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書,看懂戲謔背後的真實
當鋪天蓋地的表情包席捲了我們的生活,承包了我們一個又一個笑點時,我們似乎看到了嚴肅敘事的瓦解——把甲方乙方的苦水訴諸簡潔直觀的漫畫,把辛酸的故事編織成令人捧腹的段子。
我們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走向娛樂化,無論是表達的娛樂化抑或內容的娛樂化都表明了人們戲謔性的生活態度。
只是,我們不免又會記起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里的告示:「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我們不妨翻閱下今天所推薦的這5本書,看看作家如何用戲謔的口吻描寫生活,以及這種戲謔背後隱藏的真實。
1.《麥田裡的守望者》
作者:J.D.塞林格
《麥田裡的守望者》作為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迄今其全球發行量已超過6000萬冊,中文版銷量逾150萬冊。
菲利普·羅斯稱「他比任何人都更貼近時代,並且捕捉到了當前正在自我與文化之間發生著的具有重要意義的鬥爭」。
你要是真想知道這本書講了什麼,男主霍爾頓是個怎樣的人,他離開學校在紐約遊盪的三天內經歷了什麼,還有塞林格在書裡面罵了多少句髒話,我倒是可以擬出個梗概來,可是說實話,我也嫌煩。
塞林格筆下的霍爾頓,用骯髒粗俗的口語調侃著他所面臨的社會現實,用「離經叛道」的行為來對抗假模假式的成人世界,他渴望出逃,卻又想成為「麥田裡的守望者」。
在《麥田裡的守望者》輕鬆詼諧的言語背後,隱藏著無可奈何的掙扎。霍爾頓所面臨的困境並未遠去,我們拒絕成為他人,卻又無力成為自己,我們拒絕生活的異化卻又不知如何尋找出路。
【經典語錄】「你可曾覺得膩煩透頂?」我說。「我是說你可曾覺得心裡打鼓,生怕一切事情會越來越糟,除非你想出什麼辦法來加以補救?我是說你喜不喜歡學校,以及所有這一類的玩意兒?」
2.《三十而立》
作者:王小波
《三十而立》是王小波結合自身教學經歷所創作的一篇中篇小說,王小波在故事裡寫道「這是一個夢,一個故事,要慢慢參透」、「這是一個故事,一個謎,要慢慢參透」。
王二是個三十三歲的某大學農業系微生物講師,校長以「少年無行」四字形容王二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所表現出的輕佻行為,而這卻也是王二少年時期頑皮行徑的最佳寫照。
在越扯越下道的言語里,王二在正經事與假正經間遊走,每一件瑣事牽扯出來的思緒消解了核心敘事的嚴肅性,取而代之的,是王二乃至其背後的王小波對於存在本身的困惑。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對於三十三歲成家立業的王二而言,他依舊在思考「做個正經的人」這件事,思考存在之煩這件事。
【經典語錄】我要抱著草長馬發情的偉大真誠去做一切事,而不是在人前差羞答答的表演。在我看來,人都是為了要表演,失去了自己的存在。我說了很多,可一樣也沒照辦。
3.《性本惡》
作者:托馬斯·品欽
《性本惡》被稱作是後現代主義文學代表作家托馬斯·品欽最容易讀懂的一本書,它是對美國六十年代嬉皮士運動的「辛辣再現」。
這是一本語言遊戲小說(從英文原著的角度出發),書中漫長的句型有著內生的數學模型般的精密;這是一本嬉皮士的社會百科全書,讀者隨著私人偵探多克的冒險旅程,透過文字間證躁動不安的嬉皮年代。
這是一本晦澀的隱喻小說,即便被稱作是最好讀、最具個人情懷,在嚴謹縝密的小說世界裡我們卻依舊錶現得如同頭痛患者,彷彿嬉皮運動席捲過後的空洞與茫然,如果能想起什麼,估計只剩下多克寬厚的背影。
我們僅能通過他人的敘述去還原喧嘩的嬉皮士景象,然而真正應該引起我們警惕的是對於歷史記憶的操縱,它與人性的惡一樣值得被重視。
【經典語錄】這種恐懼就像游泳池裡的血一樣瀰漫,直到它傳播到的所有地方。然後有個調皮的傢伙出來,拿一桶水虎魚倒進游泳池,很快它們就嘗到了血味,於是四處游弋去尋找流血的東西。但它們什麼也沒找到,於是它們變得越來越瘋狂,直到這種瘋狂達到一個臨界點。這時它們就開始相互吞食。
4.《草樣年華》
作者:孫睿
2004年《草樣年華》出版發行時一鳴驚人,該書被引進到近40個國家和地區,被台灣書商列為華語10大青春小說之一。
當邱飛重新翻起那張貼著黑白照的畢業證書時,他想起了那段荒唐的象牙塔歲月。逃課、掛科、戀愛,飲酒、鬧事、肆意生活,這是一代人的青春圖景,而從與枯燥的生活模式做抗爭出發,草樣年華成了多數人的青春圖景。
當倒頭即睡的生活模式越過了愛做夢的年紀,學生時代漸漸成了心底最柔軟的時光。
【經典語錄】在我還是少年的時候,曾有過很多偶像,我總會拿自己的年齡與他們比較,當他們的年齡減去我當時的年齡,差是一個很大數字的時候,我會心安理得地認為,畢竟他們比我年紀大出許多,所以他們的功名成就與我的默默無聞均在情理之中;當年齡差這個數字愈來愈小,即將趨近於零甚至成為負數的時候,我便開始坐卧不安,心中涌動著悲哀。
5.《猜火車》
作者:歐文·威爾士
電影《猜火車》原著,《泰晤士報》稱「本書的腔調和風格,讓對當今小說倒盡胃口的讀者耳目一新」。
顯然,瑞頓的生活過得比上面所描寫的要糟糕得多,甚至可以說是爛透了,毒品帶來的致幻感取締了瑞頓與社會生活之間的對立狀態,在無休止的自我放逐間那些充滿正義感的批判與指摘變得啞口無言。
而小說戲劇性的結尾則逼著讓讀者坐完一趟驚險刺激的過山車後重新回到冷峻思考的立場中,瑞頓通過背叛朋友、背叛過去所換來的新的生活,就像影片結尾伊萬的笑容一樣意義不明。
猜火車意味著消遣光陰、消遣生命,當生活壓抑得透不過氣來時,本身無意義的娛樂卻被賦予了比生存本身更大的意義,就像是一個辛辣的諷刺。
【經典語錄】不讓你這麼做的原因,就是你的行為意味著他們的失敗。實際上,你只需要拒絕他們提供給你的一切就行了:社會生活、分期付款、洗衣機、汽車、坐在沙發上看毫無內涵的綜藝節目,還有滿嘴垃圾食品、腐爛到底、在家拉屎撒尿、在自己生出來的小崽子面前丟人現眼——這就是生活。所以,我才不想這麼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iReader讀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