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花掉的錢,才算你的錢

死神的交易單:一個期貨大佬的血腥兩周

1/5、死神的交易單

期貨圈只有兩種新聞,一種是暴富,一種是跳樓。常常是這邊慶祝暴富,這邊圍觀跳樓。

區別在於,這次出現在暴富的朋友圈截屏里的人,下次就可能出現在跳樓的新聞里。而跳樓的人,就永遠不可能再出現了。他們用生命為這個投機遊戲,畫上了一個腥紅的句號。

這一輪「橡膠多頭大屠殺」的第二個跳樓者,出現在28號凌晨,據說是一個二十多年橡膠交易經驗的「期貨大佬」了。

網上流出的一張血淋淋的交易紀錄,告訴我們,在這驚心動魄的兩周里,他到底經歷什麼。

「客戶權益」一欄顯示,他的整體資產從1個億降到了3千萬,但虧損並不止這些。「凈入金」一欄顯示,為了不被營業部平倉,中途還追加了4000萬保證金。

也就是說,兩周內,光在期貨上,他就凈虧損1.1億,而交易單上沒有的27號,橡膠再度暴跌6%——帳戶徹底歸零。

幾個小時後,他就以跳樓的方式,一了百了。

看完這張血淋淋的帳戶截圖,通常有兩種不同的反應。

沒炒過股票或期貨的,都在想:「這麼有錢的人,玩什麼不好,要來炒期貨?」

有過炒股炒期貨經驗的,都在想:「這麼明顯的空頭趨勢,為什麼要逆勢交易,為什麼不中途平倉,為什麼不做好風險控制,為什麼還要追加保證金?」

如果你也有二十多年的投機經驗,你就知道,第一個問題毫無意義,第二個問題又涉及到投資的終極意義。

2/5、在你看錯方向的時候,資產只會成你沉重的負擔

我們都相信一種說法,有錢人抵禦風險的能力強,大公司抗風險能力強。

所以,在我們錢不多的時候,在公司還是小微企業的時候,我們都希望儘快長大,好像賬面數字每跨進一個門檻,我們的財富就多了一份保證。

事實果真如此嗎?

1個億和10萬元,每次虧50%,10次之後,一個剩9萬,一個剩90元,數字上看差別很大,實際生活中差別並不大。

自有資金1個億和10萬元的兩家企業,分別貸款1個億和10萬元,連續兩年30%的虧損,兩家企業凈資產都是一樣被「歸零」。

在你看錯方向的時候,資產只會成你沉重的負擔。

有人說,不對,這只是會計分析,現實生活中,有錢人就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話是不假的。我認識一個有錢人,2015年陷入擔保鏈,生意上的流動資金陷入枯竭,全國十幾套房,除了一套自住之外,全部被法院拍賣抵債,

但前段時間我聽到了他的消息,他已經挺過來了,生意規模做得比之前還大。

但這是錢多的原因嗎?其實靠的是關係鏈的積累,信用的積累,行業經驗的積累、融資能力的積累……,而這些,都是十幾年生意的積累。

有錢人、大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強,不是因為規模大,而是積累足夠深,城牆足夠厚,護城河足夠寬。

所以,當你越是想快一點實現原始資本的積累時,你其實是在透支未來的抗風險能力。

在期貨市場上,暴富不是什麼神話,相反,既沒有暴過富,也沒有被暴過倉的,才是神話。

你把百富榜、千富榜打開看看,哪一個是做期貨出身,目前還在做的?

上帝是公平的,為你打開了一扇暴富之門的同時,也為你打開了一面風險之窗。

不管是做投機生意,還是經營企業,永遠會放「風險控制」放在嘴邊,可誰又知道風險控制的終極含義是什麼呢?

3/5、越總結經驗,越容易犯錯

每次看到跳樓的消息,我都會拿起兩本書翻一翻:

一本是百年前最偉大的投資天才傑西?利弗莫爾的回憶錄《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另一本是中國期貨界傳奇人物逍遙劉強的遺作《期貨大作手風雲錄》。

這兩本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用了大量的篇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投資的第一要務是控制風險,並手把手的教你如何控制風險。

這兩本書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兩位作者是都是因為投機失敗導致精神上的問題,最後自殺。

為什麼兩個教你如何控制風險的人,自己卻不能控制風險呢?就好像告訴如何避免犯某類錯誤的人,最後反而是自己死在這個錯誤上?

跟我們平時「知錯就改」的主張相反,事實上,你越是在某類錯誤上總結經驗,你就越是容易再犯這個錯誤。

比如兩人都在書中,都用自己親身經歷的慘敗,告訴大家,千萬不要根據內幕消息做出決策。

可實際上,當你確信這個消息的來源級別非常高(尤其是中國這樣的政策市),你的決策仍然會被這個消息影響。

接下來,因為你知道自己不該這麼做,你會感到不安,然後你開始加強風險控制級別。

一旦你的風控制級別提高,想要獲得同樣的利潤,你會加大投入,放大槓桿。

每一步都在複製你曾犯下的血淋淋的錯誤,你只好用「只此一回,下不為例」來寬慰自己。

偏偏這次的風險卻是前所未有的——事實上,每次的市場風險都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讓你防不勝防。

所以說,越是你犯過的錯誤,你越是會重複,這就是人性。

4/5、只有「金盆洗手」,才是真正有效的風險控制

關於《股票大作手回憶錄》的主人公傑西?利弗莫爾的失敗和自殺,有人還有更深刻的認識。

利弗莫爾一生經歷的前四次大的破產,每一次都能東山再起,每次的財富都超過了前一次,可為什麼最後一次的失敗卻徹底擊垮了他呢?

在他生命的晚年,有人問過這個問題,他說的回答是:「我是人,也有人性的弱點。」

此時,他已經意識到,人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戰勝人性的。任何投機事業,都不可能長久地戰勝市場。

只有花掉的錢,才是你的錢,只有「金盆洗手」,才是真正有效的風險控制。

逍遙劉強評價說:「天資更好的利弗莫爾最終自殺身亡,而大智若愚的巴菲特卻是善始善終,做投資領域裡的烏龜,而不是著急的兔子,你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說得好,只可惜他的結局卻是利弗莫爾——在2015年的股災中破產身亡。

5/5、年輕人該不該炒股

之前寫過幾篇理財的文章,就有人問我,年輕人應該不應該學炒股。

對於這個經典的問題,我的回答一向很明確:

「如果你很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說明你一定會在某個大牛市的中後期入市(2007年大牛市的新開戶數超過前十五年的總和),先是小賺,再變成『韭菜』被收割,之後,要麼從此珍愛生命遠離股市,要麼把損失當成學費,繼續戰鬥下去。

那麼,我的建議是,乘你還年輕,乘你還很窮,越早入市越好,虧光了也沒幾個錢,學到的都是終身受用的經驗。至於再往後的路,就是你的命了。」

最後,如果這篇文章讓你心情鬱悶,那是你沒有看到其中深藏著人生的最大樂觀心態。

反正你總是要犯錯,反正你犯的錯都是你最不想犯的錯,那麼,當你犯了錯,居然還有補救餘地的時候,不就是人生中最幸運的一天嗎?

微信公眾號「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首發,每周兩篇原創,顛覆你對職場的看法

與投資心理相關的其他文章

巴菲特的成功之道:在能力圈內行動,在舒適圈外學習

灰犀牛效應:為什麼我們明知房價泡沫巨大,還要搶著買房?

成功者的一生,只有兩天是開心的

推薦閱讀:

TAG:投资 | 股票市场 | 人生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