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屠永凱|結核病防治,是一個值得做大的平台

四 三 四

這是一次曠日持久的

尋醫之旅

曄問

問尊嚴,問名聲

問靈魂,問態度

……

READ ON「

屠永凱

結核病防治

是一個值得做大的平台

人 物 介 紹

屠永凱,男,醫學本科學歷,醫學學士學位,副主任醫師,中國防癆協會會員,安陽市醫學會呼吸專業學會第三屆委員會委員,現任安陽市結核病防治所副所長。從事結核病臨床診治工作二十九年,期間在北京胸部腫瘤結核病防治研究所(北京胸科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急救中心進修學習,曾任住院部主任多年。具有診治各型重癥結核病的豐富經驗,尤其擅長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結核性胸、腹膜炎;耐葯肺結核病。發表論文十二篇,連續多年被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2010年被安陽市醫師協會授予第四屆「安陽優秀醫師獎」。

採訪筆記

他出生在河南安陽湯陰縣,從小就聽父親講「岳母刺字」「大鬧朱仙鎮」「十二道金牌」,離家一里地的岳飛廟,是他和同伴玩耍之處,小時候他經常這樣問自己,要是在岳爺爺身邊,是做使大刀的王貴,還是使雙鐧的牛皋,「岳爺爺是帥才,咱做馬前卒就行了。」

河南省安陽市結核病防治所副所長屠永凱,副主任醫師,分管臨床,檢驗,影像,醫教,葯械等工作。

事實上,他做了三十年的結核病防治,堪稱安陽公衛系統的馬前卒,他所在的市結核病防治所,一直走在河南省結核病防治工作前列,通過幾十年努力,安陽市的肺結核病患者登記管理率、全民結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率等指標處於全省領先位置。

數據背後的付出是艱辛的。「大疾控,每座城市都少不了這樣一群人,一旦有疫情,就是軍令如山,沒日沒夜地撲上去,而平時要做的就是防治和宣教。」當年非典,他連續49天不回家,而剛開始接觸肺結核防疫時,他和同事們下鄉,去工廠,監獄,學校,帶著X光機,穿著15斤重的鉛衣,每天幾百個的體檢,他沒說過一句抱怨。

「有人問,圖什麼呢,沒名沒利,疾控的醫生不比醫院的醫生,成就感並不能很快體現。」他坦言,他這一代人,有盡人事知天命,隨遇而安的宿命感,「事情都需要人去做,更何況,我們防治所除了防,還有治。當看到病人痊癒,這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是千金不換的。」他的病人大多來自市縣區醫院間的轉診和主動發現,一年有兩千多例。

「疾控主要還是靠政府,政府是主導,我們經常遇到的一些困難,就來自政策不明朗,結核病防治規劃指南規則用了近十年還在用,我們希望政府和社會的投入,希望進一步加強老百姓的觀念轉變。如此,就真能做到防治,有句話說,防可以救一大批人,治只能救一部分人。」

他擔心的是,一個傳染源可以一年傳染二十個健康人,而且耐葯病人有增加趨勢,很多時候有心無力,「消滅結核病,的確是一個美好的夢想,好在,我們沒有停止過努力,每年近百場講座不是虛的。」他說,剛工作那會,一戶家庭,祖孫三代都是結核病,因病致貧的情況常見,而現在幾乎不見,這幾十年的努力,終於有了成果。

我體察到了他內心的快樂,在他帶我們參觀榮譽照片牆,在他頂著烈日帶我們看新裝修好的單位的露台涼亭,還有開始運營的新電梯。「防治所是一個平台,將來我們會有新的行政樓,會有強大的遠程會診,還將有肺專科醫院,我相信,到我退休前,一切都會有的。」

北京,上海的同行,他並不陌生,他說,好多年前,有過在大城市求學的經歷,「最終沒留下來,那段時間,讀的最多的書是,《西西弗神話》。」

我知道那個隱喻。我想,當年他如同日復一日滾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會想到自己的工作某種程度上是不是一樣。但是,三十年後,他已經等到了水落石出。

如今,他已經釋然,在水庫釣魚的時候,他全然不記得歲月的沉重。我對他說,江湖問路不問心。你已經在歲月的大湖裡投下一顆顆石子,恐怕還真不是問路,而要留片片真心。

1.結核病並非消失不見

「我們這裡負責安陽市所有的結核病的防治。」安陽市結核病防治所副所長屠永凱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已經在防治所工作了29年。

1993年建立病區,從9張床做起。目前安陽市結核病防治所有兩個住院病區,一個門診部,一個檢驗科,一個影像科,兩大主要業務,預防和治療。這些成績,在屠永凱眼裡是令人欣慰的。

「我們這一代人知道肺結核,多是從魯迅小說里的人血饅頭開始,老師當年講解,華小栓得的就是肺結核,也就是癆病。咳嗽、吐血,死亡——舊社會醫學不發達,肺結核又具有傳染性,多數人不治身亡。」

據屠永凱介紹,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結核病早已不像過去那麼可怕,但也並非消失不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前幾年一直還是全球結核病高負擔排名第二的國家,現在也是排名第三,排名第一的是印度。

據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年度報告顯示,全球新發兒童結核病患兒約100萬例,中國新發兒童結核病患兒約7.5萬例。

我國對結核病的重視始於解放初,也就是20世紀中葉,國內建立了一大批結核病專科醫院,文革時期,全國的衛生防治工作陷於停頓,改革開放後,國務院於1979年通知在全國各地全面新建或恢復結核病防治機構,很快幾乎每個省、市(自治區)甚至縣都建立了結核病防治所。可到了1980年代後期,因受經濟因素的影響,結核病防治機構大多萎縮或發展不前,結核病捲土重來。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全國展開了結核病防治機構的大調整。絕大多數結核病防治所被一分為二,結核病的預防與控制部分歸屬 CDC (疾病控制中心),國家投巨資予以支持。結核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得以大力加強。

河南省安陽市是具有500多萬人口的大市,安陽結核病防治所是安陽市衛生計生委直屬全供事業單位,市級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負責全市結核病防治規劃制訂實施、疫情監測、防癆宣教、縣區督導、科研培訓等工作。連續兩次被衛生部授予「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先進集體」,連續多年被省衛生廳授予「河南省結核病防治工作先進單位」。

2011年,屠永凱從住院部主任升為副所長,雖然現在著手管理,但是業務從沒放棄。「結核病人疫情通過國家的一系列措施,雖然呈下降趨勢,但是耐葯呈加重趨勢。一旦耐葯後,傳播的種子也是耐葯的。消滅結核病,依然任重道遠。」

2.玉米地里的醫院

「搞肺結核是需要勇氣的。」屠永凱表示。

1966年,屠永凱出生在安陽湯陰縣,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故鄉。他出生在一個衛生工作者的家庭,父親是搞臨床藥學的,母親乾的是臨床護理。

屠永凱的從醫之路來自父母的引導。「他們非常敬業,從小印象就是,父母經常半夜出急診。有一年冬天特別冷,我才四五歲,父親出差了,夜裡醒來,我媽不知什麼時候也不在了。一摸身邊沒人,心裡就怕了,眼淚也淌下來了,胡亂穿上棉襖棉鞋就往外走,一路走一路嗚嗚地哭,找媽媽。我們住的家屬區離醫院病區只有幾十米遠,我媽正在醫院參與急救呢,聽到哭聲,趕緊跑出來,一把把我摟到懷裡,說,不哭不哭,媽媽在。」

屠永凱一直記得那個撲在母親懷裡大哭的場景,後來他做了醫生以後,才真正理解這份職業的責任以及必須承擔的付出。他也能體會到父母對這份職業的幸福感:「咱們住的都是一排平房,經常打開門,地上擱著一捆青菜,幾個雞蛋。父母在路上遇到熟人,對方說我這個病是你治好的,拉著手說感謝的話,我也跟著心裡一熱。後來我們幾個孩子,除了我,弟弟妹妹也是從醫,妹妹是眼科醫生,弟弟是放療科醫生。」

1983年,屠永凱高中畢業,考入衛校,讀的是公共衛生專業。「所學的課程和臨床專業一樣,但是畢業後卻分配到這裡,剛開始內心很失落,只能服從分配。」

參加工作後,1991年屠永凱在北京胸科醫院呆了三年,專門脫產學習結核病防治,也拿到了較高的學歷。1994年,他從北京回來,就一直留在安陽結核病防治所。「回到安陽,之前失落的感情隨著時間已經慢慢平復。我父母說,在哪裡工作都是一樣治病救人,需要的工作總要有人來做。那時候,結核病防治所成立也不久,但結核病防治為核心,30年這個主題沒改變過。」

屠永凱參加工作的時候,結治所新址剛剛建立一年,周圍是一片玉米地。只有一個門診,病房都沒有。「因為是傳染病醫院,所以距離城市遠一些,在整個城市的最北部,開始主要是發現結核病和宣傳防治,後來老領導說要發展,就要建立自己的病區。他的眼光長遠,才有現在的防治所。」

開始幾年,屠永凱和同事們天天拉著X光機器,去學校、工廠、監獄,一天最多要檢查700個人,穿著15斤重的鉛衣,汗流浹背。「剛工作那會,一個人有結核病,祖孫三代都是結核病,因病致貧,一家子都貧困。現在這種情況幾乎絕跡了,這是通過我們的宣傳防治,這幾十年的努力,值了。」

3.結核病的防治

河南省是全國肺結核病負擔重的省份之一,安陽結核病防治所的結核病人,大都來自轉診和主動發現。「結核病人都要求轉到正規的專業機構來治療。如果病人有複雜的併發症,我們先行控制處理後再轉到綜合醫院,病人穩定後再轉回來,這叫雙向轉診。」屠永凱表示,結核病人一般住院一個月左右,也會產生很多併發症,如胸腔積液、腹腔積液等,還有常見的擴散性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但很多病人不需要住院,只需在家裡服藥、觀察。「四分之三是門診治療,醫生定期隨訪複查。防治所要求每一個醫生只要首診接了這個病人,接下里半年到一年都由這個醫生負責,這樣一是觀察病情方便,二是也和病人建立感情,三對將來預防複發治療打下一個基礎。

每年9月份開學,安陽市結核病防治所就要進入臨戰狀態,必須要對入校新生逐一進行結核病篩查。「控制一個傳染源,就能拯救很多人。」

去年在轄區學校發生過一起結核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起來並不簡單。

「通過疫情報告系統,發現一個學生有結核病,就去學校做篩查,按照標準流程檢查。雖然是突發事件,但處理得很好。」結果是令人滿意的,但過程十分辛苦。屠永凱解釋,一個學生說有結核病,家長是不相信的,只能拿數據反覆跟家長溝通,先去學校給老師講,再叫來家長,如果家長有什麼問題,可以現場解答,去的都是經驗豐富有資歷的專家。

「發現病例以後,要求老師負責晨檢,孩子每天早上找班長記錄是否有癥狀,因病外出後也要登記。對篩查出來的師生做一些預防用藥措施。目前正在做一個軟體,對孩子做動態觀察,從初中入校開始的PPD皮試檢查情況,到高中,再到大學,然後做比較,防治不是看一天兩天,而是看十年二十年,是一個長遠的過程。」

屠永凱坦言,有些基層醫生認為,只要痰里查出結核桿菌才可以診斷結核病,但其實不是,要確診還得進行培養,包括分子快速檢測,也是通過查DNA片段確診,比如目前使用的GeneXpert分子診斷平台等。所以現在需要扭轉醫生的陳舊觀念。有三分之二的病人要通過臨床診斷,即通過病人癥狀、體征、輔助檢查等綜合情況醫生才能做出診斷,一項一項往外排,最後確診。

「目前國家對於結核病診斷的指南要求還不全面,一個標準用近十年不變,實際診斷起來操作不完善,而我們必須在一個體系之下才能診治,所以導致基層的診斷很困難。我們是一級醫療機構,但對於安陽市來講,就這一家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

在屠永凱看來,國家目前對結核病防治是三位一體模式,主要內涵是,防治所就只做「防」,「治」交給定點醫院,設想是很好,但必須有國家的大投入。河南省從實際情況出發,形成了目前的三種模式,一種是獨立的市防治所;二是以結核病防治所為基礎,成立當地的治療醫院;三是合併,防和治分開進行。「我們一直堅持獨立的結核病防治所。」

每年3月24日世界結核病防治宣傳日,全國大力宣傳結核病防治工作。平時屠永凱也會帶著團隊,去電視台宣傳,甚至年內計劃做一百場結核病防治知識進校園活動,宣講預防知識。

「我喜歡講課,就是太忙,現在主要和下面的醫生一起講。宣傳預防知識很有必要,新來的那些病人家屬,已經會主動向我們申請佩戴口罩預防結核病。同時我們也會定期和家屬開醫患座談會,觀念的改變,我們用了三年。」

屠永凱承擔的公共衛生這一領域,在常人看來是無名無利,所有的付出得十年二十年以後才能看到效果,不像做手術,一下子病好了,病人立馬感謝你。「榮譽很少,擔子很重。公共衛生事業是吃力不討好的事,要耐得住寂寞,」

他還記得那一年非典的時候,全國陷入恐慌,安陽的地理位置特殊,處於無序的狀態。整整49天,他一直在單位里值班,「看似平安無事,沒有疫情,但防疫工作是必須得做的。我們這樣的公共衛生單位,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口述實錄

唐曄:公共衛生領域的醫生該怎麼做呢?

屠永凱:在基層做防疫很苦,公共衛生的醫生不好做,所以,一是要甘於付出能吃苦——我們壓力比較大,很多領導不清楚防治是怎麼回事,以為很簡單容易,出了問題才是大事;二是耐得住寂寞多做實事;三是及時掌握相關政策——和治療相比,對於政策的把握更重要。

唐曄:您現在會對所做的事有抱怨嗎?

屠永凱:不會抱怨。我在這塊待了近三十年,對情況也比較了解,事情雖然不容易做,但沒有人做怎麼辦呢?總得有人去做,哪怕百姓不理解,自己與名利不沾邊。

唐曄:近年來,我國結核病人數量有沒有增加?

屠永凱:國家整體疫情逐年呈下降趨勢,因為宣傳加強了老百姓防治意識,政府相關單位的投入,設備的改進等原因,但結核病的耐藥性近年呈增強趨勢,因為治療的葯就那麼幾十種,不合理用藥等因素影響導致耐藥性。總體是變好了。

唐曄:您希望未來結核病防治怎麼走?

屠永凱:第一,主要還是靠政府,政府是主導,我們經常遇到的一些困難,來自政策不明朗,規劃指南用了近十年還在用,這叫刻舟求劍;第二是政府和社會的投入;第三是加強老百姓的觀念轉變,防治意識。如果能做到這三點,就真能做到防治,有句話說防可以救一大批人,治只能救一部分人。一個傳染源可以一年傳染二十個健康人,很多時候有心無力,這麼多傳染源在社會上走,我們又不可能把他們關起來治。

唐曄:在北京的三年,您的收穫大嗎?

屠永凱:收穫太大了。到一個國家級的醫院,眼界大開。北京胸科醫院的許紹發、李亮院長、馬嶼教授都是我的老師,有時候開會見到他們,都感到非常親切。

唐曄:近30年,您的收穫是什麼?

屠永凱:鍛煉了自己。開始對醫學的認識比較粗淺,到現在是喜歡研究結核病防治。2011年我擔任副所長後,考慮的寬度和深度都不一樣了,要考慮整個所里提高醫生的業務水平,和綜合醫院、科研單位聯絡合作,需要操心的多了——管好醫生,制定規則,大疾病控制等等。

唐曄:有時候會和老同學比較嗎?

屠永凱:如果不是為了疾病控制這塊,我早就不幹了,工資待遇甚至比低我幾屆的同學比起來要低很多。現在以我的資歷離開結防所轉入醫院是很簡單的,但在這行幹了近三十年,割捨不了這份感情。我如今五十多歲了,沒有那麼多慾望,有點空的時候我愛在河邊釣魚,靜下心來想一些事。

唐曄:結核病會複發嗎?

屠永凱:會,不能終身免疫,有可能終生潛伏,也有複發的情況。

唐曄:您現在還有沒有夢想?

屠永凱:消滅結核病傳播的確是我們的夢想,但它需要全社會的努力,不是一個小單位一個小機構可以做到的,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扎紮實實做好基礎防治工作,影響周圍的人改變觀念,增強結核病防護意識。唐曄您對未來有什麼期待嗎?屠永凱做好本職工作,做好上級的參謀,利用資源把隊伍壯大,都是我對未來的期待。現在隊伍處於青黃不接,如何把人才留住——我一直在想辦法。

唐曄:您覺得結核病防治的發展空間如何?

屠永凱:結核病在以前是誰談誰煩,因為是傳染病,但現在領導意識到,這其實是個大平台。但要把平台做好,遇到兩個主要的問題:一就是政策不明朗,二是社會如何投入。醫改還在試水期,接下來怎麼走,還得一點點摸索。

唐曄:您認為,醫學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屠永凱:為人民服務,為老百姓做實事。

採訪/唐曄 編輯/子明


推薦閱讀:

燒檀香對人體有害嗎?
如何避免「每逢佳節胖三斤」?發生後如何補救?
減肥不知如何下手,跪求減肥方法?
【生酮記錄】第二個月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