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如何提升思維層次

之前,分享了一篇文章加班越多,產品經理的能力提升越快嗎?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引發了各路大神精彩討論以及經驗分享,最終根據網站上投票結果,自發性加班和項目情況特殊時間不足,是加班最高的兩種情況。

然而,我的出發點不是這個啊......是「加班&能力」,不是「加班的原因」啊......

根本,不在於你能力牛逼,你就不用加班,也不是你能力差,就一定要加班,而是通過加班你能收穫到什麼,加班之於個人的提升,也是責任態度的表明。

接著,一個非互聯網朋友,轉發並評論了我的文章!引起了我深入的思考。

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產品經理如何提高思維層次!

為什麼思維的層級、角度很重要

我去問了一下這個朋友(S哥),我說,你為啥要這麼想。

他說:咱倆角度不一樣,你就願意從一個角度去看問題,然後接著這個思維直接順下去,而我們這裡喜歡從多方向、多角度、多維度去分析問題。所以產生了「差異」,這些都是你沒想到的地方,把這些你沒想到的聚合在一起,你就有了提前規避問題的能力。

我有些沒聽懂

他說:發現問題是一種能力;在這之上解決問題,又是一種能力;除此之外,形成解決問題的規範,防止再次出現,又是更高層次的能力;最後,當你能夠提前制定方法,規避這類問題的時候,才是你的牛逼。說是一回事、拿方案又是另一回事、執行更是靠後站,你不能總是將這些混為一談,關鍵在於落實到位,畢竟理論要結合實際。

用一句成語來形容,茅塞頓開。事務的兩面性,就這樣讓他隨隨便便說出來,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多去考慮、接納新思維,比閉門造車、突發奇想來的更直接。

現在說,產品經理就是來解決問題的,你還覺得很厲害么!哈,層次決定未來

你在工作中都關注了什麼?

作為執行層的產品經理,我每天都要沉浸在老闆、同事、用戶的需各類求當中,他們提出了一個想法並決定去做的時候,我得去想辦法去給他落實到地...之後還要與技術同學溝通實現,配合文案、運營、客服等等。一個又一個循環,我到底在幹嘛?

上述,我想作為一個1年左右的產品經理,應該很能體會到這種心情。我們每天都在關注這些細枝末節的事務,這類工作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讓我們不斷的深陷其中,無力再干其他的工作,因此等到工作都熟悉起來的時候,就是提升起來越來越慢的時候。

可是,這些工作已經成為了工作職責,我們每天必須要關注這些內容,討論、方案、流程、實現等,只能通過不斷優化工作模式,提高處理工作的效率,將這些本職工作做好、做的更加完美。等到事後,我們回過頭來想,這些真的需要牽涉那麼多的精力么?就不能在此基礎上,更快速的提高么?。

我想這些都是可以的,在於轉變你的關注點和思維層次

1、發現問題,重視問題

這句話,對於產品經理,可以理解為「發現需求,重視需求」。作為產品經理,我們在日常中,必不可少的會發現各類的需求(之前居然有人問我,做產品經理,沒有需求了該怎麼辦),需求是源源不絕的,關鍵在於我們需要從需求中,要找到問題的重點。

比如:核心用戶A,希望增加一個功能,反饋至老闆,老闆覺得不錯,拍板就做,這時,你該怎麼辦!是直接按照要求去實現,還是先去分析下內在因素、使用場景、同類對比、功能替代、功能開發優劣分析等等,你去想了這些問題,就會逐步的將這類問題重視起來,更能深入的去思考產品的不足,然後,進一步提高產品的體驗。

發現問題很容易,誰都能發現,同事、老闆、用戶,各類問題、各類需求,你得有選擇的將其中的重點標註出來,絕對不能為了20%的捨棄掉80%的用戶。重視問題,要學會將產品進行定義,並根據這個定義(定義需要和老闆進行溝通,從產品方向的角度切入,根據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點,將重要的功能確定),標出優先順序,這樣由高至低就有了一個標準,你的分類也就變得容易,否則問題全憑感覺分類、標註優先順序,造成功能開發資源浪費,得不償失。

2、學會方法,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是產品經理日常性的工作,一切面臨著未知,不過有的人解決問題得心應手,有的人解決問題蹩手蹩腳,同樣一個問題,有人1天解決並安排妥當,有的人一周才能完成一個方案的制定。差距就是這樣產生的,會的人就是能找到正確的方法。

那麼如何找到正確的方法?(具體的操作,會在之後的文章,從頭詳細說明)

(1)學會找資源,和產品經理有關的工作,比如老闆讓我做數據埋點,常用:知乎、人人社區搜索一下(原諒我資源的匱乏),先找個大概的方向,關鍵詞,核心內容,然後根據這些進行百度搜索,利用高級搜索方法,進行精確查找(例「數據埋點」 site:woshipm.com),不懂的同學可以自行百度一下,這種方式可以提高搜索能力,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識。這個時間耗時最長,可能佔據50% 以上的時間。

(2)學會資源整合,查到了很多的信息,我們把重要的內容和方法記錄下來,可能會產生多種的方法,然後在每一種方法中,加入對應的實現方式和所需資源,形成2-3種你認為可行的實現方案,或者只有一種可行的,最後,根據你所查到的所有信息,向這個可行方案中補充,達到你能滿意的底部。這個時間相對快了許多。

(3)根據方法,執行方案,我們有了可行的方案,就要進行評審,找到老闆或者相關成員,討論實現的可能性,通過後,就按照這方案上面的步驟一個個執行下去。出現了問題,隨時重複上面的步驟,等到最終一套流程執行下來的時候,就是你掌握這類方法的時候,以後相關的問題就是觸類旁空。

我現在依然在這個階層,正在向第三個層次努力。

3、問題記錄,形成規範

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也按照方法解決了問題,但這只是解決了一個問題,如果下次出現,沒有一種機制來保證問題能夠迅速的解決,到時候又會出現上一種情況,屆時又變得手忙腳亂的,還需要依據印象,重新找出方法,這又是二遍工。

所以形成一套規範流程對於企業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這套流程,需要產品經理通過自身的經驗,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建立起來。有了規範,方便後人借鑒,有了制度,形成標準流程。對於個人而言,這有助於思維框架的拓展,通過方法的形成,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產品體系,更有助於記憶,因為這是你創造的。

規範的制定,離不開以下3點:

(1)一套完整的操作方案,包括:流程模式、人員配合、資源協調、責任分配,工作重點詳細說明等,有些類似應急預案,當問題出現,可以拿著這套標準流程,進行作業。

(2)系統的培訓,你解決了問題,你作為牽頭負責人,需要將經驗推廣至大眾,所以要對相關專業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對非相關專業的人員,進行理解上的培訓,讓所有相關人員心理對於這件事有足夠清楚的認識。

(3)定期的回顧與修改,問題都是與時俱進的,方案也會老化過時,因此,隨著產品經理能力的提升以及經驗的上漲,對於不合適的流程規範,要定期的指出,並協調相關人員進行修改,通過回顧或者分享,找出更多的問題,強化自身思維邏輯,提高核心競爭力。

4、預見問題,規避問題

這個就需要更多的產品思維了,我們在設計產品中,都會不免提到「方向」這一次,也就是我們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我們的產品是怎樣定位的,未來將要到哪裡去(我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這裡該怎麼樣,我不知道,但肯定涉及到戰略層次上的東西,這裡也不做深入討論。

我想說的是,我們在做產品的時候,有一個大方向,這是整個公司的命脈所在,而我們作為執行層面的產品經理也需要一個小的方向,這個方向指引我們去預見一切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我們去實現一個功能,往小了說要考慮各種情形下的操作,往大了所要有未來功能上的聯繫(這裡指的是功能上的埋點或是預見可實現的功能),我們帶著這些意識來做產品,走一步多想幾步,不斷鍛煉自己對產品方向上的把控,真到了產品方向出錯的時候,你可以站出來提供可執行的方案。

我們很多情況下,無法主動的敢於產品的進程,因為那是管理高層制定的,但我們要想到如何去規避他們所不正確的地方,他們能夠指出清晰的目標,卻不能確定一條筆直的道路,這就需要我們在路上,撥開迷霧,看清坑,即使我們不得不跳進坑,那也能有個心理準備,知道坑有多深,該怎麼爬出來。

如果你問我,說了這麼多該怎麼做!隨便找個人,和他聊聊關於產品上的問題。

就這樣!

作者:朴老師,微信號:DY402122152,項目型產品經理,主做企業級服務軟體,愛思考、愛學習,愛交流,歡迎各位留言建議。

推薦閱讀:

HR老說的「產品思維」
產品設計應該遵循怎樣的邏輯?

TAG:产品经理 | 思维与产品设计 | 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