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選總理,一場沒有懸念的選舉
明天(9月24日),德國將迎來四年一次的聯邦議會選舉,選舉結果將決定下一屆德國總理人選。
今年是歐洲大選年,荷蘭、法國、德國都將選出新一任政府領導人。在去年特朗普當選、英國退歐的大背景下,許多人都為歐洲捏了一把汗,擔心這幾個歐洲大陸國家也會出現極右翼領導人。
不過,從荷蘭到法國,維爾德斯和勒龐都未當選,算是給歐洲保留住了希望。接下來,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德國,作為歐盟事實上的領導國,德國在接下來四年的政治走向將直接決定歐盟的命運和前途。
德國的選舉規則是,獲得半數以上選票的政党進行組閣,並由該黨候選人出任總理。由於通常一個黨派無法獲得50%以上的選票,所以都是由兩個或以上的黨派進行聯合執政。總理一般都出自德國最大的兩個黨派聯盟黨(CDU/CSU)和社民黨(SPD)。根據最新的民調顯示,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的支持率達到36%,排在第二的社民黨只有22%。聯盟黨再次成為議會第一大黨已經基本上是鐵板釘釘的事,而已經當了12年總理的默克爾,預計也將迎來她的第四個總理任期。
2017年9月22日最新民調
Wahlumfragen zur Bundestagswahl 2017
今年年初,歐洲議會前主席舒爾茨(Martin Schulz)宣布回歸德國政壇,領導社民党參加議會競選。在一開始,舒爾茨也的確給德國政壇帶來了一股清風,再加上難民危機的負面影響,社民黨的支持率一度超過30%,逼近聯盟黨。
馬丁-舒爾茨
可是很快,這股「舒爾茨效應」被證明只是曇花一現,社民黨的民調慢慢的又回落到了20%多。如果我們回顧一年之前的德國政壇局勢,可以看出,一年過去了,德國經歷了多次恐怖襲擊,但默克爾治下的聯盟黨的頭把交椅依舊穩如泰山,甚至比一年前還高出了一兩個百分點,而社民黨依舊徘徊在22%上下。
一年前(2016年9月初)的民調
扣小米:默克爾離下台還有多遠?
如果有興趣可以點開上面那個鏈接看一下,我一年前在那篇回答里寫過,默克爾不會下台,即使當時難民問題已經把聯邦政府搞的焦頭爛額。一年過去了,難民壓力已經大大緩解,默克爾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而社民黨在這期間並未能夠實現追趕,不得不說是自己失去了機會。
不過,這也是社民黨作為執政黨不得不面對的窘境。現在的德國聯邦政府在2013年選出,由聯盟黨和社民黨聯合執政。同為執政黨,社民黨雖然可以直接影響政府政策,但是這在競選當中很難說是優勢:第一是因為,雖然執政,但社民黨依舊屈居聯盟黨之下,政府取得的政績,選民更多的會歸到默克爾的名下;第二,政府如若出現政策失誤,在民眾眼中,同為執政黨的社民黨卻脫不了干係,誰讓你也大權在握呢。
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了默克爾這位德國政壇常青樹的政治手腕。默克爾是一個實用主義者,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她通常選擇一等、二看、三表態:先是不著急表達自己的觀點,再看看其他人特別是大眾的看法,最後再做出最穩妥的選擇。她不會排斥吸收其他政黨的觀點,甚至樂意於此,這反而使其他政黨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和傾向。比如在日本福島核危機之後,她宣布德國放棄核電,這本是綠黨的核心觀點。雖然默克爾被人批評失去了本應有的保守主義價值觀,但這卻能夠確保她常年獲得穩定的支持率。
新任總理的懸念已經失去,現在讓人期待只剩下兩個看點,一個是默克爾會如何組閣,這將是這次大選的最大看點。
現在主流觀點是,默克爾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繼續和社民黨組成大聯盟。不過社民黨不一定願意,因為再在執政聯盟里當一個小黨,就意味著要繼續生活在默克爾的陰影之下,有時候還要替聯盟黨背鍋,一些反對意見還不好提。而如果社民黨選擇不執政,就可以作為最大的反對黨更加自如的提出不同意見,強化社民黨的身份認同,重新贏得選民。
第二個選擇是,默克爾與自民黨(FDP)和綠黨(Die Grüne)組成聯盟,因為三個政黨的代表顏色,這個執政聯盟也被稱作「牙買加聯盟」。其實聯盟黨最好的選擇是和自民黨執政,二者的觀點都偏右,屬於保守派陣營。自民黨在2013年的選舉中慘敗,不過對比上面兩個民調結果可以看出,自民黨在年輕的黨主席 Christian Lindner 的帶領之下,一年之內重新贏得了約四個百分點的支持率,可以說是十分成功。但儘管如此,聯盟黨和自民黨的得票率之和仍然很可能達不到50%,所以只能拉上最有可能的綠黨。但是綠黨觀點偏左,在許多方面與另外二者,特別是自民黨有相左的看法,如果這三個政黨聯合執政,那麼可以預見其談判過程也將十分艱難。
第二個看點是,誰將成為第三大黨,這部分的競爭同樣激烈。現在來看,德國選擇黨(AfD)、自民黨、綠黨和左翼黨(Die Linke)都有希望。第三大黨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權力巨大的聯邦財政預算委員會主席的位置通常會給第三大黨,綠黨的競選候選人之一 Kathrin G?ring-Eckhardt 也說:第三大黨將決定政治走向。
其他幾個政黨還好說,如果是民粹政黨德國選擇黨控制了預算委員會,那麼不管是誰執政,其政策都將受到德國選擇黨的挑戰,德國政治效率很可能進一步降低。此外,不出意外的話,德國選擇黨將第一次進入聯邦議會,這將是二戰之後第一次有極右政黨獲得德國聯邦議會席位,其帶來的影響也值得繼續關注。
最後,也不能忽視「沉默的大多數」的力量,那些搖擺選民,或者還沒有最終做出決定的選民,也將影響大選走勢,特別是小黨派的座位排序。
推薦閱讀:
TAG:德国 | 德国政治 | 安格拉·默克尔AngelaMerk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