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5本飽醮濃情的鄉愁小說,於文字里看見故鄉的力量

長大之後,我們慢慢發現,無論走得多遠,我們的鄉土也未曾遠去。家鄉故土既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也是一個走不出的地方。當我們的生命和鄉土結合在一起,就不怕時間的沖洗了。

有這樣一群作者,穿越時空,將自己的生身村莊用文字彙聚成篇章,並且帶到我們眼前,讓我們去觸及當下鄉土中國最真實的氣息。這5本飽醮濃情的「返鄉書寫」,為我們呈現真實而複雜的鄉村圖景。在這些自由而溫暖的文字中,你可以感知故鄉、故人的故事,看見鄉土的力量。

1.一個博士筆下的鄉村——

《大地上的親人: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

黃燈 著

推薦語: 「大多數中國人都如我的親人一樣,在柴米油鹽、生兒育女、生老病死的細枝末節中推進人生」,透過書寫「大地上的親人」,三個家族、幾十人的具體命運,作者嘗試打破對於傳統鄉村話題的宏大敘述。

黃燈將十三年來未中斷的鄉村書寫重新結構、寫成此書,詳細記錄了婆家、自己家、外婆家所在的三個村莊家族的人世浮沉。黃燈對自己親人真實、詳盡、深入的記錄和剖析,為國人思考鄉村問題、中國社會問題,提供了寶貴的樣本。

黃燈在書中展現的三個村莊——豐三村、鳳形村、隘口村,橫跨湖南、湖北兩省,儘管彼此看似毫無關聯、相距遙遠,但生活於此的親人因為擁有共同的「農民身份」,他們面對的挑戰和危機幾乎如出一轍。在三十年來的社會轉型過程中,現代性裹挾城市的面具,徹底滲透到村莊、滲透到生活於此地人群。

黃燈藉由親人的遭遇,試圖展現出身為農的親人和命運抗爭的複雜圖景,追問中國村莊的來路與去向,也藉此袒露內心的不解與困惑。在黃燈筆下,鄉村不再是寄寓鄉愁的載體,而是一個知識分子傾其智識、關懷於其中的「問題的場域」——凸顯真相、直面問題、尋找可能。

【經典語錄】我的成長,隱喻了一種遠離鄉村的路徑。長久以來,在知識包裹、理論堆積的學院生活中,我以為個人的日常和身後的親人失去關聯,是一種正常。無可否認,當我不得不目睹親人的不堪和不幸,深感無能為力的同時,內心也隱隱升起一種逃離的慶幸。

2.在梁庄,望故鄉——

《中國在梁庄》

梁鴻 著

推薦語:作者梁鴻在離家二十多年之後,重回家鄉,經過五個月的調查採訪,還原了梁庄近四十年來的變遷史,記錄了這片土地上人們真實的生活場景和他們面對的現實困境:比如農村留守兒童的無望,農民養老、教育、醫療的缺失,農村自然環境的破壞,農村家庭的裂變,農民「性福」的危機……記錄了中國的轉型之痛、鄉村之傷。

作家梁鴻在其生命困頓匱乏之時,重返故鄉,探訪梁庄生活內部的駁雜與豐沛,敘述梁庄生命個體的遷徙與流轉。前後歷時五年,鑄就《中國在梁庄》與《出梁庄記》,關於每個人都在淪陷的故鄉,關於每個流落在外的異鄉人,關於早已隱沒在時間長河中的溫柔與哀痛。

梁鴻說:或許,我所做的只能是一個文學者的紀實,只是替「故鄉」,替「我故鄉的親人」立一個小傳。因為,很快,我所熟悉的這一切,都將消亡。同時,故鄉只是對於成人或時代而言,對於正在成長的兒童來說,我所謂的「現在」,我所謂的「喪失」正是他們的故鄉。

與其說這是一部鄉村調查的話,毋寧說是一個歸鄉者對故鄉的再次進入,不是一個啟蒙者的眼光,而是重回生命之初,重新感受大地,感受那片土地上親人們的精神與心靈。它是一種展示,而非判斷或結論。

【經典語錄】 對於中國來說,梁庄不為人所知,因為它是中國無數相似的村莊之一,並無特殊之處。但是,從梁庄出發,卻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的形象。

3.出梁庄,見中國——

《出梁庄記》

梁鴻 著

推薦語:《出梁庄記》是梁鴻繼《中國在梁庄》之後,集中書寫離開梁庄進城打工者生存狀態的非虛構作品。作家走訪了10餘個省市、採訪340餘人,以近200萬字圖文資料整理撰寫而成。《出梁庄記》因其紀實性、文學性和社會性已成為國內非虛構文學的經典代表作。

「我還曾經幻想著,我能夠把在台灣找到的苦楝樹的種子,種到梁庄老屋前的院子里。如果它能夠生根、發芽、成長,那麼,春天來的時候,我將再次看到那淡紫色的束束小花,再次聞到那渺遠的清香。」——梁鴻

梁鴻在其生命困頓匱乏之時,重返故鄉,探訪梁庄生活內部的駁雜與豐沛,敘述梁庄生命個體的遷徙與流轉。前後歷時五年,鑄就《中國在梁庄》與《出梁庄記》,關於每個人都在淪陷的故鄉,關於每個流落在外的異鄉人,關於早已隱沒在時間長河中的溫柔與哀痛。

【經典語錄】我喜歡梁庄在的感覺,我為我能站在母親的墳頭思念她而感到深刻的幸福,因為它使我感覺我生活在自己的大地上,是我自身,它是獨一無二的,那裡有屬於我的、一直流淌著的河流。

4.你是追故鄉的人,還是故鄉的囚徒?——

《追故鄉的人》

熊培雲 著

推薦語:故鄉好似作者心中的「瓦爾登湖」,作者彷彿一位行走於二十一世紀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作者自稱是「追故鄉的人」,又說自己是「故鄉的囚徒」。如何結束內心這曠日持久的掙扎?

「我是一個追故鄉的人,有時候追回故鄉,有時候追到天邊,有時候追入文字,更多的時候是追進夢裡。」一張一張照片,仿若記憶和心路的索引,觸發一篇篇思緒,定格下生命中那些「沉重的時刻」。

這些年每當我返回家鄉,總會到田間地頭拍幾張照片。尤其是在夏日,看樹影婆娑,風吹稻浪,心裡竟有一種說不出的惆悵。有故鄉而無自己的土地,世界上沒有比這更荒誕的事情了。

本書是一部關於故鄉的圖文集。百幅照片,均為作者所攝,呈現鄉村的日常生活,記錄對逝水年華的追憶,更是對最為本質的故鄉的追尋。一片草坡,一截石碑,一處天井,一個石磨,艾菲爾鐵塔,柏林牆塗鴉,都寄託了作者的鄉愁、折射了作者的探尋。

【經典語錄】因為在這裡聽過崔健的《一無所有》和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我對這塊土地尤其有感情。少年時候的磨礪讓我知道了什麼是「在太陽下低頭,流著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

5.塵土中的路程,直到歸於塵土——

《塵土》

賈行家 著

推薦語:隱於市井的冷眼熱腸,為盛世燈火里黑掉了的一小塊、萎於塵土的一切招魂。一顆老靈魂,執著於記錄凡常人事的風神與根系,筆下是蕭紅、蕭軍、端木蕻良們沒有寫到的東北故鄉和故鄉的人。

生命的貴重,人世的哀傷。極冷的眼,極誠的心,在這人世間游來盪去,東張西望……這是賈行家(博客名「阿萊夫」)的第一本散文集,三十餘篇,化作「人」「世」「游」。

以哈爾濱等東北城市為背景,描畫其祖輩、父母、親友、鄰居等各種人的運命,和這人世的污濁、美好、哀傷,記錄下生命的無奈和莊嚴,卑微與貴重,為那些被剝奪被輕賤被凌辱被無視的人們、生活、城市招魂。

無論尊卑貴賤,我們皆走在一段塵土中的路程,直到歸於塵土。

【經典語錄】 我們這塊大陸,被命運的激流所車裂,彼此間的距離從沒這麼遠過,相遇也從沒這麼容易過,一日里由南而北,由都會而城市,再回到村鎮鄉下,瞬間就閃回許多年頭和人世,只有堅強的人還敢繼續做判斷。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iReader讀書】


推薦閱讀:

TAG: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