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裡面的印章:《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十幾部武俠小說中的第一部,因為小說隱約還有舊的武俠小說的影子,比如武功是分等級的,可以很清晰地分出等級來,這像極隋唐演義里的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好漢這樣的排名論高低,這其實在梁羽生的小說中也隱約有這樣的影子,但金庸的高明處在於從他開始,這種等級分明的武功水平在他這裡漸次模糊,把論斷武功高低這件事交給了讀者。
另外,由於寫這部書時,金庸的小說形式語言還沒有形成自家風格,因此大多還是梁羽生面貌的,人物臉譜化嚴重,比如男主人公就是陳家洛式的儒俠,性格不溫不火,女主角霍青桐式的,性格豪氣干雲。故事場景是江湖和朝廷相結合。出場人物眾多,於是,很多人物都沒有用足夠的筆墨去描寫,突出的人物並不多。金庸的小說中,這一部算是水平較差的,大致水平與後面的《碧血劍》相彷彿,其實,金庸的小說水平是相當高的,只是這一部的水平跟《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優秀作品差一些罷了。
(《書劍恩仇錄》的插圖)
今天我們說這部小說中扉頁上用的印章,因為《書劍恩仇錄》體量較小,只分為上、下兩部,因此,兩部書只用了兩方印章,上部用的是這一方:
(《書劍恩仇錄》里的印章)
這方印章的印文是「登山觀海」,所謂的「登山」當然指第七回「琴音朗朗聞雁落,劍氣沉沉做龍吟。」陳家洛在杭州飛來峰的上天竺與乾隆初次邂逅。「觀海」是說書中第八回「千軍岳峙圍千頃,萬馬潮洶動萬乘」,乾隆在海寧的海神廟偷祭陳世倌,又再於陳家洛相會,二人在塘邊信步觀潮。兩詞指的都是陳家洛與乾隆相會的事情。
這方印章是清代浙派大家,「西泠八家」中的名家黃易的作品,漢白文印式,字法也是典型的漢篆特徵的,一詞四字之中,三密一疏,但四字各佔地位,並不因山字簡單而縮小佔地,這民是漢印的典型章法,浙派印章的典型刀法卻給這方以漢印特徵刻制的印章增加了浙派獨有的個性,因此,我們說,浙派印章是「有個性的漢印」。黃易字大易,又一字小松,號秋庵,也是浙江杭州人,他是浙派宗師丁敬的入室弟子,西泠前四家之一,他的詩詞出於家學,精金石考據之學,書法篆隸尤精,黃易的篆刻風格醇厚淵雅,恬靜中見秀潤,他有一句名言「小心落墨,大膽奏刀」,深得篆刻三味,為後世篆刻家奉為經典。
第二方印章是這一方:
(《書劍恩仇錄》里的印章)
這方印章的印文只有三個字:「長相思」,是浙派宗師丁敬的作品,金庸指明這個印章是在兆惠黑水營突圍的下一年刻成,即是在香香公主死後。這是印章跟小說的相關之處,金庸是一個將歷史與小說互相「長相思」是指陳家洛為香香公主作的銘文。我對這個小說最後這樣安排結局,心裡存著老大的不願意。但我們不能責怪金庸,因為對於一個此前基本沒有寫小說經驗的31歲小報編輯金庸來說,出手就駕馭一部逾40多萬字的處女作,已經非常不得了了,更何況,這40萬字是1000字這樣的每次進度積累了一年出來的,更不用說這部小說當時非常流行,甚至《今晚報》的發行量也因為這部小說而大增,不管它為多少人詬病,至少在當時,也是相當成功的。
丁敬是浙派的開派宗師,中國篆刻自商璽開始,經秦漢大興,唐宋衰落,元明復興,清代又一大盛,丁敬是有清一代第一位宗師級的人物,他在印中求印發展到窮盡工藝能力之餘,以碎切刀法入印,最終以「有個性的漢印」揚名印壇,以刀立派,名列「西泠八家」之首,成為鄧石如」以書入印「之前最享盛名的藝術大師,他所創立的浙派篆刻,此後近三百年風行天下,至今仍有很深的影響。此印是丁敬的經典作品,切刀碎切而成,章法勻整,大有漢印特徵與神韻,但刀法上卻又是丁敬獨有的刀法鐫刻而成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