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唐明皇為什麼深愛楊貴妃

昨夜是七夕,我估計大家的心思,不在乞巧,在中國情人節。

我應個景,說說唐明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穿插著說說公公亂倫兒媳的法律倫理。再八卦一下,這對相差34歲的老夫少妻,為什麼深愛彼此那麼多年?

如果你時間緊,讀完第一部分「1」,直接跳到最後一部分「8」,用作七夕的談資,足夠了。

1 七夕夜晚,唐明皇在長生殿,與楊貴妃發誓,願生生世世為夫婦

1366年前的今天,農曆七月初七,夜色清涼,銀河閃爍。庭院里,32歲的楊貴妃,像三秦大地的百姓一樣,在這個牛郎織女相會的夜晚,乞巧。

乞巧,源自很久很久以前的民間傳說。

傳說,下凡私通牛郎的織女,犯了天條,每年只能在七夕之夜,與老公孩子團聚一次。織女心靈手巧,可以織出春天的風花,夏天的虹彩。任何夢想自己巧若織女的女人,都要在七夕這個夜晚,討好織女。

皇宮裡,對這個民俗,比民間還要重視。相信乞巧的楊貴妃,在庭院里,掛起三五匹錦緞,擺上五六份瓜果點心,焚香頂禮。

這裡是驪山的長生殿,遠離長安六十里,本來就人煙稀少,這會兒,更是寂靜無聲。

不知何時,66歲的唐明皇,乘著夜色,來到貴妃身邊,比肩而立。

這時候,警衛們都已退到東西廂房,歇息去了。

楊貴妃靠著唐明皇的肩膀,舉頭張望,牛郎織女二星掛在頭頂,觸手可及。這對出身文青的情侶,毫無意外地說起每年只能相遇一次的牛郎織女。

唐明皇情感細膩,沒說三句,就從天上的牛郎織女,說到人間的自己。

也許,不再年輕的楊貴妃嬌羞萬分地扯起了唐明皇的耳根子,問,親愛的,你到底愛我有多深?

神情嚴肅的唐明皇,牽著她的手,走到今天掛滿愛情信物被人稱作「盟誓台」的方寸之地,貼著楊貴妃的耳根子,悄悄地指天發誓:

願生生世世為夫婦。

說完之後,兩人都流淚了。

很多年之後,清代的散文家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對妻子說過這樣的話。張愛玲跟胡蘭成結婚的時候,也說過類似的誓言。

你是不是想問,這天晚上的事,是真的嗎?

應該不是真的。講述過唐明皇楊貴妃愛情故事的《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鑒》,都沒有記載過這個故事。

然而,這個七夕夜晚盟誓的故事,不是我編的。編這個故事的人,是一個唐代的小說家,詩人白居易的朋友。

你知道,白居易的《長恨歌》,說的也是唐明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唐明皇去世10年才出生的白居易,和他的朋友們,在《長恨歌》之類的詩歌小說中說,若干年之後,楊貴妃死了,唐明皇思戀不已,派個道士,通過法術,在仙界找到了她,她淚水漣漣地回憶起這個七夕之夜。

這個情節,容我在最後一部分再說。

2 唐明皇沒見楊貴妃之前,就知道世上有她這麼一個女人

第一個跟他提起楊貴妃的,是他寵愛的武惠妃。

公元734年,武惠妃的親生兒子,壽王李瑁,在洛陽,參加公主姐姐的婚禮,偶遇應邀出席的楊貴妃。

那時候,楊貴妃還不是「貴妃」,她叫楊玉環。

[當然,也有好事的歷史學家考證,「楊玉環」這個名字是她死後百年才被人說起的,其實,她不叫楊玉環,她叫------我們都不是歷史學家,就不討論這個了,為了敘述的方便,接下來,我會在不同的場合,叫她楊貴妃/楊玉環,你知道我在說誰就OK了]

楊玉環,原本是個四川小辣椒,出身官宦之家,是個「官四代」。年幼時,爸爸去世,在洛陽做官的三叔收養了她。

公主婚禮上,16歲的楊貴妃,撥動了壽王娶老婆的心。

壽王是武惠妃的心頭肉。武惠妃對兒子百依百順。兒子執意要娶楊玉環,她當然不會攔著,何況,楊家與皇室聯姻已久,娶楊家的姑娘,不違反王子皇孫娶妻的規矩。

但是,壽王能否如願以償,得聽爸爸的。

唐明皇哪能頂住武惠妃的勸說。武惠妃是唐明皇的心頭肉,沒有皇后的名分,有皇后的實權。武惠妃跟唐明皇一嘀咕,唐明皇立馬答應了壽王婚事,下了一道聖旨,封楊玉環為「壽王妃」。

這是楊玉環姑娘的第一次華麗轉身,對唐明皇來說,不過是萬千聖旨中的一道。壽王李瑁是他的第十八個兒子,你想想,有這麼多兒子的皇帝老子,哪裡在乎一個並不器重的兒子娶了什麼樣的妃子?

由此,我估計,唐明皇雖然冊封了楊玉環,五年之後,對她,除了記得有這麼個人,沒什麼印象,更不知道她還有傾國傾城的美。

3 思念亡妃的憂傷之中,太監跟她說起楊玉環的美,唐明皇有了興緻

第一個跟他提起楊玉環之美的,是他寵信的太監高力士。

高力士提起楊玉環之美,是因為楊玉環的婆婆武惠妃死了。

楊玉環與壽王結婚三年之後,38歲的武惠妃病死了。[楊貴妃也是這個年齡死的]

武惠妃是唐明皇的第一個真愛。兩人年紀懸殊不大,你儂我儂,非常親密。廢黜皇后的唐明皇,一度希望封她為皇后。因為她是人神共憤的武則天的侄孫女,唐明皇封她為後的願望廣受抵制,沒有如願。但是,後宮中,都拿她當皇后待。

武惠妃死了,唐明皇做什麼都不得勁,悲悲戚戚地,過了兩三年。

這兩三年,唐明皇情緒不好,動不動就發脾氣。

發脾氣是皇帝這個工作的特權,高力士肯定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可是,發脾氣傷身體,動不動就發脾氣,貴為龍體也吃不消。

一個太監,拿什麼哄皇帝開心?自然是女人。可是,唐明皇就惦念武惠妃,後宮三千佳麗,誰都看不上。

有一天,太監高力士對神情萎靡的主子說,你兒子壽王李瑁,娶了一個妃子,姓楊,美,「絕世無雙」。

這個史書中萬分忠誠的太監,希望楊玉環「絕世無雙」的美色,可以喚起唐明皇對新生活的熱情,走出武惠妃之死的陰霾。

用我們今天的心思看高力士,也是一個荒唐的傢伙。主子思戀舊愛,你竟想通過傷害舊愛的兒子,討主子的歡心。

更重要的是,楊玉環,論輩分,是唐明皇的兒媳婦。別說今天,即便當時,依據儒家倫理,高力士的這個主意,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餿主意。

帝王必讀的儒家經典《詩經》,記載過春秋時期衛國國王搶奪兒媳婦的醜聞,待到高力士出這個餿主意,衛王作為帝王們的反面教材,已經被罵了一千多年。

衛王給兒子娶了一個未過門的兒媳婦,是個齊國人。那邊剛談妥,這邊就聽說,兒媳婦傾國傾城,很美。好色的衛宣公決定奪子之美,在黃河邊齊女入境的口岸,造了一個「新台」,攔在兒子前面,迎娶了這位齊國美女。

衛國人認為,這件事,是一件徹頭徹尾的醜事。就寫了一首諷刺詩,我們叫它「新台之諷」。孔子編輯《詩經》的時候,隆重地編入了這首詩,表達了儒家對亂倫的態度。

這個態度,唐明皇一定懂。

可是,當寵愛太監推薦兒媳的美,唐明皇不但不生氣,還興緻勃勃地草擬了一道聖旨,派高力士傳召楊玉環。

他要見見楊玉環。

壽王可能很不爽,可是,胳膊扭不過大腿,這老子,可是皇帝老子,心狠手辣。就在他媽媽去世那一年,這位皇帝老子,一口氣殺了三個被誣謀反的親兒子。其中一個,還是太子,跟太子比,自己算什麼?

21歲的楊玉環,就這樣,毫無徵兆地走近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4 唐明皇見到楊貴妃,一見傾心

這高力士,真是個用心良苦的太監。

楊貴妃入宮那一天,他派人奏起了唐明皇的代表作《霓裳羽衣曲》。

別笑,這首今天還在彈奏的古曲,起初真的是唐明皇的作品。

唐明皇見到楊玉環的歷史場景,正經史書上語焉不詳,唐人的野史小說,則繪聲繪色:

那一天,楊玉環鬟發細潤,豐顏靚麗,舉止嫵媚,又不失文雅,猶如古書中記載的漢武大帝的李夫人。

唐明皇賜給楊玉環一個溫泉池,令她沐浴,泡個溫泉。

等楊玉環出浴,唐明皇見她纖弱無力,輕薄的絲綢衣服撐不住,大喜過望。楊貴妃這個樣子,你可以誦讀白居易的詩句「侍兒扶起嬌無力」,自行腦補。

教皇帝如何治國理政的《資治通鑒》,不是八卦雜誌,沒有形容楊貴妃如何光彩照人,貌美如花,只是轉述別人的話,說她「姿色冠代」,還說 55歲的唐明皇初見楊貴妃,「悅之」,很開心。

幾年來,爬滿唐明皇心頭的陰霾,一掃而空。

唐明皇睡了楊玉環。

你說,比起1000多年前的衛國國王,唐明皇是不是更過分?人家衛王搶的是一個未過門的兒媳婦,兒子連面還沒見過。你兒媳婦呢?跟你兒子已經生活五年了。

在衛王搶奪兒媳前後,春秋時期蔡國的國君,我們叫他蔡王吧,也睡了兒媳婦,但是,後果很嚴重,兒子怒而弒父。《左傳》不但記載了蔡王的不倫之羞,還評價他「淫而不父」,不像個父親。

熟讀《左傳》的唐明皇,對這個評價,估計不陌生。

唐明皇不可能沒想過這個問題。

唐明皇也是一個尊儒敬孔的人。

15年前,他去泰山祭天封禪,途徑曲阜祭祀孔子的時候,特地在孔子亡故的大殿里跪拜先賢,之後,寫了一首詩,喃喃自語,對話神交千年的孔子,表達他對孔子一生致力於恢復周禮的敬仰。

讀唐明皇的詩,我相信唐明皇一定知道「新台之諷」、「淫而不父」。既如此,唐明皇為什麼還要霸佔兒媳婦?

有人說,唐明皇身上流著胡人漢人雜交的血,有北方游牧民族的基因。

有人說,唐明皇的先祖,都很亂,亂倫是家常便飯,上樑不正下樑歪。

有人說,唐明皇認為開闢新紀元的開元盛世,已經達到鼎盛,天下昇平,可以享樂了,開始怠政了,可以胡來了。

我覺得,這些說法,都有道理。

還有一點不容置疑的,就是敵不過楊玉環活色生香的美。有人說,楊玉環長相酷似武惠妃,所以唐明皇一見傾心,我認為,這是現代人的妄念,哪有帝王如此鍾情亡人的。

《資治通鑒》正襟危坐,也承認楊貴妃「資質豐艷」,是個生下來就有氣質的白胖美。兒子壽王對楊貴妃一見鍾情,太監高力士也說她「絕世無雙」,可見,楊貴妃的美,不是唐明皇個人的雅癖,不是一個人的小趣味。

5 為了百年好合,唐明皇讓楊貴妃先出家做道士

然而,不管唐明皇多麼動心,長期佔有,不像偶然私通,不是隨隨便便的事。

亂倫,宮中固然不稀罕,在民間,還是不能廣為接受的。

別說儒家佔據正統地位的唐朝,即使到了民國,亂倫也要依法治罪。今天,我們的刑法中雖然沒有亂倫罪,翁媳扒灰依然不能見容於大眾道德。

唐明皇也不傻,知道搶奪兒媳婦,縱使沒有御史站出來以死相諫,也會受天下人指摘。

請你不要相信,唐朝很開放,亂倫亂搞,兩性關係很OPEN的說法。的確,唐朝的王子皇孫比宋元明清亂,但是,普通老百姓不是那樣的,儒家倫理在唐朝的約束力沒有因為皇族的亂倫減少多少。

不願受禮法羈絆的唐明皇畢竟尊孔尊禮法,腦子活絡的唐明皇,想了一個辦法,他讓楊貴妃主動申請,出家,做道士,再回到他身邊。

我不知道,在唐朝,出家做道士,算不算離婚?如果算,再回到他身邊,就是單身女郎,這樣奪取楊貴妃,也算是依法辦事。

我也不知道,楊玉環申請出家,究竟是他倆雲雨之前的事,還是之後的事?《資治通鑒》和其他書,說的不清楚。

楊玉環申請出家是確鑿無誤的,《新唐書》與《舊唐書》都記載過。

次年正月初二,是唐明皇媽媽被武則天殺害的日子,是個忌日。

楊玉環以「壽王妃」的身份,申請出家,為昔日遇害的皇太后超度亡靈,「永懷追福」。

唐明皇假戲真做,下了道聖旨,讚揚「壽王妃」,享受榮華富貴,還不忘皇太后恩德,作為小小的王妃,這樣的情懷,是何等的高尚,我這個做皇帝的,哪能不同意呢?

為了表彰「壽王妃」的道德情操,假模假樣的唐明皇賜予楊玉環「太真」的法號。

從此之後,楊玉環變成了楊太真,告別壽王,住到太真宮。

「太真宮」在哪?

對,就在唐明皇的皇宮裡。

《舊唐書》說,這個楊太真,真的是個寶,「資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奉承迎,動移上意」。

哪怕你古文不好,也能懂個七八分。是的,說她能歌善舞,聰明過人,善解人意,能說會道,像朵「解語花」。

不到一年,楊太真在唐明皇的靈魂深處,燃氣了熊熊大火,皇帝又活過來了,對她「寵遇如惠妃」,像當年寵愛武惠妃那樣寵愛她。

宮裡人心知肚明,口中喊她「娘子」,禮儀上,處處「皆如皇后」。

匆匆而去的時光,沒有把唐明皇的愛變淡,反正日益濃郁。入住「太真宮」將近五年的時候,唐明皇為了表達他的愛,拿出了他們家的土特產——「封號」。

你們都知道,這個封號是「貴妃」。

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楊貴妃」,就這麼問世了。

這個封號,表達的愛,可不是一般的金貴。「貴妃」的封號,自唐太宗之後,再也沒有封過,寵愛如武惠妃,也只是「惠妃」。

你是不是想問,唐明皇這麼愛她,為什麼不封她皇后?反正自己的土特產,也不用花錢買。這個問題,我之後,另外寫篇文章,慢慢說。

回過頭來說楊貴妃的前夫壽王。自從老爸奪走他的女人,他就遠離了政治生活的中心,靠邊站了。

在他老爸封他前妻「貴妃」前10天,老爸親自做主,為他娶了一個新的王妃。

6 楊玉環究竟愛唐明皇什麼?

楊玉環是被迫委身於唐明皇,還是因為愛上了唐明皇,《新唐書》與《舊唐書》的楊玉環傳記,都沒有說。看白居易的八卦《長恨歌》,楊貴妃應該是愛唐明皇的。

楊玉環究竟愛唐明皇什麼?

權力?也許是。西方人不是說權力讓男人性感嗎。

沒有權力,唐明皇怎能讓楊玉環從「壽王妃」變成「貴妃」,成為後宮沒有名分的女主人?

沒有權力,唐明皇怎能讓楊玉環一家雞犬升天,連死去的爸爸都能得到加封?

但是,唐明皇的魅力,可能不僅僅在於權力。

唐明皇是個有故事的人,不是因為出身好,才當上皇帝的。

想當年,25歲的李三郎,膽大包天,與太平公主密謀,發動政變,剿滅韋後之亂,幫老爸奪回了皇帝寶座。老爸不知道是感恩,還是畏懼,沒過兩年,就把皇帝寶座讓給了他。

想當年,28歲的唐玄宗,火眼金睛,親率兵士,快刀斬亂麻,踢碎了天平公主的女皇夢,賜死了這位對自己當上皇帝居功至偉的姑媽。

唐明皇還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詩人、藝術家,有內涵。

詩人唐明皇,無須我多說。你可以翻翻《唐詩三百首》,人家的作品,在裡面,今天的娃娃還在背。

音樂家唐明皇,前面我已經說了,人家創作的《霓裳羽衣曲》至今還在演奏,雖然不見得是他當初的曲調。

藝術家唐明皇,梨園弟子幾百人,到今天,無人撼動他梨園鼻祖的地位。

7 唐明皇究竟愛「貴妃寶寶」什麼

到本文開頭所說的七夕盟誓,他們已經愛了十來年。

對皇帝來說,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相愛十年,還能在七夕之夜,對天盟誓,浪漫得像兩個初戀的高中生,也是曠古難遇的一對奇葩。

那麼,唐明皇愛楊貴妃什麼呢?

有人說,愛她美麗。

剛開始,唐明皇一見傾心,的確是因為楊貴妃長得美。唐明皇之所以「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也是因為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後來,一定不是。美色是一朵無可奈何終將飄落的花,可一見而不可久玩也。

那個沒有護膚品不能整容的年代,年過三十的女人,能有多美?

事實上,唐明皇並不滿足於楊貴妃一個人的美。有一回,唐明皇派人去民間物色美女,惹得楊貴妃醋意大發,「妃以妒悍,不遜」,像個嫉妒的悍婦一樣胡鬧。唐明皇龍顏大怒,派人把楊貴妃送回娘家。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懲罰。由此可見,楊貴妃的美,並沒有長年累月地征服唐明皇。

有人說,愛她單純。

楊貴妃的兄弟姐妹雖然因她受封,因她高貴,楊貴妃並不喜歡搞政治,這與唐明皇已故的妻子不一樣,也與他鐘愛的武惠妃不一樣。

也許,這是一個原因,但我覺得不是根本原因。唐明皇曾說:朕得楊妃,如獲至寶,此朕生平第一樂事耳。如果楊貴妃只是一個傻白甜,就不可能成為他的「貴妃寶寶」。

唐明皇五六十歲的時候,把貴妃視為生平第一大樂事,一來,表明他可能早已忘記上位之艱守位之難,二來,表明「貴妃寶寶」已經徹底征服了他。

或者,沒待她征服,他早已不戰而降,如臨天敵。

換個美女,就像換件衣裳的唐明皇,為什麼如此輕易地受制於「貴妃寶寶」?

還有人說,因為不可思議的緣分。人世間的愛,是難以解釋的,是外人無法覺知體悟的妖妹妹。

如果你認為這樣的解釋說明,太玄虛,那麼,你聽聽民國女作家張愛玲怎麼說。

她說,唐明皇愛的不是她的容貌,他愛她的熱鬧。

這個說法,可能是對的。

五十歲之後的唐明皇,內心應該是寂寞的。

這個感情豐沛的老男人,尋常女子根本滿足不了他的感情需求。你可以去西安碑林博物館,瞧瞧唐明皇的字,猶如女人的眉毛,飽滿地往上一挑,性感,誇張,好像還有一點兒憂傷。

這樣的老男人,還是一個文藝男,音樂舞蹈詩歌,扒拉扒拉,一個都不少。只要你曾經文藝過,你就明白,心頭不趴幾個無以名狀的寂寞憂傷,你就不是真正的文藝男。

熱鬧,不是打情罵俏,哭哭鬧鬧,哄著他笑。人家唐明皇不僅是長安城裡的天子,還是音樂家出身的梨園老闆,總製片人,總導演,總教練,音樂總監,縱然弟子幾百人,門徒眾多,懂得他的,又有幾人?

楊貴妃懂他。

貴妃寶寶,是舞蹈家,你唐明皇譜一曲《霓裳羽衣舞》,她楊貴妃就能扭胳膊扭腰,給你表現出來。

日常生活中,楊貴妃可能常常在不經意之間,讓這個文藝老男人會心一笑。

對一個越來越老,做了那麼多年皇上的老男人,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呢?

這個老男人成功得太早,早早在政變中獲勝,早早打敗了對手,早早取得了開元盛世。當他甩動日漸老邁的步伐,登上高樓,瞅一眼長安城外迫不及待地墜入黃土高坡的夕陽,眼見那滾燙的圓圓的太陽,消失在地平線,不過一眨眼的功夫,虛無的寂寞會不會把他逼瘋?

這時候,他還會遙想三皇五帝的偉業,對列祖列宗焚香禱告,熬夜加班,宵旰圖治,拼死拼活嗎?

要知道,革命前輩秦始皇在他攬楊貴妃入懷的年紀,已經作古了。那是一個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過了五十又過了六十的唐明皇,除了熱鬧,還喜歡什麼?

比肥豬還胖的安祿山,來到長安,楊貴妃收這個日後發動安史之亂的亂臣賊子為乾兒子,三天過後,用綢緞把他裹起來,當作出生三天的嬰兒,放在襁褓中,在後宮玩「洗三」遊戲,笑聲從宮廷中飄出,老遠就能聽見。

《資治通鑒》的總編輯司馬光對此痛心疾首,可是,唐明皇知道這件事,沒什麼不高興。

唐明皇對歷史的起落沉浮,可能有著迥異於先祖李世明等人的理解。

後來的史學家常常以他為反面教材,告誡後來的皇帝不要像他那樣晚節不保,沉迷女色,誤國誤民。又有幾位史學家想過,楊貴妃給他帶來的熱鬧?

如果楊貴妃不熱鬧,他們怎麼去梨園搞藝術?

如果楊貴妃不熱鬧,他們怎麼把大唐第一詩人李白請來,給楊貴妃寫讚美詩?

如果楊貴妃不熱鬧,他怎麼兩次生氣把他送回娘家,又自己找台階,把她接回來?

如果楊貴妃不熱鬧,安史之亂平息之後,讓位於子,退休閑居的唐明皇為什麼思戀貴妃寶寶夜不能寐,進而讓道士作法,讓他上窮碧落下黃泉,到處找她?

哥找的不是妹,是熱鬧。

8 七夕盟誓四年後,唐明皇被迫賜死了楊貴妃,唐代的詩人作家編了很多死後的凄美故事

七夕盟誓不過四年,這對老夫少妻的恩愛,在今天陝西興平縣的馬嵬坡,剎車,墜亡,畫上休止符。

漁陽鼙鼓地動來,楊貴妃曾經為他「洗三」的乾兒子安祿山,起兵造反。

叛軍來勢洶洶,很快逼近長安,首都危在旦夕,唐明皇帶上楊貴妃倉皇出逃。

走到馬嵬坡,斬殺楊貴妃宰相堂兄的突發事件,把唐明皇搞懵了。他不相信楊家哥哥會謀反,然而,現在不是發脾氣的時候。

肇事者進一步提出,楊貴妃也不能活。我們殺了她的哥哥,未來她跟您吹枕頭風,哪有我們的活路?

他著急地為她辯護,可是,你皇帝不殺貴妃,他們六軍就站著不走。

沒辦法,唐明皇命令高力士,這個曾把楊貴妃領進自己世界的太監,把楊貴妃勒死在佛堂之中,再把屍首抬出來,給肇事者查驗。

51年後,白居易好像身臨其境地說,「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在唐明皇的生命中,在那沒有空調沒有地暖的時代,楊貴妃就是一隻冬天暖腳的壺,一隻陶瓷的湯壺,溫潤如玉。

自從馬嵬坡香消玉殞那天起,唐明皇生命中的湯壺,就開始慢慢冷去。寂寞,如寒冬塞上的雪,越積越厚。

馬嵬坡那一天,不堪回首。

兩年後,已經讓位於太子的唐明皇,在局勢稍稍安慰情況下,返回已經奪回的長安。

返程路上,經過四川劍門,他以太上皇的身份,寫了一首詩,表揚平叛的將士英才,反思勵精圖治實施儒家仁政的重要性。

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從此落幕,已經繼位的太子輕慢他,除了那個高力士,似乎沒有多少人臣在乎他。

寂寞之中,他越發地思戀楊貴妃。

他想隆重地安葬她,搞不成,就偷偷地把她安葬在某個隱秘之處。

楊貴妃的遺體早已腐壞,只有一個遺物,香囊,留在人世間。他小心翼翼地珍藏起來,把她的畫像,掛在一個偏僻的屋子裡。每天早晚,他都去久久凝望。

說明一下,這些細節,不是我的想像,也不是小說家的意淫,是正史的記載。

下面,我再說說野史、文學作品中的想像。

受命尋訪楊貴妃的道士,終於在天界找到了楊貴妃。聽說唐明皇的使者來訪,還沒睡醒的楊貴妃急急起床,跟使者問人間的唐明皇:你現在還好嗎?

楊貴妃把一盒金鈿分成兩半,交一半給使者。

這是他們定情之時,他贈她的信物。

使者拿著信物,不肯走。人間天上不同路,你為什麼還不走?

使者對不解的貴妃說:

你還能告訴我什麼秘密?只有你和他知道的秘密。你告訴了我,我回去告訴他,他就不會懷疑我這個道士是騙子。

楊貴妃說,既然如此,你就把天寶十年,七月初七夜晚的場景,連同我們發過的誓言,說與他聽。

那夜的場景,他們的誓言,就是「法之彬彬」公眾號(微信公眾號搜索「法之彬彬」)上,《七夕:公公唐明皇為什麼深愛楊貴妃》開頭那段,在這裡,我就不重複了。

楊貴妃跟道士說完,兀自哭泣起來,「想到這誓言,我想馬上回到人間,與太上皇合好。」

道士跟他說,不必了,太上皇在人間,也活不長了,你多保重,不要自尋煩惱。

公元762年農曆五月初三,78歲的唐明皇在被迫遷居的興慶宮,悲傷地走完了一生。

白居易一副很懂他的樣子,給今夜想著七夕的你,留下中國情人節不可不知的詩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


推薦閱讀:

我以為小三該打,那男的更該打。各位以為呢?
犯罪因子真的存在於一個人的DNA中嗎?
如果你被自己親生父親猥褻該用怎麼樣的態度和方法處理這件事,我心裡是覺得噁心並且很痛恨的!?
「媽媽和奶奶,你更喜歡誰呀?」
請問,這種母子關係到底正不正常?請大家幫幫我!?

TAG:杨玉环 | 唐玄宗李隆基 | 家庭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