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我解釋好不好(蜀國-春秋初)
01-31
這篇文章較之上篇文章要短小♂的多,主要是集中回應一下上一篇地圖中觀眾提出「蜀國不可能這麼大」的看法。
我提出的依據如下:
1、老生常談的《華陽國志·蜀志》
其中杜宇時期(西周-春秋初期?)的蜀國疆域描述:
七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諸王,乃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後戶,玉壘、峨眉為城郭,江、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
地名如圖:
褒斜:褒谷(褒國)、斜谷。
熊耳:《讀史方輿紀要·卷七十一·四川》:熊耳山,縣(青神縣)治西。《蜀志》:望帝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後戶。《水經注》:江水又東南徑南安縣西,有熊耳峽,連山競險,接嶺爭高。河平中,山崩地震,江水逆流,懸黽扔刑玻名壘坻。亦曰鹽黽齲李冰所平也。
靈關:成都漢嘉或譚老圖中所示靈關道。
玉壘、峨眉:如譚老圖所示。
江、潛、綿、洛:如下圖所示。
2、為何除了以上幾處還要加上重慶地區和宜賓地區:
宜賓地區:
《蜀王本紀》:後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朱提。
當然從天墮這個不太可能,朱提這個還是有可能的。然而考慮到南中「為園苑」,恐怕並非蜀國直接控制地區,故縮小、挪動到朱提北部或以北地區。
重慶地區:
(杜宇之後的)開明帝下至五代.....蜀王據有巴蜀之地,本治廣都樊鄉,徙居成都。
然而戰國時期,巴人從今安康地區是漸次向重慶地區移動的,因此這個「據有巴蜀之地」,當是在春秋時期。
因此結論為:
靴靴!
坑啊,文章中原先寫了個宜昌,筆誤,是宜賓。感謝! @李柰
推薦閱讀:
※消滅元梁王后,明朝為什麼會下決心將雲貴地區郡縣化而不是繼續維持漢唐宋時期的交綏狀態?
※【史圖館】古埃及曆代疆域變化7 波斯的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