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從5.7到7.2,《中國有嘻哈》的成功逆襲給愛奇藝帶來了什麼?

2.2億,如果這是一檔垂直類網綜的播放量,那麼成績尚可,但作為《中國有嘻哈》的單集平均播放量,就有點逆天了。

根據骨朵數據統計,《中國有嘻哈》上線78天,累計播放量26.4億,達到骨朵榜單榜首次數16次,骨朵榜單前三甲次數37次,最高單集播放量2.8億;微博話題#中國有嘻哈#閱讀量已達65.1億,相關話題討論量達738萬,相關微博數97.7萬,參賽選手PG

one、TT、小白等人的微博粉絲從最初的幾萬現在紛紛突破百萬,人氣最高的PG

one微博粉絲數已達368萬;骨朵彈幕詞雲顯示,「萬磁王勢力」提及率極高,《中國有嘻哈》的造星能力可見一斑。

不過,從上線4小時播放量破億來看,這樣的成績不難預料,更讓人意外的是節目豆瓣評分從5.7到7.2的一路看漲。要知道,一部綜藝或影視劇開始上線和收官時的豆瓣評分通常不會相差太大,《中國有嘻哈》的口碑逆襲實屬罕見。

放眼所有爆款綜藝,其之所以成為爆款大都與環節設置、內容題材、節目嘉賓息息相關,《中國有嘻哈》也不例外。切中小眾且網綜市場仍處空白的「嘻哈」領域,出其不意打破選秀常規賽制,選手實力過硬、並且和導師一樣話題度頗高,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合作,最終讓《中國有嘻哈》成為爆款。而這檔節目的成功也讓愛奇藝在網綜領域的市場地位更上一層樓,不但成為「超級網綜」時代的開拓者,也為其「用頭部聚眾」的網綜戰略拿下重要一城。

賽制、選手的「清純不做作」

相比以往選秀類節目評委「高高在上」和選手「一團和氣」的常規套路來講,《中國有嘻哈》可謂是「一股清流」。

在海選時,《中國有嘻哈》的賽制打破以往評委的「俯視」角度,下場與選手面對面以「平視」的角度進行選拔,之後的淘汰賽、晉級賽、半決賽,每期賽制都不一樣而且與眾不同,節奏進程快、淘汰和晉級乾脆利落,成功讓「出其不意」成為它最大的標籤。

一般的選秀節目的前幾十強在產生過程中的每期節目中賽制都大同小異,但《中國有嘻哈》每期節目的賽制都是不同的,而且還不時在同一期節目中設置三個以上的比拼環節。一般節目在正常賽程之外設置復活環節無可厚非,但不同的是,《中國有嘻哈》的復活環節是貫穿在節目賽制中的,而且「復活」規則經常很隨意,就是直接讓製作人挑選。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應該是組成戰隊之後的比賽了。三組製作人應該怎麼也不會想到,節目組讓製作人和選手互選組成戰隊後最先迎來的不是戰隊互搏而是隊內廝殺,在半決賽的幫唱環節竟然還出現了兩個選手選擇同一位製作人的情況,這些都讓《中國有嘻哈》像嘻哈音樂一樣呈現出「real」的氣質。

這樣的賽制背後,是中國綜藝界最頂級的班底配置。愛奇藝高級副總裁、《中國好聲音》前三季製片人陳偉擔任總製片人,《蒙面唱將猜猜猜》《中國好舞蹈》總導演車澈擔任總導演,《奔跑吧兄弟》三季總編劇、《單身戰爭》總導演岑俊義擔任總編劇,《跨界歌王》總導演宮鵬擔任視覺總監,音樂部分則由《蓋世英雄》《金曲撈》音樂總監劉洲把控。這樣的人員構成讓節目的音樂選秀和劇情式真人秀的雙重屬性完美結合,張弛有度,既有專業的嘻哈音樂也有選手與製作人的人物衝突,這就保證了節目的話題熱度。

除了賽制足夠獨特以外,與比賽配套的選手也是與眾不同的。節目大部分參賽選手此前已在嘻哈圈小有名氣,廣泛活躍於酒吧、音樂節等演出場合,均有自己的廠牌,PG

one、小白、TT也已經簽約了經紀公司摩登天空。這在前期為節目帶來了一定熱度,而且這些選手一改往日選秀節目選手惺惺相惜一團和氣的場面,回歸本真,更貼近於「正常人」,會直接表示看不上其他選手、也會在歌詞里diss選手和節目組,在以往選秀節目中的各種「大忌」在《中國有嘻哈》里時有發生。

眾所周知,能成為爆款的節目一定不會全部都是正向的評價,有爭議才有熱度和進步,正是因為創新的賽制、實力顯赫的製作班底加持和選手「keep real」的嘻哈精神,再加上三組製作人的推波助瀾,《中國有嘻哈》在節目內容上才會一直保持超高的話題熱度。

題材「風口」與平台戰略的契合

《中國有嘻哈》成功的首要原因就是選中了「嘻哈」這個尚處藍海的題材,節目總製片人陳偉就曾在採訪中提到:「最大的資源砸在一個最精準的小切口上,才能產生一次爆破。」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的嘻哈廠牌從2011年開始大幅增長,2016年國內嘻哈廠牌已經超過33家,並且分布於全國各地。中國最大規模的新音樂獨立唱片公司摩登天空就是在這一年成立了嘻哈廠牌MDSK,並相繼簽下Soulspeak、陳冠希、紅花會等音樂製作人。作為一種潮流文化標籤,嘻哈涉足了潮牌服飾、滑板、街球、live

house等諸多消費領域,歐美日韓的音樂氛圍也在吸引著國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是感受到了這樣的市場變動,陳偉才決定嘗試做「嘻哈」這個題材。

另一方面,垂直細分已成為網綜市場的大勢,而嘻哈選秀網綜此前從未出現過,市場還是一片藍海,此時進入正好可以搶佔先機。而在自製網綜上一直領先的愛奇藝也有與嘻哈契合的綜藝戰略:愛奇藝一直的自製戰術思維是用頭部聚眾,在自製內容方面不求最多最全;做精準定位、精確受眾的節目。《中國有嘻哈》的2億天價製作費和「嘻哈」題材的垂直定位、精準受眾正與愛奇藝的市場戰略不謀而合。

一切彷彿是「天賜良緣」,事實也證明,愛奇藝押對了寶。節目首期播出後,吳亦凡一句「你有freestyle嗎」成了社交網路上病毒式傳播的段子。熱狗不久前曾在自己的臉書上說,連他自己都沒想到,《中國有嘻哈》竟然有那麼多觀眾在看。而且,在Youtube上,《中國有嘻哈》的相關視頻播放量達幾十萬的比比皆是,從節目中衍生出來的種種流行語更成為了兩岸年輕群體中關於嘻哈的談資,在微博上,《中國有嘻哈》參賽選手登上熱搜也早已司空見慣,甚至不時會出現「承包熱搜榜」的盛況。

站對了風口,愛奇藝收益頗豐

超級網綜《中國有嘻哈》發源於愛奇藝蘋果樹商業模型。這個模型在2015年11月由龔宇提出,是指實現同一內容IP下的多種商業模式,包括廣告、會員、電影、動漫、遊戲、電商等衍生生態鏈。

2016年10月,龔宇曾宣布2017年將砸100億元做內容,創紀錄地推出包括版權、自製、垂直等多領域的192個頭部內容,其中包括33檔網綜,陳偉負責的《中國有嘻哈》是重頭戲之一。愛奇藝出動了多家工作室和製作中心,節目播出期間愛奇藝所有的傳播資源都給《中國有嘻哈》讓路。《中國有嘻哈》作為一顆內容大蘋果,而能否做好內容,再圍繞其建立起商業生態,是檢驗愛奇藝內容分發和內容貨幣化能力的試驗田。

為了開發《中國有嘻哈》的最大商業潛力,愛奇藝進行了包括廣告、付費會員、IP衍生品、藝人經紀、直播、線下巡演等一系列內容貨幣化嘗試。

2016年底,愛奇藝成立了IP衍生品事業部,制定了「保底+分成」的授權模式,即自研品牌商標,然後將商標授權給品牌合作商,共同開發產品後收取保底授權費+銷售分成。此外,《中國有嘻哈》將頂級爆款綜藝核心內容與VIP會員付費權益相結合,服務提供模式領先行業,不僅有線下愛奇藝VIP會員拉票會,還有線上的會員專享。單是圍繞此次拉票會,就衍生了一系列線上線下的活動,參與互動不但能贏取R!CH潮牌首飾等周邊,還有機會親臨《中國有嘻哈》錄製現場。此外,節目選手在空降「愛奇藝泡泡」拉票、在奇秀直播與粉絲互動互動、加盟「尖叫之夜」演唱會公演等活動也成功點燃了年輕用戶的參與熱情和愛奇藝豐富的平台資源價值。

可見,愛奇藝正通過強大的整合能力實現玩法打通,同時捆綁優質資源,促力頭部內容互相助燃,最大化釋放《中國有嘻哈》音樂網綜IP勢能的同時,也進一步實現了對嘻哈這一青年潮流文化的有力助推。從一檔節目到一類文化,再到節目及文化形成的貨幣化矩陣,愛奇藝充分挖掘並釋放了嘻哈的內容、文化及商業價值,為行業激活IP生態提供想像空間的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文娛產業的商業架構。


推薦閱讀:

TAG:中国有嘻哈综艺节目 | 综艺节目 | 数据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