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真事:外國孩子上學大過天,與是否擁有合法身份無關

日本公立小學的年度起始,定在每年4月。

明年4月,即將成為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幼稚園(保育園)的大班小朋友們,多在9月下旬收到居住所在地教委寄出的一份「就學申請書」資料。

這個申請與其說申請,不如說是家長通告政府:好的,我孩子將在某所小學就讀。根據居住地分片區分,住在哪條街道的孩子去哪所就近公立小學。

生活在日本的形形色色外國人,無論你是供認的成功人士,還是簽證過期已久的所謂「黑戶」,孩子的上學受教育權與這些大人世界的理由無關。包括孩子自身是否擁有合法身份,都不是問題,一切都重要不過孩子的上學受教育權。

為了避免部分外國人父母,出於不得已的理由,不讓學齡兒童去上學。政府發出的入學通知書上,明確註明「不論是否持有有效的在留資格,都可以申請」。(本文以神奈川縣川崎市為例)

申請程序上,避開了「住民登錄」這道坎,無需出示住民登錄資料信息。住民登錄,相當於中國的戶籍登記,但又很不同。在日本,你可以想住哪兒就住哪兒。有落腳地了,在所在地區行政機構登記下,就相當於有戶口了。改天想搬去別的城市,再到別的城市登錄住民即可。

打個粗狂的比方:今天住北京,你就有北京戶口。住膩味了,搬去上海,就有上海戶口。戶籍單純就是個登錄在案作用,卡不了誰家的入托上學買房。

通用名,即實際生活中的慣用姓名。早年,在日朝鮮人為了減輕避免社會歧視,給自己和孩子換上一個日本式通用名。這樣光看名字,以為日本人。

中國人家長中不乏出於各自需求,計劃在孩子入學時,順便起個通用名。比較典型的理由:中文原名發音拗口或諧音不雅;日語里找不到同樣的漢字;讓孩子避免不必要的歧視。

如何做是各人的自由,就算趕明兒給孩子起個「王者榮耀」的通用名,也是自己開心就好。不過,建議讀一讀這段文字,做個小參考。

紙上寫的,嘴上說的,是否社會現實環境就突然美好了?

肯定不會呀。

但還可以肯定的是,躲避解決一時,避不了一世。一個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即便改變國籍改變姓名,總有一天,你仍然得面對「我不是日本人」問題。對熱衷於國籍人種差別偏見的人,躲避不過讓ta一時發現不了你,也僅此而已。

猥瑣也就在膽怯心虛面前,方有囂張的土壤。

這幾段中文版說明,倒是省去道聽途說的工夫。

●這裡只說明公立教育,請勿理解為「公立學校最好」、「鼓勵孩子上公立」。不鼓勵不反對,只說明,無立場。

●公立學校學的東西多或少,是否需要上私塾……皆屬本文之外的延伸探討範圍內容。不鼓勵不反對,無立場。

約稿請洽作者本人,

轉載請以PC版模式瀏覽下面網頁

「這裡是東京」的騎士品牌館←點這裡

島國新鮮內涵八卦,敬請關注

公眾號:HEREISTOKYO

爭做日本中文公眾號里的泥石流,凈說些不成器大實話,隔三差五傳送八卦。


推薦閱讀:

聊聊日本的邪教組織
日推熱點:別關空調,一直開著,電費省大了……
如何看待日本以法律的形式鼓勵女性成為家庭主婦,比如妻子是主婦的丈夫工資會增加,反之會加稅?
為什麼知乎上在日華人對日本的評價普遍高於在美華人對美國的評價?
是在家穩定工作好還是去日本繼續深造讀研好?

TAG:日本文化 | 日本生活 | 日本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