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靜脈評估——做之前再說說

上回我們理了理頭緒,說明上肢那些靜脈需要評估,接下來應該講講該怎麼做了,不過做之前還有些事應該知道。


首先,評估的順序

是從上往下呢還是從下往上呢?

很簡單,記住一條,一般而言,血管超聲的探查方向都是順著血流方向。

也就是說,上肢靜脈是從前臂到上臂、從遠心端向近心端掃查,這樣做的目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和我們建立內瘺「先遠心端再近心端」的原則相關,我們首先要發掘最遠的靜脈資源。


第二,避免壓迫

靜脈相對較淺表,管壁支撐力弱,探頭用力一壓就癟了(如下圖),所以需要蜻蜓點水一樣的功夫,即保持探頭和皮膚緊密接觸不留縫隙,又不能造成對組織的明顯壓迫。

那該怎麼做?

要點一,控制肩、肘、腕部的力量,就如同書法懸肘懸腕的技法一樣,這樣才能舉重若輕。感受探頭與皮膚接觸的觸覺反饋,根據圖像調整力度。做的時間長了,上肢的確是挺累的。

要點二,使用足夠的耦合劑,甚至會使用下圖這麼多。

這個大家一看就明白,所以,靜脈超聲很費耦合劑。

要點三,有時也可以借一些力「偷偷懶」,利用小指支住患者上肢使得探頭不至於整個懸著,更加穩定。

適逢假日,不在醫院,這裡就用滑鼠替代探頭了~


第三,需要使用壓脈帶嗎?

既不要也要。

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對於靜脈,既需要評估無壓脈帶、自然狀態下的,也需要評估有壓脈帶、充分擴張後的。自然狀態下的靜脈變數是很大的,甚至我們難以定義某一個值是某支靜脈的「正常內徑」,因為靜脈內徑的影響因素太多了,比如溫度、體位、肢體的運動狀態、藥物等等。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初查到一個病人的靜脈怎麼看不咋的,哪天洗了個熱水澡以後突然就變得「青筋暴露」,好的一塌糊塗。

下面兩幅圖就是肢體活動前後同一處靜脈的內徑變化。

可以說「靜脈不靜」,變化多端。

了解自然狀態,主要是為了和擴張後對比。

相對而言,使用壓脈帶後靜脈擴張的內徑相對比較重要,能使我們了解到這支靜脈彈性有多好、擴張潛力有多大,這對內瘺術後靜脈的發育是重要的。

一般的具體做法是,將壓脈帶扎在上臂中上段,讓患者做握拳運動,時間2分鐘以上再評估,2分鐘只是一個經驗時間,有時2分鐘也不一定夠,靜脈不一定能在這個時間擴張到最大,所以有時候需要適當延長加壓時間。

但是,如果持續加壓。需要注意以下這種情形。

靜脈內出現濃密的雲霧影,提示血流瘀滯明顯,這時還是要注意靜脈血栓的風險。

有時,為了發掘靜脈最大的擴張潛力,甚至需要多次評估,而且要為靜脈擴張創造更有利的條件,比如溫度,又比如麻醉。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患者術前評估因為淺靜脈條件太差準備做人工血管內瘺,臂叢麻醉後,因為不死心,再評估下淺靜脈,驚奇的發現淺靜脈粗大奪目,遂果斷改為自體內瘺。

所以,發掘潛力,尋找希望,如此才能真正貫徹「Fistula first」的原則。

另外,突然有一個想法,各位同道如果有什麼好的超聲病例圖片或者文章,也可以給我投稿,也希望這個專欄成為大家分享交流的平台,當然投稿目前除了留名和讚賞是free的。可以直接在知乎里投稿,也可以發我郵箱lumingxi666@163.com,真誠謝謝各位關注~~

版權所有,嚴禁盜用


推薦閱讀:

超聲下動靜脈內瘺MILLER術
疑問:內瘺狹窄超聲PSVR測定的部位
動靜脈內瘺血流量測定-取樣容積和角度θ

TAG:肾内科 | 血液透析 | 超声图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