環境溫度也不同,所以本身能提供保暖的能力也各自不同。產出的羽絨的品質自然參差不齊。但在這樣的不同產品中,要來衡量羽絨素質,我們利用的是羽絨的蓬鬆度(Fill Power)來作為標準,簡稱FP。當用的規格就是以一盎司的羽絨膨漲後的體積有多少立方英吋為標準。一盎司大約是28.3495231公克,以這個重量的羽絨能夠膨脹的體積(單位為in^3,立方英吋)當成衡量的標準。

蓬鬆度

以當見到的數字為例,像是一件700FP(蓬鬆度)的羽絨背心,表示這件衣服裡面每一盎司的羽絨在自然膨脹後,體積最小有700立方英寸。當然也比較有低的,像是500、550,或是有些比較高的800,依此類推,都是這樣的意思。

這個數字越高,表示裡面的含絨度越高,但為什麼含絨量越高就會越保暖?這又關於另外一個概念,就是空氣的絕緣保暖。真空保溫瓶是在瓶子內有兩個膽,最內層大多是金屬或加上塗層的內里,在和外瓶之間,都有一層真空空氣絕緣層,因為空氣的熱傳導效果不好,所以利用這個空絕緣層,把裡面的熱空氣和外面的冷空氣隔開,當裡面的熱空氣散失的速度慢了,也就達到我們所要的保暖的效果了。

羽絨產品的功能就在這裡,在人體和外界之間,「製造」一個空氣絕緣層。好的羽絨產品有更好的蓬鬆度,當然就能提高更厚的空氣絕緣層,使的溫度散失的速度更慢,也就提供了更好的保溫效果了。

在過去,最傳統的做法就是多穿幾件衣服,目的就在於製造厚一點的空氣絕緣層,來達到這個目的。不過現今的科技,能利用的技術越來越多,也製造出更多種類、更輕但又更有效的空氣絕緣層,我們的生活,就更舒適、更享受了。

至於該如來分辨這類羽絨產品的效果和品質?其實所有的高級羽絨服都會有成分和填充能力的標示。上述的數字百分比、像70%、80%或是550、700、800,分屬不同的標示標準。

羽絨比例

一種是日規的JIS(上面的比例就是實際的比例),但目前市面上販售的羽毛絨套都是以美規的標示主。不過美規的100%,還要乘上0.7,也就是說一件美規的100%羽絨外套,要另外乘上0.7,所以含絨量是70%,所以內含物是70%的羽絨( DOWN),另外有30%的羽梗(FEATHERS)。

但其實要分辨品質最簡單的方式,一是價錢、一是手感。真正好的產品是很貴的,這個差別,應該就很容易了解了,不然,用手搓一搓,很容易就知道裡面是鬆鬆軟軟的絨球,還是粗粗硬硬的羽梗了。

不過當然這沒有一定的標準,有人就愛199元的路邊攤「羽毛」外套,但真正怕冷的人,還是建議,花些時間好好去研究一下,挑件好的羽絨外套或是一床真正有品質有口碑的羽絨被,包準你能度過一個又輕薄、又溫暖的舒服冬天。


推薦閱讀:

羽絨服選購指南
今年秋冬流行哪種羽絨服?
始祖鳥羽絨硬殼Fissile測評
羽絨服怎麼穿才能不土不慫不像熊 | 女神進化論

TAG:羽绒服 | 羽绒 | 羽绒背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