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頒給了生物鐘研究!這能讓你早起嗎?
可惜的是……並不能。不過,我們總是有些別的辦法來調整自己的作息——而且不那麼痛苦。
1
這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生物鐘的基因機制研究,但是我們還是沒辦法一下子改變自己的生物鐘周期。
有段時間我的作息很成問題。晚上七點到九點睡兩個小時,然後直到夜裡四點再睡,早上十點起床。看起來,依然能夠保持每天的充足睡眠時間,但是總覺得哪裡不大對勁。
總是沒有精力,意志力也很低。每天都有許多要完成的任務,可是完成情況一直不怎麼好。雖然夜裡很安靜,但是理想中的工作狀態很少出現;大部分夜裡都在和自己對話:「玩完這一關、看完這部電影、就去工作!」
但是一關又一關,一部又一部,直到凌晨四點,哈欠連天。
直到有一天,一個許久不見的朋友看見我,大吃一驚:「你的臉色看起來像死人一樣!」
直到今天,我還對這位直言不諱的朋友心懷感激。自己身上發生的細微變化,自己可能不大容易意識到;要是沒有人肯直白地告訴你,可能永遠也不會發覺。
於是花了些時間,看了些資料,把自己的生物鐘重新調整到早睡早起模式。居然也沒有那麼困難——也就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2
常言道,晚起毀上午,早起毀一天。的確,沒有養成習慣之前,早起的痛苦不僅是從床上把自己拔起來,還有接下來一整天的渾渾噩噩。
為什麼早起這麼痛苦?原因很簡單,你的身體還沒準備好。你的身體——你的十五萬億個細胞——都覺得自己睡得正舒服,從腦袋裡的神經元直到腳後跟的皮膚細胞都在打呼嚕的時候,鬧鐘突然拚命叫起來。
有比這更煩人的事嗎?你的所有細胞都在發出憤怒的吼叫,掙扎著不想醒過來;這些來來自十五萬億個細胞的怒氣合成了一股起床氣,而你的大腦幹脆決定就此罷工——這就是早起時的狀態。
3
不過仔細想想,要是能養成早起的習慣,倒也算是一件好事。早起的習慣會讓你早上起來精力充沛興緻勃勃,讓你覺得自己像隨時準備起飛的火箭,沒什麼事情能難得到你。
早起意味著你能有更充足的時間為一整天做好準備;
早起意味著你能有獨處的一兩個小時;
早起意味著你能集中精力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早起意味著你可以享受豐盛的早餐;
早起意味著你可以放鬆,給自己一份好心情;
早起意味著你不必在晚上玩手機刷朋友圈來浪費時間——晚上我們往往已經很疲勞了,沒辦法做些真正有價值的事;
若是你能在六點鐘起床而八點鐘才需要出門,你每個星期就幾乎比別人多出了高質量的兩個工作日。你的理想、你的野心、你的愛好和興趣,都可以生根發芽了。
4
該怎麼才能早起呢?我篩選出了幾個有效的辦法,組合起來使用,效果更佳。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循序漸進地早起。想一下子提前兩個小時起床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在早上迷迷糊糊的時候。每周重新定一次腦中,每周都比上一周提前五分鐘起床。這種方法看起來可能很慢,但是它才是更有成效的;慢慢來,會比較快。
第二,我們要養成起床的條件反射,用它去取代過去那種按下鬧鐘再睡五分鐘的習慣。找個休息日來練習一下:躺在床上蓋上被子,就像平時睡覺時那樣。把鬧鐘定在五分鐘後,聽到鬧鐘響起就馬上起床穿衣鋪床疊被。在練習幾十次之後,這種行為就開始慢慢定型,讓你在早上迷迷糊糊的時候也能順利起床。
第三,用「執行意圖」的方法,給自己設置幾個「如果……那麼……」的問題。如果明早鬧鐘響了,我就馬上起床;如果我很困,就告訴自己睜開眼睛保持清醒;如果我還想睡一會,就去廚房喝一杯水。這種具體的、關注行為、在腦中預演的方法,能有效提升起床的可能性。
第四,為早上安排一件有趣的事來作為獎勵。許多人早起不成功,問題就在於他們為早上安排了太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有的人希望早起背單詞、讀書、寫作、鍛煉,但是這些行為本質上都只是理性會喜歡而已,而本能則會很討厭它們。早上半睡半醒時,本能的力量比理性的力量強大得多。所以,我們要為早起設置一個本能會喜歡的任務——比方說玩遊戲——這樣早起會容易許多。至於其他任務,還是等早起成為習慣了之後再說吧。
5
雖然每個人的生物鐘可能都不同,但是我們可以像倒時差一樣調整自己的節律,讓自己變成能夠早起、能夠有效控制自己生活的人。
我們都看過許多教你如何「無痛早起」的文章,可能也嘗試過其中的一些,但是往往成效不彰。
原因在於,我們其實並不是想真正早起。我們想要的是有更多時間來享受生活、提升自我,而早起只不過是達到這些目的的手段而已。真正想要達到的目標,往往是和痛苦相伴的——無論是讀書、寫作還是運動——這些並非我們大腦所愛的東西。
結果就是,我們的大腦會自然而然地將早起和痛苦聯繫在一起,會避免我們陷入痛苦之中;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無法早起。
所以,單純地將早起看成一個目標,而且給早起設置些有趣的獎勵吧。當你能夠習慣性地早起之後,再為早上添加其他任務也不遲。畢竟生命悠長,花兩個月時間養成早起的習慣,是一筆很划得來的投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