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大燜鍋:NBER 國家能力的起源 by Acemoglu and Robinson

北京歌手張薔,中國樂壇80年代全民天后。

唱片銷量超2000萬張。張在2013年加盟獨立唱片公司摩登天空。

圖片來源:YYQ音樂圈(yyq.cn)-音樂社區 百萬正版音樂消費者聚集地

一起聆聽張薔演唱的《夜貓》

這歌愛聽不愛聽 不重要 但這節奏和旋律一起來 你就濕了

這他媽哪是歌兒 這分明是童年

論文鏈接:The Emergence of Weak, Despotic and Inclusive States

這是論文大燜鍋的一篇推送

由Daron Acemoglu和James A. Robinson教授合作撰寫的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最新工作論文「The Emergence of Weak, Despotic and Inclusive States」從國家與社會動態競爭的視角探討了國家形態與國家能力的演變過程。現代國家在制度形態以及國家能力等方面均呈現出了巨大的差異。既有研究從自然資源稟賦、外敵威脅以及經濟活動形態等多方面進行了解釋,但許多在以上各方面均極為相似的國家卻依然踏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基於此,本文嘗試從國家與社會動態競爭的視角來解釋為何國家制度以及國家能力會朝不同的方向演變。

2017年新專輯《北京女孩》,封套設計具有濃重中國80年代風格

作者首先以歐洲國家為例介紹了三種不同類型的演變路徑。普魯士、瑞士和黑山在地理、文化和歷史方面均較為接近,但普魯士在19世紀演變成為軍事力量強大的君主制國家,瑞士則在1848年完成制度改革成為由多個獨立州組成的聯邦制國家,而黑山從未建立起有效的國家權威。作者提出是這些國家初始的細微差異導致了後來不同的演變路徑。普魯士的容克階級(Junker)壟斷了大量自然、社會資源,正是這一精英階級的絕對優勢導致了後來普魯士向軍國主義發展;瑞士的農民享有更多的自由,許多獨立的小城鎮是經濟的重要支柱,這有利於瑞士在國家和社會間達到平衡發展;黑山的宗族力量過於強大,牧民文化非常盛行,這導致後來國家無法樹立權威。

通過以上的例子,可以將作者的觀點總結為:國家與社會之間的競爭是推動制度變革與國家能力發展的主要因素,而初始條件的細微差異會通過其後的動態演變被逐步放大。當國家力量壓倒性地強於社會力量時,國家形態會往專制方向(Despotic)發展,但此時的國家能力是有限的,因為國家不需鍛鍊出強大的國家能力就能制服社會力量;當社會力量(例如社會規範)強大到足以抵制國家的強制性力量時,國家形態會往弱國家(Weak)方向發展;當國家力量與社會力量相匹敵時,這會誘使雙方都努力使自己的力量更加強大,從而導致轉型為包容性國家(Inclusive)並實現最強大的國家能力。

作者通過建立一個精英與平民之間的動態競爭模型來刻畫上述邏輯。模型中核心的一點是,作者假設了對國家或社會力量的投資存在規模經濟。如此一來,初始力量較弱的一方就會面臨更高的投資成本,這使得模型能夠達到以上三個穩定的均衡狀態。在完成模型推導之後,作者再次運用本文的分析框架重新解讀了古希臘時期各城邦後來不同的發展路徑。

廣受歡迎的知乎專欄「論文大燜鍋」每日推送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及自然科學期刊最新內容。本帳號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陳碩教授及其團隊負責。歡迎媒體及學界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聯繫郵箱paperexpress@sina.cn。

推薦閱讀:

中國的硬通貨是什麼?
是否10年來世界範圍內極右翼在復甦?為什麼?
伊朗是民主國家嗎?
為什麼很多國家反華?
如何看待「九月三日因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年紀念,三天不要買日本東西」?

TAG:国家 | 社会 | 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