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消費升級和知識付費陷阱
消費升級和知識付費這兩年非常的火,也眼見不少品牌混的風生水起,很多大V賺得盆滿缽滿。然而大多數追求品質逼格和學習精進的人們,他們的生活並沒有迎來質變,不由得開始懷疑消費升級和知識付費是商人們給消費者們的洗腦宣傳。
如果沒說錯,應該是以馬云為首的商業精英在提倡消費升級,以羅振宇為首的知識分子鼓吹知識付費。電商市場的增量放緩,肯定要從存量上下工夫,提起消費升級是自然而然的事。社會上升通道越來越窄,社會階層愈發固化,中產階級和偽中產階級人群充滿了焦慮。羅振宇們給渴望改變現狀的人們提供精神食量和方法論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其實,消費升級一直存在,知識付費也一直存在。
先說消費升級,消費升級對應的是企業的產品,服務,理念的全方位的升級,說白了就是品牌化。任何年代都有大把企業選擇這樣的路,走中高端路線,做差異化競爭。如果品牌定位不是高舉高打,從草莽之中殺出要做行業標杆,品牌升級是必由之路。順豐王衛就是一個典型。
經濟形勢不好時,就會提消費升級。經濟增長要靠擴大內需,擴大內需必須激發民眾的消費慾望。所以,經濟下行往往伴隨著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盛行。消費和享樂給焦慮迷茫,看不到希望的人們帶來安慰和幸福感。維持品質的生活,需要物質來充盈,物質上的滿足給人帶來作為中產階級的幻覺。很顯然商人們的手段是有效的。
再說知識付費。培訓班就是常見的知識付費形式,買書就是為知識付費。曾幾何時,在焦慮迷茫又渴望改變現狀的成年人心中,陳安之,劉一秒之流比今天的大V不知高到哪裡去了。成功學市場進入衰退時期後,焦慮迷茫又渴望改變現狀的成年人依然存在,而且越來越多,這就註定了這一市場會再次爆發。知識付費席捲而來,應時應景,相比成功學風靡的年代有過之而無不及。形式不局限於出書培訓,還拓展了專欄,音頻,視頻,問答等豐富多樣的形式。藉助移動互聯網的便捷,各種知識付費產品層出不窮,連碎片化時間也開發出了能利用的產品。更重要的是成功俘獲了受過高等教育的優質消費人群。
90後不是垮掉的一代,相反我們比任何一代人都更有危機感,我們早早地有了中年危機。在我們這個年紀,就業難,買房難,生活成本高,都超過以往。平凡的想要優秀,優秀的想要拔尖,大多數人都殷切希望擺脫現有的階層與處境。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需要幫助,羅振宇們就適時出現了。
事實上,大多數符合消費升級的產品,和碎片化學習對於人們來說都不是必需的。
消費升級就是告訴你,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過更好的生活,你值得擁有更有品質的東西。其實不升級,你的生活品質並不會差到哪裡去。小米手機和用iPhone從功能上講,沒有太大差別;買個國產車並不比出門打的方便多少。事實上,不能全方位的消費升級,只能給你的生活帶來有限的提升,並不能帶來質的改變。像螞蟻搬家一樣一件一件地添置超出自己生活水平的物件,只會讓自己成為消費升級的奴隸。成為房奴並不可怕,畢竟房產很難貶值,但是成為車奴,卡(信用卡)奴就要慎重了。
前幾天,我聽到一個剛成年的同事跟一個比他大6歲的同事說:你為什麼不辦信用卡?你不想負債嗎?讓我意識到一個觀點是真的很流行:負債是一種能力。負債10萬,說明他有還款能力;負債100萬,說明他有房子;負債1000萬說明他是企業家。能花別人的錢就不花自己的錢,習慣了信用卡的人,慢慢就會習慣透支。但是,同樣是負債,有的人是再投資,而有的人卻是超前消費。還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觀點:錢不是省出來的。但是,別人說這話是也許是他能掙大錢,如果你掙錢能力不行,你信這個是不是有點兒傻?
上學出來的人,都會兼具理科生或者文科生的氣質,無非是哪種更多,哪種更少的差別。文科生氣質多一些的人,多是文藝青年,多有小資情調,就特別容易掉入消費升級這樣的坑。不是中產階級,卻要過中產階級的生活,認為把收入都花費在當下的享受上,是對幸福的投資。如果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生活還有什麼意義?生活最重要的是開心,開心就要現在。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很難,一件說買就買的東西還是相對容易。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要買買買。
沒有理財意識的人,遠見也會不足,沒有未雨綢繆,預防風險的意識,長久的幸福不靠自己,靠運氣。
再說知識經濟。真正的學習對於成年人來講,是非常奢侈的,面對工作和生活,沒有很強的意志力,都會敗下陣來。不記得是誰說過,要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鬥,我們的子孫才能過上從事,繪畫,音樂,藝術那樣的生活。顯然大多數人必須選擇艱苦奮鬥的人生。作為犧牲,他們的孩子才有機會過上中產階級那樣的生活。
正是有大量這樣的成年人,認知升級和投資大腦變成了一門生意。別人為我讀書,別人為我總結乾貨,別人分享人生經驗,看似都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收到很多人的歡迎。購買知識產品無可厚非。但是非理性的購買行為,只會浪費金錢。得到里的很多專欄打開率不足30%。這是什麼概念?有那麼多人買了課程之後根本就沒有再看。我到今天都沒有走上財富自由之路,哪怕是月入過萬都沒有,大概是因為我買了李笑來的課程之後,只堅持看了一個月吧。並不是他文章寫的不好,是因為寫的好的文章太多了。現今有那麼多提供知識產品的平台,有那麼多感興趣的課程。相信有不少人都有這樣的心理:課程都不貴,索性就先買了吧,等抽空再看。即使買後沒時間學,就安慰自己權當支持偶像了。
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碎片化的學習更像是消遣。你知道的很多知識並不能創造財富。經驗性的知識相比技能型的知識,我覺得應該優先選擇技能型的,比如學習專業相關的,編程,c4d,ppt等。而且不要高估自己的學習能力,不要貪多。
每個人內心都有詩意的一面,然而屌絲的理想生活更難得到現實的成全。
生而為人,還是要有夢想的,不然和鹹魚有什麼區別。然而夢想不能只是空想,要腳踏實地,精進不已;也要量力而行,知止不殆。而我寫這篇文章要說的重點是後者。
為什麼要說量力而行,知止不殆?因為透支害死人。
透支不是說花信用卡的錢才叫透支,月光或留余太少,同樣屬於透支。手有足量餘糧,心才不慌,不用擔心失業,生病等風險,才能把餘糧轉化為生產資料,用於再生產創造財富。有一百個創業點子沒有啟動資金不是乾瞪眼么?
現在的大學門檻越來越低,同時上大學改變命運的幾率也變低了。因為任何時代成功的人都是少數,尤其是同樣身份的人越多,意味著炮灰越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風險與機遇,但機會始終垂青提前準備的人,幸福總是優待延遲滿足感的人。有一樣喜歡的東西,現在得到和一年後再得到的感覺能一樣么?是的,不一樣。但什麼是芝麻,什麼是西瓜,我覺得個人有必要想清楚。
本身我們普通人,擁有的都不多,掙的也不多。面對消費升級,知識付費,不要慌著交稅,更應該把錢和時間花在刀刃上。
不透支資源,才能在社會中遊刃有餘;不透支收入,更不容易被缺錢負累;不透支身體,更不容易被工作拖垮;不透支感情,更不容易被感情羈跘;不透支時間,更不容易被焦慮纏身。何謂透支時間?把時間過多地花費在娛樂消遣上。不透支,才更有心力把握自己的生活節奏。
推薦閱讀:
※被洗腦是一種能力
※Scalers:微商的現在,就是知識付費的未來
※只有形成知識模式,知識服務才算入門。醫療、教育領域,知識模式比商業模式更重要
※極光大數據:知識付費元年已過,上線兩年的「得到」表現如何?
※新媒體變現的方式有哪些?
TAG:消费升级TradingUp | 知识付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