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江湖入門指南(三):熟悉而又模糊的差價合約
正值國慶假日,你們都在喝酒吃肉看電影約會旅遊。。。奢靡墮落!
而小編我,卻在勤勤懇懇寫稿上班!
就問你,這種敬業的精神去哪裡找!服不服!
額。。。
好吧,聊正事。
今天緊接著前面的《外匯江湖入門指南》來聊,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了,之前的不是《交易新手指南》嗎?怎麼改名了?
哎,說來話長。。。長話短說,一句話:之前的名字不夠拉風!
前面聊了開戶和經紀商,今天給大家聊一個很重要,同時對很多交易者來說熟悉又模糊的東西:差價合約。之所以說熟悉,是因為很多人聽說過,之所以說模糊,是因為很多人真的搞不清楚差價合約到底是個啥?到底和現貨期貨有什麼區別?
差價合約,來源於英文:Contract for Difference,簡寫:CFD或者CFDs。
小編和很多做外匯(貴金屬)交易的朋友聊過這個問題,他們其實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做的交易到底屬於什麼類型的交易,到底歸屬於什麼市場,外匯現貨?貴金屬(原油)現貨?還是期貨市場?其實都不是,他們交易的是差價合約,差價合約既不是純粹的現貨金融工具,也不是純粹的期貨金融工具,它是一種高級形式的金融衍生工具,結合了現貨和期貨的優點。差價合約不僅僅可以應用於外匯,貴金屬原油,還可以應用於股票,債券,股指等各資產標的。
差價合約概念
根據路透金融詞典:差價合約,泛指不涉及實物商品或證券的交換、僅以結算價與合約價的差額作現金結算的交易方式。投資者以某一個商品(實物產品或金融產品)的價格進行買賣,而不涉及該商品實體的交易。差價合約的商品,理論上可以是所有有浮動價格的東西,包括有各國指數,外匯,期貨,股票,貴重金屬以及其他商品。差價合約本質上是一種金融衍生工具。
差價合約特點
差價合約既不是期貨合約,也不屬於常規的現貨產品。它是基於現貨市場、汲取了期貨合約優點的一種創新型高級金融工具。
差價合約是以即期市場的價格作為合約價的,當持有者想要交割時,是按當時的即期市場價交割,因而差價合約是基於現貨市場價格波動來買賣交易的,合約的持有者盈虧也是由現貨市場價格來決定的,所以說,它是基於現貨市場的金融工具。
差價合約是一份合約,有其固定的合約規模、交易單位、報價貨幣,期貨合約也是如此;差價合約可以用於大宗商品、股指期貨、股票、債券,期貨合約也是,應用範圍廣泛;差價合約是槓桿交易,提供差價合約的經紀商(銀行或投行)一般允許投資者(交易者)以保證金的方式交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槓桿交易 」, 繳納一部分保證金就可以交易數倍價值的合約,差價合約是由經紀商設計和提供,期貨合約也是保證金交易,合約是由期貨交易所設計和提供的。
因而,綜上,期貨合約和差價合約確實非常類似。但是,二者確實又有不同,首先差價合約是沒有一個固定的交易所集中交易的,它是一個非集中的場外市場(OTC),而期貨合約是在期貨交易所內集中進行交易的;其次,差價合約是不可交割合約,即合約中的商品(實物產品或金融產品)不會進行實物交割,結算時只進行差價的現金結算,所以差價合約理論上是沒有期限的,也就是投資者(交易者)可以一直持有合約,而期貨合約則是有到期日的,到期必須進行實物交割。
所以說,差價合約是一種汲取了期貨合約優點的創新型高級金融工具。
差價合約的產生和推廣
差價合約的交易,前提是差價合約的設計和產品成熟,先得有人設計出了差價合約這個概念並將它做成一個成熟的產品,普通的交易者才能去交易它。
毫無疑問,設計差價合約概念是一些資深的金融行業從業者,他們為了獲得更大客戶資源,獲取更大的利益,想盡辦法開發新的金融工具,迎合投資者(交易者)的投資需求,吸引投資者(交易者)去使用這些金融工具,由此,差價合約便應運而生。
差價合約起源於1990年代初的倫敦,瑞銀華寶公司的Jon Wood 和Brian Keelan憑藉信用以保證金的方式嘗試了股權互換交易方式,之後就發展成為了差價合約。他們還將其用在了和英國特法佳公司的交易上,倫敦證券交易所的機構投資者和對沖基金在早期的時候利用CFD來控制他們的風險敞口。CFD只需要少量的保證金,並且不用繳印花稅。
直到1990年末,零售交易者才開始交易CFD。許多英國的公司都是通過不斷創新的網路交易平台來進行CFD交易的。到了2000年,零售交易者發現CFD利用槓桿交易的巨大好處,不僅僅是倫敦證券交易所的CFD產品迅速發展,而且在債券、大宗商品指數、匯率和全球股市等各領域,都開始開發CFD產品。
外匯差價合約
外匯差價合約(Forex CFD)顧名思義就是:以貨幣對為標的資產的差價合約。外匯差價合約的交易並不涉及實際貨幣的交換或者買賣,而是以某一貨幣或者貨幣對的價格走勢來進行交易,交易者的盈利或虧損取決於差價合約產品價格的變化。
外匯差價合約使用的是即期市場價格作為合約價,結算沖銷時按照沖銷當時的即期市場價格作為結算價,以保證金本幣作為結算貨幣。另外,由於外匯差價合約涉及兩個貨幣,二者之間又存在利率之差,因而就會存在存貸款利率問題。
外匯差價合約起源於外匯期貨合約,正式形成於差價合約的推廣時期。20世紀70年代,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成立國際貨幣市場(IMM)部門,首次推出了外匯期貨合約,主要交易品種是六種國際貨幣的期貨合約,所有的外匯期貨合約交易都在交易所內集中進行。進入21世紀後,各大金融機構或經紀商發現了差價合約的巨大市場潛力,便紛紛開發差價合約產品,其中就包括外匯差價合約。
所以,我們很多普通投資者所做外匯交易或者貴金屬交易都屬於差價合約,或稱作「外匯差價合約」或「現貨黃金差價合約」,這些合約都是由經紀商們設計提供的。
隨著外匯零售市場的快速發展,外匯差價合約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嘗試,但是真正了解它的卻依然很少。
說到這裡,你是不是得謝謝小編我啦!
不用客氣!回見嘞!您嘞!
相關閱讀:
《混跡外匯江湖入門指南(二):經紀商》
《混跡外匯江湖必備佳作!交易新手指南(一):開戶》
文/劉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