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昔日的Dream Company,如今的Drama Queen

撲克財經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產業和金融服務業智庫。跨界、深度、專業——匯聚業內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濃度的知識。歡迎移步微信公眾平台:puoketrader,網站:撲克投資家 大宗產業與金融智庫平台

導語:昔日的Dream Company,如今的Drama Queen!

文 | 王大力 來源 | 大力如山 ID:zhihuwangdali 編輯 | 撲克投資家,轉載請註明出處

北京的冬天一直都那麼冷,金融街的投行男們要是外出辦點事,是要提前把秋衣秋褲穿在西裝裡面的。而在暖氣尚未普及的90年代,就連各部委的領導們,沒事也不願意呆在自己冰冷的辦公室里。

1985年,世界銀行要組建駐中國代表處,華僑林重庚被派去北京擔任首席代表。在他擔任首席代表的那五年里,花錢最多的地方,就是裝修北京的那間辦公室。他那間裝修舒適的大辦公室,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一到冬天,窗戶上的的霧氣要比其他房間的厚上幾層,外邊的人光看到這霧氣,就能感受到來自屋裡的溫暖。

所以一到冬天,世界銀行在北京的駐點外邊,就會經常停滿各部委領導騎來的自行車。在停放在外面的自行車中,有一輛特別破舊的二八大扛。他的主人姓朱,在當時還是一名負責經濟規劃的官員,多年以後的人們,更願意尊稱他為朱相。

方風雷在1982年,從中山大學畢業的時候,並沒有聽從父親回到軍隊的安排,而是服從分配去了外經貿部。沒有軍中老父親的支持,沒多久他就從部里被下放到了河南省貿易廳,擔任了一個體制改革顧問的虛職。

職位雖然是虛的,但人卻沒閑著。在河南工作的那幾年裡,他總是主動去找最麻煩的工作做,比如協調省內最大公司的合併、參與鄭州農產品期貨交易所的組建等等,最終引起了北京農村改革政策研究所的注意。幾年之後,方風雷接到了一封調任建行的任命,來自分管建行下屬企業的副行長,原北京農村改革政策研究所所長王岐山。

中國在金融方面的很多工作,都是靠著向西方學習才起步的,國內各大金融機構派領導幹部去歐美取經的風氣,也是從90年代的四大行開始興起的。而在當年,被建行派往美國學習的第一批人員名單中,就有方風雷。

著名的經濟學家劉國光,在那個普通人沒多少機會出國的年代裡,就已經全球到處去交流學習了。第一次去美國的方風雷,走之前就特意請岳父劉國光介紹個美國嚮導,準備好好批判一下資本主義的花花世界。到了美國之後,剛放下行李的方風雷,就按照岳父給的地址,找到了居美多年的嚮導—已經回到世界銀行總部任職的林重庚。

要說華僑就是實在,帶方風雷去參觀的第一站,是美國華人平時最愛去的地方—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的熊貓館。直到兩人站在大熊貓的面前,林重庚看著一言不發的方風雷,這才想起來,國內來的朋友最不缺的就是參觀大熊貓的機會。好在那一天,林重庚所講的在國內成立一家投資銀行的想法,成功的吸引了方風雷的注意力。

在央行行長的任命上,規格最高的那一任是在1993年,為了解決當時出現的嚴重通貨膨脹,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在當年的6月份兼任央行行長,並將建行副行長王岐山,調至央行任副行長來協助工作。

1994年,通貨膨脹被成功控制之後,建行從央行又迎回了老領導王岐山,這次短暫的過渡成功的去掉了他行長前的「副」字,開始履新建行行長一職。同年,分管金融的副總理下達指示,要求建行牽頭同摩根士丹利合作成立中國第一家合資投行。

1995年6月,中金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建行行長王岐山為中金第一任董事長,林重庚為第一任CEO。

一、中金公司成立後,連續前五屆CEO的任期,每一個都不足兩年。

最短的是第一任CEO林重庚,只呆了三個月,就又重新回到了老東家世界銀行。根本原因,無非是水土不服所導致的誰都不服。

在那不穩定的幾年裡,中金內部真正管事的是兩位副總裁,主管人力資源的湯世生和主管業務的方風雷。這兩位配合起來特別親密無間,一個管花錢,一個管掙錢,畢竟在他倆來中金之前,就已經是建設銀行多年的老同事了。

最早一批同中國對接中金組建工作的摩根士丹利員工,都清晰的記得第一次見到方風雷時的情景。當時如果不是林重庚親自介紹,恐怕在場所有的人都以為,這位西裝打扮卻仍鬍子拉碴的同志,是林重庚從福建老家村子裡找來的專車司機。

方風雷也確實有過農村經歷,但在那個年代裡,像他一樣下過鄉、當過兵,又在78年就能考上大學的,都不是普通人。而直到1997年,中金的第一個大型項目,幫助中國移動完成42.2億美元的海外發行,選擇的是和高盛合作,這才教會美國人不能用以貌取人的方式來看待方風雷。同高盛合作的這個項目,也為未來方風雷能參與組建高盛高華,提前奠定了基礎。

多年以後,在美國拍的《大而不倒》這部電影里,另一位中國的金融實幹家,中投公司的總經理高西慶,一位在現實中根本就不抽煙的人,在電影里卻被黑成了一個街邊狂吸煙的猥瑣男子,不知道這位編劇,是不是就出自當年來華的摩根士丹利員工。

1998年,沒多少人會關注中金送走了第一任董事長和方風雷,迎來了第二任董事長周小川。但在那一年裡,很多人都永遠的記住了一句話:「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正是得益於黨中央發布的命令,禁止高層幹部子女任職外資公司。中金才能在這一年裡,迎來了未來能真正掌握這家公司管理權的CEO,朱雲來。從1998年到2003年,中金公司作為國內頂級投行的地位,一直都無可撼動。

在國內的A股市場,中金公司在1999年才獲得承銷資格,第二年就憑藉一單融資額高達78.46億元的IPO項目,奪得當年券商在A股市場最好的承銷業績,而這First Blood,是總部位於上海的寶鋼貢獻的。接著依靠中國石化、中國聯通、招商銀行等IPO項目,中金得以連續三年霸佔國內A股承銷榜單的第一名。

而對於海外市場的上市項目,中金更是無可匹敵,從1997年中國移動的海外上市項目開始,之後的每一單海外項目,在主承銷商的那一欄里,永遠不會缺少中金公司LOGO的身影。

二、2003年作為政府的換屆年,只任了一屆的國務院總理卸任。

同年,在長江電力的IPO項目中,中金公司不敵中信證券,損失上百億的承銷業績,這是在A股市場上,中金公司的地位第一次被撼動。2004年,平安保險在香港上市,海外上市項目主承銷商的名單中,第一次少了中金公司的身影。這次位置上寫的是中銀國際,當年方風雷出走中金後的第一個落腳之地。

中金與中信、中銀國際這類老牌券商的競爭,只是同屬於靠「大單模式」經營的券商大佬們,相互之間爭個行業第一,即使拿不到,丟的也只是臉面,傷不到筋骨。畢竟在這幾家券商里,誰還沒有幾個家裡裝紅色電話機的高層。而中金的投行業務真正開始走向沒落,是始於2010年。

在那一年,建行走了,創業板來了。

作為親爹的建行走了,養父中央匯金來接收。看著好像大股東的規格是在提升,但在這位養父的手底下,並不是只有這一個券商孩子。特別是這幾個孩子,跟中金比起來,一個個顯得面黃肌瘦的。那就可想而知,滿面油光的中金到來之後,每餐能分到多少糧食了。

創業板來了,中小企業的承銷項目開始大爆發,而傳統市場上的「大單模式」,也不再有業績優勢。幾年前,除了中信,還沒有幾個券商,是可以跟中金相提並論的。但在2011年,中金的承銷業績排名,不止被手握眾多大型項目的中信證券甩了下去,更是第一次被依靠承銷中小項目的平安證券、國信證券超過。

那年的明星券商是平安證券,靠的是資本市場上的一面新旗幟,平安證券的薛榮年。老薛一手打造了投行業務的「流水線工廠」模式,也在資本市場上樹立了一個屌絲逆襲的傳奇故事。憑藉自創的業務模式,薛榮年不僅一手將平安證券帶起來,更是在2012年同平安集團的馬明哲鬧翻之後,憤而帶著幾乎全部的「流水線工人」和投行項目轉投華林證券,又一手將平安證券的排名打下去。

當年微博的曹山石,八卦起來還不像現在那麼老道,在薛榮年離職平安的當晚,還情不自禁的用微博發聲為其感慨。恐怕老曹在2013年的5月,證監會因萬福生科造假案給予薛榮年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撤銷證券從業資格處分的時候,馬上就把這條微博給刪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屌絲逆襲的旗幟,終歸在資本市場上豎不長久。2015年11月,薛榮年因涉嫌巨額內幕交易窩案被公安機關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只是這一次,再也沒有知名的法學家們,敢為其聯名上書請求輕判了。

那幾年靠著中小項目暴起的,還有國信證券。不同於平安證券,是靠著精於成本控制的「流水線工廠」模式。國信證券的承銷業績,則完全是靠人堆起來的。比如在2010年,國信證券的承銷收入,比平安證券只少了6個多億,卻是用多養了近一倍的保薦代表人換來的。

在牛市時,投行業務運用人海戰術是沒問題的。但一旦到了熊市,光保代的人工成本,就能拖垮一家公司。事實證明也是如此,證監會在2013年的IPO財務核查,在2014年的限量發行100家,讓國信證券的投行業務也風光不再。

三、當年的中金,也不是只有投行。

他的研究部門,在成立後的前十年里,匯聚了國內最頂尖的人才,甚至對整個券商研究行業的影響,都一直延續至今。

在各大券商里,最頂尖的那一批首席,才會被公眾認為是經濟學家,而中金的第一位首席經濟學家吳敬璉,在還沒來中金之前,就已經被大家尊稱為經濟學泰鬥了。

當然你現在去網上看吳敬璉的履歷,一般找不到在中金的那段任職經歷。那是因為在當年股市的多空大戰中,吳老作為絕對空頭的代表,以一己之力對戰厲以寧、韓志國等多頭經濟學家,被對方暗諷在中金任職會跟美方有利益關係。中金的研究部,在之後的十幾年裡,一直都站在吳老這邊,對中國股市的研報多少會帶點看空的意味。

在中國的經濟學屆,有一個能代表國內經濟學研究各領域最高水平的獎項,那就是「孫冶方經濟學獎」。該獎項的第一屆評選是在1984年,之後每兩年評選頒發一次。

1996年正好是第七屆,在這一屆的「孫冶方經濟學獎」獲獎名單中,有兩個人的名字現如今最為有名,第一位是當今總理,第二位就是A股「千點論」的提出者—許小年。徐的這篇獲獎論文,出自他參與的世界銀行的一個項目,改了改就投到了國內的《改革》雜誌上,而當年擔任《改革》雜誌主編的正是吳敬璉。

1998年底,許小年來到了中金研究部,擔任中金的第二位首席經濟學家。他最有名的「千點論」,便出自他在中金履職時的一篇研究報告。這篇研報推出幾年後,上證指數便跌到了998點,之後又重新拉起了新的牛市。但他現在最厭煩的,也是自己這「千點論」的標籤,畢竟當年的這一番言論,帶給他的更多的是苦惱,而不是榮耀。

中金的前兩位首席經濟學家,都是憑著solo,就能舞動資本市場的靈魂人物。但也讓市場更多的是記住他們,而不是身後的中金。直到哈繼銘來到中金,擔任第三位首席經濟學家之後,這一局面才被打破。整個中金的研究部門,也終於開始走向最為鼎盛的時期。

當年中金強大的研究實力,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當其他證券公司的員工,拜訪客戶時是又送卡又請桑拿的,中金的員工只需要帶上自家公司的研究報告,就比什麼充值卡都有效。

但在2010年,中金研究部門的輝煌,也開始逐漸暗淡起來。

2010年5月,中金研究部的副總經理沈建光,也是哈繼銘三人宏觀團隊中的一員,眼看繼任首席經濟學家無望,憤而轉投瑞穗證券去戴了他家首席經濟學家的帽子,也點燃了中金研究部門分崩離析的導火索。

同年9月,中金的首席策略師高挺轉投瑞銀,不止是自己走,還帶走了好幾位分析師和研究助理。10月,在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轉投高盛之後,最強宏觀團隊的最後一位成員邢自強,馬上也轉投了美國對沖基金S.A.C。

至此,中金研究部門最引以為傲的兩大王牌,宏觀領域的哈繼銘團隊和策略領域的高挺團隊,被中金的競爭對手們全部瓜分完畢。剩下的各領域研究團隊,也紛紛出走,這些人的新東家佔領了香港中環的大半條街。一到飯點,雖然中環附近館子里吃飯的還是同一撥人,但各自開的發票抬頭卻不一樣了。

不僅人走擋不住,招人來也開始難了。在其他家券商招人看臉的時候,以前的中金是真看腦子,智商要是不夠,是什麼都沒辦法湊的。而為了能補充到新鮮的血液,中金的研究部門,也開始逐年降低其招聘門檻了。畢竟中金的招牌,還沒low到像其他家一樣不招人,只用實習生來寫研究報告。

得益於招聘門檻的降低,北大畢業的黃潔,才能在2011年加入中金公司的金融行業研究組,雖然其加入的研究小組在第二年,就獲得了新財富銀行業最佳分析師排名的第三名。但在六年之後的2017年,已經升為金融行業首席的黃潔,才寫出了這輩子傳閱度最高的一份「報告」。

四、2014年7月,中金公司啟動IPO計劃的消息正式披露,上市地點選在香港。

此時此刻,比老對手中信證券上市晚了11年。同年10月,中金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朱雲來主動請辭,比老對手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退休早了1年。不知這兩位同樣以投行業務起家的老對手,在雙雙為司讓路之後,會不會電話交流一下多年的心得體會。

老時代的終結,一般是為了能更好的迎接新時代的降臨。但這次降臨的新時代,卻帶著一個更老的時代烙印,接替朱雲來擔任總裁的是畢明建,當年中金最早的投行創始員工之一。畢明建在中金做的第一個項目,就是1997年跟著方風雷做的中國移動,也是中金的第一單海外上市項目。

但在他的履歷中,還有另外兩段更有意思的工作經歷:一是在1995年加入中金之前,擔任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的業務專員,當時的首席代表正是林重庚;二是在2012年短暫離開中金之後的三年里,在厚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擔任管理合作人,而方風雷則是厚撲的創始人之一。

在新時期里,做什麼事感覺都很快,短短一年多時間,中金公司就在2015年11 月的一個日子裡,正式登陸了港股市場。但上市之後,並沒有出現預想中的提升效果,依然是拽不動這龐大身軀下滑的趨勢。只能說上市是很重要,但選擇上市的時間點更重要。

為了阻止下滑,還沒走過的路,也就只剩下合併這一條了。其實早在2007年,中金的股東還是建行的時候,親爹就有意讓中金公司去吸收中投證券,來彌補在經紀業務上的短板。但當時建行的行長張建國,一位天津地毯二廠工人出身的老銀行人,哪能真掰的動中金管理層的大腿,終因中金的拒絕而沒有促成這次交易。

2016年7月,中金和中投的股東中央匯金,決定再次重啟兩大券商的合併計劃。這一次,操刀手變成了成功合併申萬宏源的中央匯金,而已經換過高層的中金,不敢也不想再拒絕。

這次合併由中金向中央匯金收購中投證券的全部股權,交易完成後,中投證券將變為中金的全資子公司。看起來像是中金在主導交易,但中投的規模已經不在中金之下,當年可以吃掉的小豬變成了大象,實際上更像是一個對等的合併。

申萬宏源合併的時候,申萬的董事長是證監會副主席出身的李劍閣,而宏源的董事長馮戎,直到現在你都百度不到一個像樣子的履歷,合併的結果自然在一開始就能想像的出來。只是不知道這次中金中投的交易完成之後,是否會像當年申萬宏源的合併,申萬的固守自封吃掉了宏源的開拓進取,最終市場上僅留下了一個工資更高一些,規模更大一些的「申萬」而已。

但這次合併的事情,給中金和中投這兩家券商的員工,帶來了不一樣的擔心。中金的員工,更擔心合併後的薪酬待遇,是否會為了向中投看齊而被拉低。而中投的員工,擔心是否會實行「雙軌制」的薪酬待遇,合併只是給中投重新換了個招牌。

雖然各自都有擔心,但在放出消息的當天,你在兩家公司員工的朋友圈裡,透過屏幕仍然能體會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中投員工的哈哈哈哈與中金員工的呵呵呵呵。

合併的進程,除了業內的人會關注外,並沒有讓中金像以前一樣,可以長時間的出現在新聞頭條里。而最近真正讓中金,又重新出現在大眾視線里的,則是曹山石的一則微博。

微博曝光了中金研究部的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黃潔,欲潛規則女實習生的微信聊天記錄。得益於現如今媒體的傳播速度,「名利場」一詞也重新被中金黃潔,賦予了新的概念。老一輩的首席們,恐怕一定想不到,當年從不需要請客戶洗桑拿的中金員工,現在都淪落到自己不捨得花錢洗桑拿的地步了。

可惜黃潔老師還是太年輕,他不知道如今的中金,早已不再是年輕人心中唯一的Dream Company。而媒體是要感謝你的,沒有你那拙劣的撩騷記錄,中金也不會以「Drama Queen」的形式,再次有機會出現在大眾面前。

只是不知道,當年從中金離開的大佬們,看到如今中金的這些新聞,會不會開始在心裡罵娘了。

推薦閱讀:

關於公司願景、價值觀介紹的最好的文章之一 I 精創社
強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公司文化是怎樣的?
跨國糧商ADM就是這樣攻略南美洲的
演員張譯的公司經營之道:「我手機里裝了450個APP」|專訪

TAG: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