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美西追星之旅
作為一名天文愛好者,加上星空攝影師,對 2017 年度大戲——美國日全食不可謂不心動。日全食本身就是一個挺罕見的天文現象,如果固定一個地點的話,平均兩三百年才能看到一次。所以一旦發生日全食,天文愛好者們往往做起了全球飛人,滿地球跑著去追。這次日全食發生的地點在美國,全食帶橫穿美國大陸。一來全食帶穿過的陸地面積非常可觀,可供觀測的地點非常豐富;二來美國大陸交通方便,基礎設施完善,軟體條件也是數一數二。這次日全食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
為觀測並拍攝這次日全食,我也是早早做好了準備。儘管如此,臨到關頭仍然如打仗一般。臨陣的準備工作和觀測過程可以參見我的另一個回答 章佳傑:在美國觀看 2017 年日全食是怎樣的體驗?不過,我這個專欄還是主要發一些與光學相關的文章,那麼這裡我就主要介紹一下這次旅行中的拍攝過程,也一併簡單展示一下拍攝的成果。
在事先規劃的時候,我計劃帶兩台相機,一台是佳能 6D,配合超廣角鏡頭,拍攝日全食的全過程軌跡;一台是佳能 6D 的天文改機,配合長焦鏡頭,拍攝日冕特寫。不過臨出發前,很幸運地從朋友那裡借到一台新出的佳能 6D2,理所當然加入器材清單。對日全食拍攝,相機肯定是越多越好,況且我個人對 6D2 也垂涎已久,苦於囊中羞澀沒有第一時間入手,正好藉此機會好好把玩把玩。
日食前兩天,我們就開始了辛苦的踩點。在 Sawtooth Forest 森林公園內四處奔走。在踩點的時候,路過一個靜如平鏡一般的美麗小湖,在湖邊拍攝了一張星空倒影。
(湖邊的星空倒影)
這張倒影算是這次旅途中 6D2 的開光照了。作為星空攝影師、佳能十年的老用戶,我對 6D 系列一直是有偏愛的。當初 6D 剛發布,就以驚人的高感表現迅速得到了星空攝影師的熱愛。我記得那是我見過第一款能把 ISO 開到 6400 還能保持相當畫質的單反,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用 ISO 6400 拍下第一張星空照片的時候,我那激動不已的心情。儘管在數碼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隔壁大法家甚至有動輒上十萬的感光度,但 6D 仍然以其極高的性價比,成為我拍攝星空的主力機。而新出的 6D2 果然也不負所望,高感表現優異。森林公園中幾乎沒有光污染,環境非常黑暗,我往往要使用 ISO 6400 甚至 128000 拍攝,即使如此,在後期處理過程中也很少受到雜訊的干擾,能夠保持畫面的乾淨。
說到環境,美帝真心讓人羨慕的流口水。周圍很少城鎮,空氣又非常通透,簡直是星空愛好者的天堂。在拍攝過程的幾十分鐘里,我僅僅在拍攝間隙,就看到了五六顆亮的流星,其中還有一顆明亮的火流星划過北鬥上空,被相機捕捉到。
(偶然划過北鬥上方的火流星)
在日食當天,我使用 6D2 配合 EF 16-35mm F2.8 拍攝日全食全過程軌跡,因為 6D2 帶有間隔拍攝功能,可以省去一根可編程快門線(說起這個間隔拍攝功能,廣大佳能用戶心心念念好久,這才終於在 6D2 上出現,要知道對面尼康早好幾年就在中低端機型上普及了。這回佳能用戶總算是守得雲開見明月了,我這十年的老用戶不禁鞠了一把辛酸淚)。而鏡頭,我本想搭配適馬的 20mm F1.4 鏡頭拍攝,在實地踩點構圖後發現全食整個過程太陽高度角太高,20mm 鏡頭無法把全食過程拍完整同時還能帶上地景,所以還是換上更廣的 16mm 鏡頭。儘管如此,鏡頭也只能容納下太陽和遠處群山,最後的成片還是再拼接了一張地面的黃花。
(日全食軌跡)
另一台,使用 6D 配合 EF 70-200mm F4.0 加上一個 2x 增倍鏡來拍攝日冕的特寫。我自己是很少拍長焦畫面的,所以自己一直沒有買長焦鏡頭,所以直接在美國當地租了一隻小小白,配合增倍鏡,也勉強能夠拍攝日冕的特寫鏡頭了。這台 6D 我已經刷了「魔燈(Magic Lantern)」固件,可以自由使用自定義腳本來輔助拍攝。要知道,即使在全食階段,日冕的內外亮度差別也非常大,以至於通常需要拍攝曝光跨度非常大的好多張不同曝光量的照片,通過後期曝光合成的手法,才能得到亮度合適的結果。然而全食階段只有短短 2 分鐘,在這兩分鐘時間裡,要手動改變幾十次曝光量而不出錯,是非常難的。而且手動操作也容易造成相機晃動,影響拍攝。所以我利用魔燈的自定義腳本功能,自己編寫了拍攝時候的曝光程序,跨越 16 檔曝光量連續自動曝光(當然魔燈固件的偉大遠不止於此,這裡就不多說了。可惜 6D2 才剛上市,還沒有對應的魔燈版本)。
(日冕細節)
雖然以前 2009 年在老家杭州看過一次日全食,不過認真嚴肅地拍攝,這還是第一次。包括處理這樣細節豐富的日冕照片,也是第一次。儘管前期準備還有一些不充分的地方,不過從最後的成片看來,效果還不錯。
日食結束後,我就帶著妹子途徑猶他、橫穿內華達,前往加州。美國西部土地平曠,公路往往修得非常筆直,十幾二十多公里的完全直路,對自駕來說也算是一種新奇的體驗。
(路邊風景)
說到風景,這裡岔開偏個題。我在出發前就看了網上的評測,說 6D2 的寬容度不盡如人意,大家意見紛紜吵來吵去。其實這一點對我拍星空是沒啥影響的,反正天黑了也沒啥高反差,不過風光攝影師應該會覺得有點鬱悶。這一路自駕,我也時不時停在路邊拍風景。我也特別留意了這個問題。我發現,在白天一般的風光場面中,面對 6~7 檔曝光量的場景,6D2 拍攝起來還是綽綽有餘,這與網上的評測也是符合的。在日出日落這種極端大光比條件下,我本來也是要拍攝多張進行曝光合成(老佳能用戶的習慣了,攤手),所以要問我會不會買買買,我還是會繼續支持佳能的。
我們在加州的目的地是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我對加州比較熟悉,而優勝美地則是各種美景的集大成者(雖說官方翻譯似乎是約塞米蒂,然而我一直覺得優勝美地這個翻譯更好)。既然帶妹子看風景,當然要去風景最美的地方。我們先到了公園東大門的 Mono Lake 湖,在湖邊的鹽鹼地沙灘上,我拍了一組拼接的全景,展示了銀河拱橋。
(銀河拱橋(下的狗糧))
這個季節入夜後銀河已經非常高了,在圖中呈現了一個半圓狀的大拱(順便悄悄發一波狗糧,誒嘿嘿)。圖中有很多有趣的天體和星座,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自己認一認(不過由於投影變形的關係,靠近中心的都變小了,邊緣的星座都變大了,中部靠近地平線附近可以清晰地看到橫卧的北斗七星,小小的)。右側低空一團模糊的亮點是著名的昴星團,也叫七姐妹星團,古代的七仙女傳說就跟這個有關。昴星團的日語讀作 すばる 音譯斯巴魯,是的,這個著名的汽車品牌含義就是昴星團,所以他的車標就是昴星團的形狀。(不過這次我們租的車並不是斯巴魯,而是道奇)
(可以當做車的廣告了)
第二天在優勝美地園區內遊玩,白天遊玩的過程就不說了,晚上當然是接著拍星星。不過可惜的是,這幾天優勝美地內部多處在進行人工控制的燒山(為防止有機物積累過多引發大規模不可控火災,需要定期人控制燒掉一些,對植物生長也有好處),空氣里有不少煙霧。我笑說咱在帝都天天面對霧霾,到了美帝還是面對霧霾(手動捂臉)。最後在這霧霾中,凌晨爬上了 Glacier Point,拍攝對面著名的 Half Dome,這層霧霾反而給優勝美地的山谷增添了一絲絲仙氣,畫面顯得朦朧而夢幻。
(從 Glacier Point 遙望 Half Dome)
圖中右側山樑上紅色的火光,就是遠處人工控制的山火。圖中,從 Half Dome 頂上一直延生向右上方,與銀河交叉的一條光帶,就是黃道光。是太陽系內的星際塵埃反射太陽光造成的,在日出前日落後一段時間比較明顯。順便,上圖是 6D2 拍的,下面貼一個 6D 改機拍的圖。
(從 Glacier Point 遙望 Half Dome,6D 改機拍攝)
可以看到,經過改機,相機對紅色的光線更為敏感,能拍攝出很多紅色的星雲,比如著名的加州星雲、獵戶座巴納德環等。拍攝這張圖的時候,金星已經升起,在 Half Dome 旁邊熠熠生輝,乍一看還挺像是太陽的呢。
後續的行程就與攝影關係不大,這篇流水賬的攝影遊記就此打住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