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本「書生意氣」的傳記,推薦給喜歡看書的你(二)

前幾天,知乎看到一個問題說網路文學算不算文學,我引用了一段梁羽生跟華羅庚的對話來回答——

有一次,梁羽生跟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相見,華認真的對梁說:「我剛剛拜讀完你的一本大作,《雲海玉弓緣》的結局很有特點,有文學價值。」

梁趕緊謙讓說:「我的武俠小說,只是通俗小說,難登大雅之堂。」

「不是!你不要客氣。」華羅庚極其嚴肅地說,「武俠小說應該屬於文學。我看它是成年人的童話。

假如有一萬本武俠小說,九千九百九十九本是壞的,還有一本是好的,這個『武俠小說是壞的』的命題就不能成立。」華羅庚肯定地說。

在他眼裡,這就像是根據數學原理,把武俠小說用統籌法優選法來進行篩選。

也並不是想去表達什麼觀點,網路文學到底算不算文學,我不知道。

大浪淘沙,以後自有論斷,現在這麼急著去下結論,沒多少意義。

只是有一點我很清楚的看到,當年華老對梁說他寫的是文學的時候,梁是受寵若驚,然後謙虛的表示自己寫的只是通俗小說,難等大雅之堂。

而現在網上的一些作者,卻還沒等別人給他們下定論,就先跳了出來,高喊自己寫的是文學,自己扛起的是當代文學的大旗。

一個謙,一個狂。

至少在這點上,梁羽生與他們,高下立判。

不過今天我要說的不是這個。

我只想接著推薦一本「書生意氣」的傳記,《梁羽生傳》。

從小到大,看過的武俠小說和知道的武俠作者都不少。

如果只論人的話,在眾多作者裡面,我最喜歡的還是梁羽生。

其他作者,我大都是先看書,再慢慢了解其人,只有梁羽生,我是先了解他的生平,對他的作品有了大概的了解後,再去接觸他的書。

他也是唯一一個,我喜歡其本人大於其作品的武俠作者。

這句話不是貶義,他的小說也很好看很精彩,只是,相比起來,他自己身上所擁有的那種劍膽琴心、書生意氣的氣質,更讓我喜歡。

市面上樑羽生的傳記也有不少,但是大都良莠不齊,沒有哪本說得上特別好。

這裡要說的這本,作者是劉維群,是唯一一本被梁羽生授權的傳記,算得上是關於梁羽生的「最為詳盡和盡量準確的研究參考資料」。

最開始看這本書還是很久很久以前了,久到還完全沒到可以分辨一本傳記寫得到底好不好的地步。

那時還是初三,剛從鄉下轉到縣城讀書,對武俠小說也是剛接觸不久,只看過幾本金庸和一些雜七雜八的小說,對梁羽生、古龍,還是處於只聞其名,未看其書的狀態。

縣城太小,沒多少書可以看,依稀記得,當在學校附近的新華書店看到這本梁羽生的傳記時,大有眼前一亮、如獲至寶之感。

只是身上沒錢,捨不得買,只能趁著課後和周末的間隙,斷斷續續的跑去書店裡站著看。

看完真有一種打開新世界大門、雲開破月的感覺。

原來,武俠小說的作者不一定懂得武術,原來,寫武俠的人也可以這麼儒雅,原來,梁羽生原名叫做陳文統,原來,他不是地地道道的香港人,原來,他跟金庸還曾經是同事……

原來,不用多麼波瀾壯闊的一生,也還是可以活得這麼恬淡完美啊。

先是少年詞人,文採風流,縱情任性。

而後轉寫武俠,筆耕不輟,詩劍江湖。

接著急流勇退,退隱江湖,寄情山水。

最後移居澳洲,風光霽月,笑談人生。

原來,世上還真有人活得自有一股「名士風流」。

作為文人,他一派儒者風範,作為武俠小說作者,他又俠名遠播。

千古文人俠客夢,他可以算得上這裡面,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吧。

他以筆寫我心,筆下的人物,也大都是帶有「名士」的風采。

比如最典型的,《萍蹤俠影錄》裡面的張丹楓,就是這樣的一個「完人」——

「文武雙全,豪邁脫俗,傲視王侯,糞土功名,頗似清代第一詞人、相國公子納蘭容若。

對酒當歌,離世異俗,令人想起同樣善哭縱酒的魏晉名士阮籍、嵇康,卻又沒有他們的消極避世。

情願拋棄榮華富貴,將祖傳藏寶地圖獻於明朗,其胸懷膽識,堪與《虯髯客傳》中那個獻寶以助李世民的虯髯客媲美。」

時隔多年,已經完全記不得多少他小說的內容,對他小說的風格,卻還印象深刻。

他的武俠小說,怎麼說呢,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較大,帶著章回體小說的一點韻味,裡面的人物大都有中國式的名士氣味,愛吟詩作詞,至於故事情節,則變化比較少。

「以俠勝武」,是他的一個基本觀點,也是他寫武俠的基本出發點,所以他的小說善於跟歷史切合,特別是講述明末清初天山一脈的那最有名的幾部。

只是當時的自己,還屬於好奇的年紀,對於書中那些家國大義沒多大的關注,更關注的是人物關係、故事走向、武功高低、情節離奇等東西。

幸好現在重看,也為時未晚。

這本書裡面最愛看的內容,還是他開始寫武俠小說時的那段佳話——

一場在澳門舉辦的驚天動地的比武,迎來了武俠小說兩位開山立派的大師。

1954年 三十歲的梁羽生,被羅孚說服,決定創作武俠小說。

19日,《新晚報》預告「本報增刊武俠小說」。

20日,《新晚報》發表《龍虎鬥京華》,署名「梁羽生」。

一年後,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開始連載《書劍恩仇錄》

……

一時洛陽紙貴。

這兩部小說,先後在全香港都引起了轟動。

金梁之名,無人不知。

兩個武俠宗師,就這樣誕生了。

而梁羽生,比金庸還早了一年開始寫,說得上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瑜亮之爭、瑜亮之交,都是能夠燃起少年熱血的東西。

兩個人的交集,一直是我很感興趣的部分,總是翻來覆去的去書里找尋,有關二人在一起的描寫,可惜著墨不多,只得作罷。

其中有一點倒是引起了我的關注,就是下棋。

金梁二人都是棋迷,金庸喜歡圍棋,梁羽生則更喜歡象棋。

後者對於下棋,簡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對各種名家棋譜如數家珍,而且無論走到哪裡,只要遇到了棋手,都要跟人擺上兩局。

在報上他也經常寫一些棋話,以武俠和評書的風格,來講述一些棋賽棋評,他文史知識豐富,文筆精妙多變,寫的這些雜評,一點也不比武俠小說遜色。

有樣學樣,我也對下棋來了興趣,經常在下完晚自習的睡前,跟同學下上幾局。

只不過,這個愛好太耗費精力和時間,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了。

這本傳記對我影響最深的,還不是這些。

也不是讓我了解了這位武俠作者的生平,不是讓我知道了他寫武俠小說的來龍去脈,不是讓我明白了這些武俠小說背後的故事。

而是另外一件事——對聯。

梁羽生非常酷愛中國的對聯藝術,在他擔任《新晚報》的副刊編輯後,曾經專門開了一個「一日一聯」的小專欄,徵求各種妙聯、怪聯和趣聯,並親自撰文加以評點。

後來,他把自己在報紙上連載的聯話,以及自己一生收集的各種對聯,結集出版了一本書,叫《名聯觀止》。

小時候,對詩詞歌賦本身就容易著迷,受他的影響,我也開始對對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很長一段時間,我費盡心思的去找尋一切跟對聯有關的書刊雜誌,一找到好的對聯,就欣喜若狂,甚至認認真真的摘抄和背誦下來。

什麼上仄下平啊,什麼集字聯啊,什麼千古絕對啊,什麼大觀樓第一長聯啊,什麼孫行者胡適之啊,什麼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啊,什麼此意平生飛動臨流可奈清癯啊……

很多經典對聯,到現在都可以倒背如流。

當時就很想看他這寫的那本《名聯觀止》。

可惜,能夠看書的渠道太少,無論通過什麼途徑,也就只能就去各個能找到的書店和圖書館碰碰運氣,而這本書本身就沒怎麼出版過,所以一直不得一見它的蹤影。

為此失落了好久。

直到後來讀大學,才在圖書館裡看到一套上下冊的《名聯觀止》。

時過境遷,當時的自己於對聯已經沒有了當初的熱情和執著。

不過還是借了回去,認認真真的看完,雖然看的時候也津津有味,但不會如小時那樣,興奮得難以入眠了。

卻還是會有一種親切之感在其中,就像與小時候的自己重逢。

在寫這篇文的時候,我又去京東搜了一下,發現梁羽生的《筆花六照》和《名聯觀止》兩本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了一套新版,裝幀非常精良。

初中的時候看不了,高中的時候找不到,大學的時候看了卻沒買。

這次我再也不可錯過了,就直接拍了下來。

昨天拿到了書,真是感慨。

放在床頭,睡覺前、起床後,想看的時候隨便翻看一兩段,也算是對少年時候自己的一段交代了。

以前痴迷的是對聯的精妙,現在卻更喜歡梁羽生那平淡的點評。

不禁想,要是現在的我,能夠寄回去一本書給到少年時代,多麼希望是這本《名聯觀止》。

一千多頁,厚厚的猶如辭海,承載了少年時候的我多少期許啊。

這本傳記裡面,還有很多關於他的細節,我就不一一細述。

2009年梁公去世的時候,我未能好好的寫一篇文章紀念他,一直感到遺憾。

所以在這裡就想,給大家推薦一下他的傳記,略作彌補。

他曾為自己撰寫了一副對聯——

俠骨文心笑看雲霄飄一羽,

孤懷統攬曾經滄海慨平生。

此聯既含有書的名字,又在聯尾暗嵌自己的名字,還在裡面內嵌了自己的原名,是他一生淡泊名利的寫照。

我更願意取《萍蹤俠影錄》里的一個回目來形容他——

名士戲人間亦狂亦俠,

奇行邁流俗能哭能歌。

亦狂亦俠,能哭能歌,這本《梁羽生傳》推薦給你。

雪泥鴻爪,流風遺韻。

文心俠骨,劍膽柔情。

希望你也有所感悟。

==========================================

最近申請了一個公眾號。

閑時觀影,胡亂翻書。

微信搜索,秋葉掉落在樹上

恭候大駕~

==========================================

點擊下面鏈接,閱讀第一篇。

這兩本「書生意氣」的傳記,推薦給喜歡看書的你(一)


推薦閱讀:

梁羽生:是是非非,要待江湖後世評
梁羽生在武俠創作中的地位是否被高估?
如何評價蕭逸武俠小說《飲馬流花河》?
梁羽生的小說《雲海玉弓緣》中,雲海和玉弓分別代表什麼?
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等武俠作家筆下的人物組cp會擦出怎樣奇妙的火花。?

TAG:武侠 | 梁羽生 | 武侠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