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什麼?

這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智慧是什麼?

幾年前,我在一次英文寫作中用wisdom替換了knowledge來表達「知識」這個意思,當時我的老師指正我說,不可以這麼替換,因為這兩個詞有著本質的區別。那是我第一次對這個詞產生疑問:所謂的智慧,究竟和知識有著怎樣的本質性區別?

智慧這個詞在我們生活有著很高的出現頻率,我們常喜歡用它來修飾一些有著豐富經歷的老人,比如我前段時間在讀《窮查理寶典》,書中查理·芒格的一言一語中無不透露出他對這個世界的洞察,對萬事萬物有著異於常人的認知,這就是一種智慧。

那時我將「智慧」歸為必須經過時間的鉛洗和人世的淘練,才能磨礪出的一種「技能」。於是我把「智慧」印上一個「用時間來堆積」的標籤,並置之腦後。

那時我的判斷有著一個重大漏洞:有的人終其一生都碌碌無為,有的人卻英年早成。

所以,智慧無關乎歲數,而在於個人。

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我慌張地翻出很多以前讀過的書,試圖從中找到可以證實的答案。

幸運的是我找到了,不幸的是我的幻想被擊破了。

我在當年明月、桐華、韓寒、赫拉利、李笑來(這個倒不是青年了)等多位青年作家的作品中找到了證實的答案,他們的作品中每一篇、每一句、每一字都隱藏著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桐華曾描述過一位對她人生軌跡有著重要影響的師兄:他不是那種只知道死讀書的書獃子,而是一個智慧的生活鬥士。

智慧的生活鬥士,這七個字,我品了很久、很久。恍然意識到「智慧」這個詞不是通過閱讀讀出來的,而是要通過自我認知來參悟出來的。

智慧不僅僅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更是對我們日常行為有著引導性的作用。

我曾一度羨慕那些優異人士,羨慕他們充滿自律的生活,羨慕他們高效的學習和工作狀態。然而在我看到「智慧」這個詞後,再去解讀他們行為的背後邏輯時,看到了三句話:選擇比努力重要;態度比能力重要;立場比實力重要。

再一系列的探索後,進一步加深了我對獲得「智慧」的嚮往。

所以,問題來了,智慧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很關鍵,心理學家曾表明,一個人如果對一個概念無法定義清楚,他是無法做到這件事的。)我只是看到了所有行為邏輯背後隱藏的智慧,但是卻看不到智慧背後所隱藏的行為邏輯。

有人和我說,所謂的智慧便是以史為鑒,為此我去翻了很多歷史書,卻得出一個很可悲的結論:以史為鑒這件事,根本不可能做到。

自古以來歷史就沒有變化,技術變了,衣服變了,飲食變了,這都是外殼,裡面的東西其實根本沒有變,還是幾千年前那一套,轉來轉去,該犯的錯誤還是要犯,該殺的人還是要殺,岳飛會死,袁崇煥會死,再過一千年,還是會死。

所有發生的,是因為它有發生的理由,想要以史為鑒,首先你要超越歷史,然而,我們終究不能超越,因為我們有著自己的慾望和弱點。

所有的錯誤,我們都知道,然而終究改不掉。

其實能超越歷史的人,還是有的,這種人,我們管他叫:聖人。

不只是「以史為鑒」這一個答案,還有很多答案,都被我一一否決。

智慧究竟是什麼?我不知道,我也不著急知道。

愛因斯坦有句很有意思的話:當重大問題發生時,依我們當時的思想水平往往無法解決。

我很清楚,門檻越高的東西越值得探索,所以在我還沒有實力探到那階門檻前,不如沉下心繼續自己的修行。

========================================

更多精彩文章請移步公眾號:生有涯而知無涯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女生,只想被別人養起來正常嗎?
小時候被老師侮辱,長大後如何克服心魔?
面相的智慧:養面相要先養心
怎麼改掉喜歡開別人玩笑的壞習慣?

TAG:阅读 | 知乎 |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