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沒有糖的豆花是沒有靈魂的

還記得小時候,晨早起床

趴在窗戶口呆望著

伴隨著門外的吆喝『豆花、油條嘞』

直到姥爺一手拎著豆花進門

便飛快地跑到飯桌前坐好

白白嫩嫩的豆花融在滾燙的湯底里

溫暖了無數大人小孩的胃

也將濃濃的兒時回憶流傳至今

歷史

豆花的起源要從中國的漢武帝時說起。

漢高祖劉邦的孫兒劉安承襲父親封為淮南王。他喜歡招賢納士,門下食客常有數千人。

為了解決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他們利用淮河流域產鹽有滷水做凝固劑的條件發明了豆腐。

三國時期,豆腐製作技術傳到益州(含今四川和重慶)後,在江陽縣(今瀘州市)的金川驛地區(今富順縣)很受歡迎。

因為這裡也是一個重要的鹽產區,有一口「出鹽最多」的富世鹽井。同時地處亞熱帶,土質肥沃,雨量光照條件好,適於大豆生長。

富順由於產鹽,與鄰近地區的商貿往來十分頻繁,人氣也就非常旺盛,餐飲業極為發達,豆腐這種新鮮食品自然擺上了人們的餐桌。

到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富順因鹽設縣時,這裡的鹽產量已列於劍南道(相當於今川東和重慶市部分地區)之冠

鹽業手工工人和居民、客商增多,水陸交通便利,豆腐食品需求量大增。

在一種偶然情況下,一些等著吃飯的客人實在沒有耐心等豆腐成型後再加工成菜肴端上桌來,就跑到廚房,看見那鍋內還慢悠悠煮著的嫩豆腐,便要店主賣給他們,因為沒有充分凝固,無法煎炒,只能用鹽兌水蘸著做「下飯菜」。

人們驚喜地發現,這種吃法比起煎炒過的老豆腐更加鮮美可口,就一傳十,十傳百,「嫩豆花」即傳到了民間。

豆花主要分為甜、鹹、辣三種吃法。

傳統上,甜食主要分佈於華南、香港及台灣,鹹食則為中國北方,辣食主要分佈於中國西南。

各地稱謂也大不同

廣東人嗜甜是出了名的

對於廣東人來說,一碗沒有糖的豆花是黯然失色的

嗜甜,和地理位置有關。珠三角地區位於亞熱帶,盛產甘蔗。當蔗糖在我國其他地方還是奢侈品的時候,在廣東已是尋常人家的調味料。

和歐洲人消費糖的歷史相似,糖曾經代表著權力,而吃得起糖,是一件可以拿來炫耀的事情。

與此同時,廣東氣候濕熱,在中醫里,容易潮濕、上火。而糖,被認為具有祛濕、下火的功效。

所以這不難理解,為何廣東人不但愛吃甜,還特別能吃甜。

不只是糖,還有其他(選擇困難症慎入)

天秤座表示看著那麼多配料,頭皮發麻接近崩潰

天生就香甜的番薯,煮熟之後更得妹子們的歡欣

吃芝麻圓的時候有種吃芝麻湯圓的feel。

傳說中豆花的標配—小紅豆、包心芋圓、芋頭、仙草凍

沒有番薯天生的甜味,卻有軟糯的芋頭香惹人喜愛

如果太糾結無從下手,就壕氣的點一份18配料巨無霸款。

甜豆花有助於

人體大腦內掌管快樂的物質多巴胺的產生

所以,有空帶上三兩知己

去吃一碗甜豆花吧~

圖片來源:網路

參考資料來源:

  • sohu.com
  • wikipedia.org
  • "為什麼廣東糖水那麼甜" .google.com.hk

·END·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甜品 | 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