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研發外包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這兩年,有一個行業深藏功與名,裡面只有兩種公司,一種是已經上市的,另一種是在上市路上的。
那就是CRO行業。
2015年4月,博濟醫藥上市,同年12月亞太葯業收購上海新高峰;
2016年8月,華威醫藥被百花村收購上市,同年12月中美冠科在台灣上市;
今年更是好戲連台:
3月,普銳斯新三板上市;
6月,康龍化成ipo申報,量子高科擬23.8億收購睿智化學;
7月,葯明康德、美迪西先後申報ipo;
8月,昭衍新葯上市;
9月,量子高科因監管問題,把重組方案修改為2.3億受讓睿智化學10%股權。
掰掰手指頭,國內能排得上號的CRO企業都在這個名單裡面了。
其中,備受矚目的CRO巨頭葯明康德更加會玩,2015年從紐交所退市後,把業務一拆三。
化學CMO公司合全葯業,2015年新三板上市,成為新三板最貴的醫藥公司,最新市值187億。
生物CMO公司葯明生物,今年6月港交所上市,上市之後繼續大漲超過50%,最新市值453億。
2015年葯明康德私有化退市的時候,市值才33億美元,換算回來也就200億元左右,按現在這套路估值都要上千億了。
瘋狂的IPO,瘋狂的CRO!
在中國,上市是多少公司夢寐以求的事情,一旦上市身家將以億起步,但在國內要想上市你必須要做到,賺錢!
CRO行業這幾乎全員上市的節奏,簡直讓人有一夜暴富的即視感,CRO為什麼突然就這麼紅?
1
CRO,全稱「合同研究組織」,就是說通過合同訂單,為大型製藥公司提供新葯臨床研究的相關服務。
這些服務包括: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1-3期臨床、代理註冊甚至藥品上市銷售策劃等。
也就是說,他們本質上是製藥公司的研發外包商,名字雖然掛的是「外包」,聽起來略寒酸,但實際上卻是人才技術密集型的產業。
因為他們解決的,是研發的效率問題,這絕不是一般民工能夠乾的活。
在發達國家,大型製藥公司的研發成本越來越高,但效率卻越來越低,研發失敗的風險也越來越大,以致於相當多的公司被逼上梁山的感覺,不搞研發是等死,搞研發是找死,痛不欲生。
怎麼辦?
研發專業分工和分散風險的策略就被提出來了。
假設,一個重要的新葯,上市時間延遲一天,有可能帶來超過100萬的損失,如果通過研發流程分解,將部分重複性的、不擅長的工種外包出去,加快研發進度,是不是很划算呢?
大家都是這麼想的。
就跟很多公司將廣告、人力資源、財務、法律外包出去一樣,一旦大家想通了,就會發現專業化分工的效率確實能夠省下很多錢,於是行業的成長性機會就出現了。
2008年,全球CRO市場規模為173.5億美元,預計到2017年,這個數字將增長到430.9億美元。
【全球CRO市場規模及增速】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
畢竟大型葯企都在歐美,所以早期的CRO行業也只有歐美才有,漸漸的就形成了一批10億美元營收級別的巨頭。
他們包括:Quintiles(昆泰)、 Covance(科文斯)、 CharlesRiver(查理士河)、 PAREXEL(百瑞精鼎)、 ICON(愛康)、 PPD 等。
但是,作為全球產業分工的充分受益者,這個行業又怎麼能少得了中國人呢?
中國人別的沒有,如今最大的紅利正是數量龐大的工程師隊伍啊,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比歐美加起來都多,相對薪資又便宜一半以上,簡直是碾壓式的優勢啊。
【國外臨床試驗成本比較(美元)】
十幾年前,印度人憑藉懂英語的優勢,在軟體和呼叫中心外包上跑了出來,但今天,在醫藥研發外包上,中國就沒有再給印度機會了。
2008-2014年,我國CRO行業規模從52億元增長到259億,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完虐全球市場增速,CRO企業從2009年300家躍增到2016年1000多家。
其中的幾家大公司,葯明康德和尚華醫藥(睿智化學)營收近90%來自歐美、日本等國外客戶,泰格醫藥境外收入佔比也已經從2014年41%提升到2016年56%。
或許又被人民日報言中了,在醫藥研發外包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2
CRO公司雖然有很多,但是由於流程鏈條長,幾乎每家公司都是專註於其中的一部分領域,因此各家公司的核心業務其實有著很大的差異。
【CRO企業分類及簡介】
【CRO環節分類】
在這漫長的產業鏈里,專註於臨床實驗服務的,有兩家公司:泰格醫藥和博濟醫藥。
按道理來說,做臨床實驗的,是不是門檻相對較高,利潤率更高呢?
但人生總是充滿意外。
我們看財報,2016年——
泰格醫藥,營收11.75億,扣非凈利潤9750.3萬,同比大跌32.92%;
博濟醫藥,營收7215.15萬,扣非凈利潤-487萬,同比暴跌-120.49%。
業績雙雙撲街。
股價更是不忍直視,泰格醫藥從2015年最高點61.8開始掉,現在還在山腳二十多塊徘徊;博濟醫藥就更悲壯了,上市最高價100.34,如今同樣二十齣頭,兩折價揮淚大甩賣!
這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不是說好了行業紅利期,業績大爆發么?
原來,問題出來2015年7月22 日,CFDA發布的一份《關於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
這份公告就跟罵險資是害人精,要追殺金融大鱷是一個性質,CRO行業一夜之間就從盛夏的火熱進入到了寒冬之中。
據統計,由於監管部門嚴厲打擊藥物臨床試驗數據不真實、臨床試驗不規範的相關申請人,當年涉及臨床核查的藥品共1622個,主動撤回1165個,不批准或者被退審的40個,未通過率超過74%。
幾乎所有的葯企都挨了槍,CRO作為上游臨床試驗的設計者和檢查者,更是重災區。
這些被打回頭的藥品大多需要返工,項目工作量增加,收入確認被推遲;
而且臨床規範化後實驗成本大幅提升,但臨床訂單周期一般是3年,簽了的訂單只能硬著頭皮往下干……
日子難熬啊,但沒辦法,硬著頭皮也要撐下去。
反映到業績上,2016年,泰格的臨床技術服務類毛利率從2015年的40.75%下降到2016年的25.18%;博濟的臨床研究服務類毛利率從2015年的44.53%下降到28.95%。
毛利率全線往下掉。
但更重要的是,對於行業來說,有危就有機,危機的突然出現或許正是行業整合的大好機會。
事後盤點一下,那批被查項目中,泰格共有3 個項目不予批准,15 個項目被撤回;博濟有5個項目不予批准,28個項目被撤回。
你發現了沒有?
相對規模較大的泰格,被否的項目反而比規模較小的博濟要更少。
這裡面的原因,主要是行業龍頭相對更規範、更嚴格的實驗流程,因此受到的創傷也就更小,那麼在日後的行業競爭中很可能獲得更優的議價權。
3
如今離2015年已經過去兩年了,股價雖然還低迷著,但春暖花開已經為時不遠。
當初的老合同在今明兩年都將陸陸續續到期,CFDA對臨床要求提高後,像泰格醫藥已經對每年簽署的新訂單提高了10%-20%的報價。
2016年,泰格新增合同金額19億元,同比增加48.47%;今年上半年,泰格的臨床試驗技術服務類毛利率已經回到38.57%,綜合毛利也從去年的38.85%回到43.13%,凈利潤1.2億,同比大增53.07%。
博濟略顯不幸,2015年整個公司都在應付自查和核查,無力承接新業務。
2016年,博濟業績一落千丈,今年上半年臨床研究服務毛利進一步下滑到23.07%,但時間點進入2017年上半年,好消息終於還是傳來了。
上半年博濟營收5453.47萬,同比增長134.81%;凈利45.93萬,成功扭虧為盈。新增合同金額約2.25億,全年有望承接約5億的新增合同,毛利率到明年將重回40%水平。
有意思的是,上帝往往是公平的,他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往往又會悄悄的為你打開了另外一扇窗子。
2015 年,CFDA還發布了另外一份文件——《關於開展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徵求意見稿)》,仿製葯一致性評價的大幕拉開。
這份文件規定,首批需一致性評價的國家基葯目錄289個品種,涉及批文數約2萬個,必須在2018 年底前完成。
仿製葯一致性評價企業,需要比照原研葯,完成藥學等效性(PE)、生物等效性(BE)、治療等效性(TE)試驗。
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工作量啊!
有需求,自然就有商機,於是在2018年底之前,一波關於臨床一期(BE)實驗的外包服務需求就出現了大爆發。
一個BE實驗大概300萬,這加起來就將是個超過150億的市場。
乖乖不得了,偏偏這個市場又剛好是泰格和博濟的主要覆蓋範圍,那不是掉到碗里來了嗎?
泰格目前與20家臨床試驗基地擁有合作關係,以每個基地一年做5個BE數量測算,全年對應就可以貢獻大概3億收入,凈利貢獻超過1.2億,去年泰格全年利潤才1.41億啊。
博濟醫藥目前一年能做50-70個BE項目,全年對應可貢獻1.5-2.1億收入。
2017年5月16日,CFDA在暫停30個月臨床試驗機構認定後,一次批准了149家醫院臨床試驗資格,創歷史新高。
很明顯,這是一致性評價政策出來之後,當局為了緩解臨床實驗資源緊張之舉。
4
自從臨床實驗要求趨嚴和仿製葯一致性評價政策出來之後,有經驗的臨床研究人員變得十分搶手,大家為了搶人簡直打破了頭。
2016年,泰格共有正式員工2422名,同比增長31.27%,其中技術人員2050人,同比增長29.83%。
要知道,2016年泰格的業績還在療傷期呢,和這人員擴張速度一對比,明顯是假摔嘛。
相比而言,博濟的人員擴張速度就要慢多了,而且臨床監察人員從241人縮減到230人,可見在自查核查中,博濟的確是被搞得焦頭爛額。
但,博濟的臨床前研究人員,增速同樣達到了33%,一樣的需求旺盛。
可見這個行業的格局轉移,確實是不一樣了。
看看薪資,2016年泰格人員構成中,博士碩士佔比29.1%,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87.86%,按2016年財報應付工資推算,泰格人均年薪大概17.5萬。
相比起來,博濟就比較寒磣了,人均年薪只有8.4萬左右。
生生少了一半,你又怎能留住優秀的人才呢?
【2016年泰格醫藥、博濟醫藥人員構成】
【泰格醫藥、博濟醫藥人均產出和利潤情況】
不管怎麼說,這仍然是一個前景光明的行業,黑天鵝過後,春風拂面,新機會正在一個接著一個的萌芽。
推薦閱讀:
※丁列明:良好的醫藥產業需要良好的頂層設計
※抗癌已達拐點,全新廣譜抗癌新葯或將誕生
※質子親和勢-氣相下物質的鹼性
TAG:药物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