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兇猛!黃金周落幕,而旅遊業革新才剛開始

作者:李超 編輯:楊顥

10月6日傍晚,國慶長假接近尾聲。此刻,位於江西北部的九景高速,返程車輛川流不息——這條公路,連接了廬山、婺源、景德鎮等多個熱門景區。

根據國家旅遊局最新發布的數據,2017年「黃金周」8天,江西共接待遊客6087.21萬人次,同比增長13.56%,實現旅遊收入368.56億元,同比增長25.97%。而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0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836億元,前七天同比分別增長11.9%和13.9%;出境游則依然火熱,國慶期間,有600萬(人次)中國人,到達了全世界88個國家和地區的1155個城市。

火爆程度堪比春運的國慶游,只是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冰山一角。這塊讓全世界都爭相「討好」的旅遊市場,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預測,到2020年,中國旅遊市場總規模將達到67億人次,旅遊投資總額2萬億元,旅遊業總收入7萬億元。

10月8日京港澳高速入京方向航拍 來源:涿州碼頭鎮生活圈

「所有人都知道旅遊蛋糕在變大,問題是怎麼去分?」一位在線旅遊從業人士告訴騰訊財經,如果說商務出行和傳統旅遊的戰役已經結束,那麼休閑度假游的仗才剛剛開打。

鏡頭如果再回到6日的九景高速就會發現,穿梭在九景高速的車流中,幾乎沒有一輛大巴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掛著贛、浙、皖、鄂牌照的私家車。最多四個小時左右的車程,足夠吸引鄰近省份的那些自駕遊客。

來自國家旅遊局的另一個數據顯示,國慶期間,團隊遊客比例持續下降,自助遊客比例持續上升。以出境游為例,600萬人次中,團隊遊客僅為64.19萬人次。法國官方數據則顯示,赴法自由行的中國遊客比例達到43%。法國的「鄉村小鎮游」、「博物館主題游」、美國的「參觀大學」、「籃球比賽」等,正在成為深受歡迎的自由行產品。

自由行取代傳統跟團游,正在解構和重塑整個旅遊產業,改變著每一個參與者。

自由行主流位置確立

四年前那位台灣導遊的話,郭雯記憶猶新:「你們這個叫做目錄游!」四年後,郭雯一個人在台北的巷子里閑逛了三天,在墾丁的海邊客棧昏睡了三天。

郭雯是北京的一個普通白領,2012年元旦,她決定去趟香港,這是她第一次獨立旅行。當時,郭雯參加工作剛滿兩年,月薪六七千元,在一次商場購物滿送旅遊券的時候,她知道了一個叫做「低價團」的東西。

「北京直飛香港太貴。」郭雯決定自己買張飛深圳的機票,然後在當地報一個旅行團,根據旅遊券上的線索,她在網上找了家旅行社。「那時還沒有微信,也沒有APP,只能通過QQ溝通。」郭雯最後加入了一個香港5天4晚共800元人民幣的旅行團,深圳出關,包吃包住包車包景點,「維多利亞港、迪士尼、海洋公園、太平山,該有的都有」。

皇崗口岸混亂不堪,搖著各色小旗的「導遊」,夾雜在散亂的遊客中,擠滿大廳。等了兩個多小時,領隊終於通知郭雯入關。隨後的香港地界,一個自稱到港20多年、嫁給了當地有錢人的導遊將她領上了開往九龍的大巴。

深圳的領隊並沒有跟進去,郭雯有些納悶,但是,當天逛完維多利亞,晚上住進酒店,她打消了疑慮。因為「住進的李嘉誠旗下的盛逸酒店網上標價600元一晚,僅此一項就值回了票價」。

後面兩天,行程有條不紊,購物項目也在預料之中。第四天,導遊變臉了。

「購物開始越來越多,從一兩個點到大半天都在購物。」郭雯向騰訊財經回憶,在一個沒有窗戶的珠寶店裡,只是呆站在那裡的自己被導遊罵作「大陸來的窮鬼」,銷售員操著粵普讓她「滾出香港」。她後來才知道,自己被深圳的旅行社賣了「人頭」,那家公司只提供中介服務。

2012年前後,是低價購物團最瘋狂的年代,不僅在香港,包括雲南在內的全國各地都屢見不鮮。隨後,國家連續頒布法律條文,嚴禁低價團強制購物。

香港受挫後,郭雯次年又報了一個北京直飛台灣的旅行團,這回沒有貪便宜,4900元8日環島游,台北101、阿里山、日月潭、台東,價格合理,沒有強制購物,但「每天都要換一座城市和酒店,早出晚歸,每晚都要收拾行李」。在台北故宮待了兩個小時,排隊進去用了一個小時,在墾丁,下車看了一眼「貓鼻頭」便立即趕往下一站。台灣導遊口中的「目錄游」,成了她向朋友「炫耀」自己台灣之行的第一個見聞。

遭遇過甩客和趕路的郭雯,在今年國慶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重遊台灣,不同的是自由行。「查過了,北京中轉香港再到台北的機票比直飛便宜,直接在官網就可以預定。」郭雯說,她一共就去了兩三個地方,包括在台北誠品書店坐了一夜,體驗了一晚圓山大飯店,墾丁花120元人民幣一天租了輛電動摩托,每天睡到自然醒,太陽落山出去溜達。之前,她已經多次通過自由行方式前往了日本和韓國。

「自由行概念起源於台灣,開始很簡單,自己預定機票和酒店就是自由行,現在,廣義上講,只要不是由旅行社提供行程規劃的,都可以叫做自由行,小型定製團和自駕游,都是自由行的一種。」馬蜂窩研究中心負責人馮饒告訴騰訊財經。

2015年是自由行井噴的一年,根據馬蜂窩數據研究中心提供的平台信息,當年國內自由行人數佔比96.5%,出境自由行人數佔比62.55%。途牛在2015年發布的平台數據則顯示,當年出境游1.2億人次,同比增長100%。

中國遊客赴西班牙自由行已經超過了跟團游

早在2015年,攜程梁建章便表示,自由行將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而其取代跟團游,似乎也比想像中來得更快,自由行主流出行方式的地位確立,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智能化顛覆與90後消費崛起

曹洋負責所在公司對外事務,不久前,他代表公司領著客戶到歐洲旅行。人太多,為了方便,他選擇了當地一家旅行社組團,在比利時布魯日,導遊放下他們,只說了一句,「你們逛吧」。

「逛什麼逛啊,人生地不熟,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樣的。」曹洋對騰訊財經說。離開導遊後,舉目無親的他拿起手機在APP上查找遊記和攻略,偶然發現布魯日有一個聖血教堂,據說當年十字軍東征的時候有一管耶穌的血放在裡面,於是帶隊前往。「裡面中國人很少,全是老外,連導遊也不知道這個地方。」在荷蘭國立美術館,毫無藝術細胞的曹洋同樣在手機APP上搜到,倫勃朗的《夜巡》是鎮館之寶,必看。

類似的移動APP層出不窮,花樣繁多:2015年推出的手機APP「三毛游」,可以根據定位用戶所在位置,自動提供景點的講解,同時還可以提供關於景點的智能問答,涵蓋背景知識、風土人情等等,三毛游目前有200萬註冊用戶;而境外包車APP「黃包車」,目前覆蓋90多個國家、1600多座城市,提供當地華人租車的平台服務,出境遊客可以在平台上聯繫10萬海外華人,讓他們提供司機和導遊服務。

「自由行的崛起,首先是自由行能力的崛起,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衍生出了很多旅遊輔助工具,不光是馬蜂窩上的遊記和攻略,包括谷歌地圖、翻譯軟體、百度知乎等等,信息渠道增加,無數人告訴你該怎麼去旅遊。」馮饒對騰訊財經表示。

自由行的興起還源於八零九零後已經成為主流旅行消費人群,這些人外語能力強,不循規蹈矩。「他們會為了自己的某個興趣去一個地方,比如二次元旅遊、體育旅遊,甚至像梁朝偉一樣去一個地方就是為了喂鴿子。」馮饒說。

根據途牛公布的數據,以出境游為例,2015年25歲至45歲年齡段客戶占出境游比重的81%,2016年26歲至35歲年齡段的八零九零後,占出境游總人次的36%。攜程公布的數據則顯示,2016年七零八零後占出境游比例超過50%,同時九零後出境人數迅速增加。

「例如日本,大阪環球影城、富士山這些,大家都知道,但一家米其林三星的懷石料理,中國遊客不知道,吃團餐的旅行團更不會去。互聯網的出現,讓更多資源方有機會和消費者直接去對話,傳統旅遊像關在籠子里看風景,現在更注重體驗。一對年輕的小夫妻,願意花一千多塊錢去體驗一頓懷石料理。」上述互聯網旅遊從業人員對騰訊財經說。

北石是1988年生人,2014年,他裸辭工作窮游世界,並迅速成為旅遊達人和網紅,兩年前,他在朋友圈裡曬出古巴、阿根廷的旅遊照片和遊記時,還並沒有太多人回應,最近他發現,「去過這些地方的人越來越多」。

「粉絲更多是關注驚險奇的東西,大眾旅遊和跟團旅遊去不到的地方,比如阿富汗、伊朗、非洲,他們渴望了解當地人的生活。」北石說,現在真的可以做到說走就走,拿起一部手機,通過網路獲取所有信息,科技的進步讓旅行變得更加簡單和容易。

將恐龍進化成蜥蜴

梁建章將攜程早期的成功總結為「滑鼠加水泥」,搞定酒店和機票資源,靠著出差線下發卡模式,在商務出行市場打出一片天地。2012年可以看作一次行業蛻變,國家假日辦將黃金周變為小長假,同時年假制度普及,以跟團游為主的休閑度假旅遊市場井噴,攜程快速切入,同時,途牛、阿里旅遊等一大批OTA公司迅速崛起。

根據易觀統計數據,2016年,國內在線度假旅遊市場中,飛豬旅遊(阿里旅遊)佔比28.32%、攜程23.41%、去哪兒9.04%、馬蜂窩3.22%。

市場份額沒有意外,但當自由行註定取代傳統旅遊時,整個產業鏈卻在悄然發生改變。

傳統旅遊模式下,OTA是起點,然後將流量交給組團社,組團社按人頭收錢,將流量交給地接社,地接社提供服務。而自由行的出現,讓內容取代渠道,成為了最上游平台。

「移動互聯網和旅遊群體年輕化帶來的自由行普及,讓整個行業被解構,自由行人群首先會根據自己明確的出行目的,到內容平台尋找信息做出決策,該訂什麼地方住,什麼地方該怎麼玩,租誰的車訂哪家的票,再從內容平台往下分發。」馮饒對騰訊財經表示,與OTA不同,內容平台的核心並不是交易。

馬蜂窩以內容出身,但並不是唯一,行業早已開始躁動。「牛人專線」,就是途牛向內容決策平台的一次靠攏,「牛人專線」提供線路查詢、行程介紹、旅遊諮詢等服務,再將流量導入平台上更加分散和專業化的資源方。攜程的「攻略社區」同樣如此,通過建立內容社區導入流量,再進行分發。

攜程攻略社區 來源:攜程網

螞蜂窩上的國慶攻略 來源:螞蜂窩APP

資源方的改變同樣巨大,服務取代了渠道和資源,回歸為旅遊行業生存的基礎。

傳統旅遊市場,生意都是建立在消費者信息不對等的基礎上,所有服務都是打包,消費者並不知道每項服務要多少錢。而旅遊又是先消費後體驗的活動,對於出行的體驗要求也不高,無論線上線下,渠道和資源更為重要。同時,消費者面對的是渠道方,直接提供服務的地接資源並不需要品牌背書。但現在,他們要為自己的口碑儘力。

馬蜂窩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旅遊人群尤其是九零後更加精明,這種精明不是體現在低價,而是給他們一個貴的理由。馬蜂窩有一款價格十幾萬的私人定製游產品,是去俄羅斯開坦克,連他們自己也有些意外,「竟然會有人買單」。

「一開始大家打低價牌,現在更多願意打造私人訂製和深度體驗,價格可能不便宜,但路線一定要非常有意思和與眾不同。」北石成為旅遊達人後,參與多個旅遊品牌的營銷,他感受到的趨勢是,商家正在從大眾廉價產品慢慢過渡到小眾高端產品。

「未來的旅遊產品首先是高端化,其次是精緻化,第三是細分化。比如一個品茶團,裡面就是一幫喜歡喝茶的茶友,比如跑馬團,裡面全部都是去看賽馬的,比如年輕人,去日本就是為了二次元動漫。」馮饒形容,就像土特產這種最原始最下游的旅遊產品,會在網購電商面前消失一樣,誰也逃脫不了這種改變。

在歐洲,地接導遊告訴曹洋,他們已經停止接待散拼團,只收類似公司團建、私人旅行的高端定製團,「地接社這樣的資源方也意識到,舊玩法可能已經走到盡頭」。

今年初,飛豬總裁李少華公開表示,飛豬的目標就是讓年輕人以慵懶、從容、自由的體驗去感受世界,並且否認自己是一家OTA公司。阿里旅遊全面「年輕化」後的飛豬,在2016年「雙十一」收穫21億元交易額;幾乎同時,梁建章辭去攜程CEO一職,被外界認為是OTA時代的終結;馬蜂窩創始人陳罡,則將包括OTA在內的傳統旅遊業轉型,形容為恐龍必須進化成蜥蜴,才能適應地球環境的變化。

郭雯正在計劃她的下一次旅行,「去歐洲,但不喜歡那種十天八國游」,她將目標鎖定在了法國和義大利兩個國家,只去巴黎、尼斯和米蘭。辦自由行簽證、找便宜的機票和好口碑的酒店、查攻略怎麼坐火車、下載一個翻譯軟體,就可以出發了。

遊客們背著新的行囊出發,而「導遊們」,也要搖上另一面小旗上路了。


推薦閱讀:

未知旅行、人格測試···螞蜂窩近兩年的營銷都是收藏級的!
如何看待螞蜂窩發起的「一場未知旅行」的活動?
對於英劇 迷,有哪些追劇旅行路線值得推薦?往返英國的機票什麼時候最便宜?
螞蜂窩的路該怎麼走?
為什麼窮游只做境外游?你覺得這是個好的策略嗎?

TAG:出境旅游 | 蚂蜂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