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悟 道德經 第67章 三寶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恆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舍其後;且先,則必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如以慈垣之。

流行的註解:

天下人能說「我道」偉大,不像任何具體事物的樣子。正因為它偉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體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個具體的事物,那麼「道」也就顯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寶執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愛;第二件叫做儉嗇;第三件是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有了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儉嗇,所以能大方;不敢居於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為萬物的首長。現在丟棄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丟棄了嗇儉而追求大方;捨棄退讓而求爭先,結果是走向死亡。慈愛,用來征戰,就能夠勝利,用來守衛就能鞏固。天要援助誰,就用柔慈來保護他。

相對性之真解:

天下都說我的道包含一切,因包含了一切而沒有與我相似的類別。只有沒有相似的類別,才能包含一切;如果有相似的類別,那就不能包含一切了。

我有三個寶貴的方法,通過執行它們來保全我的「大」。一個叫「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受到減少」,一個叫「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超標」,一個叫「不敢在天下平衡時先妄動,而打破平衡」。

一個人「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受到減少」,所以就能有勇氣;「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超標」,所以能擁有廣泛的類別;「不敢在天下平衡時先妄動,而打破平衡」,所以能使事物類別不斷演化。

如今捨棄他的「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受到減少」,而勇於違逆自然法則;捨棄他的「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超標」,而偏執於某些類別;捨棄其「在平衡被打破後去恢復平衡」,而去先破壞平衡,那麼必定會被自然法則消滅的。

一個人「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受到減少」,憑藉這點,就能戰勝與其相對的屬性的侵略,用來守護自身屬性的含量則能穩固。

天會創造相對的屬性,憑藉「慈」來保衛它的含量。

相對性之真悟:

天下皆謂我道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包含一切。是相對的「全集」。

:類似。什麼是類似?就是還有不一樣的地方,還有區別。

不肖:沒有類似的類別

細也夫:變小了。這裡指的是:變得沒有包含一切了。

【天下都說我包含一切,因包含了一切而沒有與我相似的類別。只有沒有相似的類別,才能包含一切;如果有相似的類別,那就不能包含一切了。】

為什麼說包含了一切,就沒有與我相似的類別了?因為相似的類別,就代表著其仍然有與我區別,有區別就代表著在我的集合之外。所以沒有類似的類別,才能包含了一切。如果仍然有類似的類別,這個類別就會生出「逝」、「遠」、「反」的集合。如此,我的集合就不再是全集了,不再能包含一切了。

這裡的包含一切,可泛指一切類別:可以是所有的民眾類別,可以是所有的事物類別,可以是某個相對性內的所有類別。

我恆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愛。這裡指的是: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受到減少。

:節儉。這裡指的是: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超標。

不敢為天下先:不敢在天下平衡時先行動,而打破平衡。

【我有三個寶貴的方法,通過執行它們來保全我的「大」。一個叫「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受到減少」,一個叫「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超標」,一個叫「不敢在天下平衡時先妄動,而打破平衡」。】

如何才能保證「包含一切」呢?

唯有保持相對性平衡。

怎麼保持相對性平衡呢?

老子告訴我們有三個方法:

1.要慈愛:不要讓相對的屬性/類別的含量受到減少,而低於平衡容量。

2.要節儉:不要讓相對性的屬性/類別的含量過多,而超過平衡容量。

3. 不敢為天下先:

什麼是「為」?

「為」就是人的主觀作為。

好的「為」是指「通過作為來修復平衡「,是糾正平衡的行為。

不好的「為」是指打破平衡。

什麼是「為天下先」?

就是在天下人還沒有打破平衡時,就先去實行作為。

為什麼不敢?

因為不敢打破自然平衡,因為「為天下先」就會打破平衡。

前面我們講過,聖人的是扮演「維持天下這個天平的平衡」的角色。

當天下已然處在平衡狀態時,就不能碰它,一先動就打破了自然平衡。

當民眾化而欲作,打破了平衡之後,聖人就要出手去恢復自然平衡。

所以聖人不能先動,只能後動。

這就像治病,只有病了之後才能針對性的開藥。

如果沒病就亂吃藥,那不是沒病找病?

難道聖人就這麼窩囊被動?

當然不是。

在民眾化而欲作之前,聖人會「鎮之於無名之朴」,給民眾去除過多的主觀相對性,讓民眾「少私、寡慾、見素、抱朴、絕學、無憂」。這就像打預防針。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

:勇氣。這裡指的是「勇於不敢」,不敢違背自然法則而生出勇氣。

:廣泛。這裡指的是:廣泛的類別,所有的事物類別。

成事長:使事物類別可以不斷的演化分化。

【一個人「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受到減少」,所以就能有勇氣;「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超標」,所以能擁有廣泛的類別;「不敢在天下平衡時先行動,而打破平衡」,所以能使事物類別不斷演化。】

為什麼「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受到減少」就能有勇氣呢?

這個勇氣,指的是「勇於不敢」。

因為不敢讓自己的容量受損而遭受相對性失衡後的自然懲罰,所以產生了勇氣來抵抗與其相對的屬性的侵略。

為什麼「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超標」就能擁有廣泛的類別呢?

因為屬性不超標,相對性就不會偏駁,相對的類別就不會殘缺,所以能擁有全部的類別。

為什麼「不敢在天下平衡時先行動,而打破平衡」就能使事物類別不斷演化呢?

因為不先打破平衡,而是在平衡被打破之後修復平衡,就能一直保持相對性平衡。

相對性平衡了,就能自由的變幻,就能不斷演化出無限的事物類別。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舍其後;且先,則必死矣。

:勇氣。這裡的勇,指的是「勇於敢」。是敢於違逆自然法則的勇氣。

:廣泛的類別。這裡的廣泛,指的是有限的類別,不是全部的類別。

:在xx之後而動。這裡指的是:在平衡被打破後,去修復平衡。

【如今捨棄他的「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受到減少」,而勇於違逆自然法則;捨棄他的「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超標」,而偏執於某些類別;捨棄其「在平衡被打破後去恢復平衡」,而去先破壞平衡,那麼必定會被自然法則消滅的。】

勇於違逆自然法則,偏執於某些類別,肆意妄動打破自然平衡,比被自然法則碾壓。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如以慈垣之。

:戰鬥。這裡指的是:奪回其被相對的屬性侵佔的含量。

:守衛。這裡指的是:保持其含量不被侵佔。

:建立,創造。這裡指的是「道」通過變幻相對性,創造出事物類別。

:有的版本是「女」,應該是通「汝」,即:你們。這裡泛指「人們」。

:圍牆。這裡做動詞,指的是:保衛。

【一個人「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受到減少」,憑藉這點,能戰勝相對屬性的侵略,用來守護自身屬性的含量則能穩固。上天會創造相對的屬性,人要憑藉「慈」來保衛它的平衡含量。

相對性之總結:

在這一章,老子論述了:如何才是「包含一切」。只有沒有任何殘缺,才叫「包含一切」。

如何才能保證沒有殘缺呢?只有通過保持相對性的平衡。

老子論述了3個保持相對性平衡的辦法:

不讓屬性含量減少、不讓屬性含量增多、修復平衡而不是率先妄動打破平衡。

推薦閱讀:

《道德經》中「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是什麼意思?
天地不仁嗎?
如何理解「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道德經中,下圖中這段話如何解釋?
《道德經》中,「沖氣以為和」的「沖」字作何義解?

TAG:道德经书籍 | 国学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