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子設計》的三年
這篇文章寫一寫這個公眾號的三年,以及我最近的一些想法和感悟。從2014年8月份開始,慢慢已經過去了三個整年,一共發送了650篇左右的隨筆文章,在這裡感謝各位讀者,還在這裡堅持訂閱。
圖1 三年的《汽車電子設計》
1)汽車電子設計
這個號本來是我在GM China工作時候開的,自從各個電子門戶式微以後,我沿襲之前2009年開始的《汽車電子硬體》繼續主要在新能源汽車上面寫一些總結。
圖2 已經消失的EDN China 成了一個永遠的回憶
圖3 和煙煙去麗江度假之前的第一篇文章
這三年以來,基本《汽車電子設計》遇到了挺大的瓶頸,每日主觀的感想和點評式樣的更新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做,很多內容寫出來讀者不滿意啊,沒寫到點子上。從職業發展上,從業馬上到10年的我,也面臨一個轉型。如何兼顧系統和深入,能夠在技術上做出成績,這個坎需要過。網路世界碼字再努力,還是需要在現實世界建功立業啊。
1.1 技術投稿(IND4)
基於這個考慮,我現在把自己所做的新能源汽車和電池方面的技術文章,做一個個小課題然後以一定的層級連載出來。這也是老闆對我現實的要求,需要把握大的整體,也需要對細節上進行梳理,帶領技術團隊來實現部件的設計和改進。
以接觸器和BDU為例的專題設計:
- 原創丨電池系統配電盒(BDU)設計1-需求分析
- 原創丨電池系統配電盒(BDU)設計2-控制和監測
- 原創丨電池系統配電盒(BDU)設計3-優化
- 原創丨霍爾電流感測器在BDU里的布置
- 乾貨丨電動汽車直流充電的接觸器配置
- 乾貨丨MSD和接觸器布置考慮
- 乾貨丨電動汽車接觸器工作電路
- 原創丨電動汽車接觸器的失效
- 電動汽車接觸器設計
- 原創丨配電盒的設計方向-卡片式
一個階段以後,對這個部件的CTS和裡面細節設計就每個問題可以展開整理,形成在PHEV、EV和不同設計需求裡面的要點的把握。
1.2 行業研究周報如前所述的,在第一電動裡面對於行業的發展前進做一些技術探討。
2)工程師的職業發展
我和前後幾位領導都探討過,在工程技術領域,每過一個階段,都會面臨工作上的挑戰,這個挑戰就是如何做下去的坎。技術本身是存在巨大的價值,但工程師是應用技術的,而且往往需要合理的分工和團隊協作才能撐起來。我們時刻面臨,自己做什麼?團隊做什麼?產品的成功與否,在汽車和零部件裡面時間比較長,有時候會面臨很多的迷茫,因為工作中大部分時間的協調和會議,讓大家覺得自己每天都在搬磚啊。
與之前一樣,我覺得職業發展之路是每個人的個人選擇,有時候是性格和愛好的雙重作用。能夠持續做下去,通俗來說就是做得足夠好。就現實來說,可能需要掌握
1)與整車需求的連接,其實就是SSTS系統規範層級的要求
2)吃透部件需求,在硬體需求CTS和軟體需求CRS兩方面對汽車電子部件予以梳理和理解
3)依靠部件開發的過程文件來整理資料:過了這麼久,我是覺得汽車電子的開發過程,我們可以在各個地方做裁剪,但是核心的幹路交付物,是我們需要收集、修改和維護的,在這點我要展開下
- 東西大家都能做,但是需要關注哪些東西是通過CTS予以描述,然後通過我們開發過程中的積累,驗證過程中的問題,製造的廢料以及後續售後IPTV來迭代的
- 我們需要個藍本,來記錄需求、問題和改進過程,為了縮短解決問題時間,我們可以給出臨時方案和長期方案,但是是否挖到根了這個只有我們在做過程文檔才清楚的
- 工作需要協同和分工,特別是有大量的溝通和彙報。收集不同角度的意見,也是我們將來迭代CTS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一個模板到產品深入過程,其實是我們對每個要求不斷理解和注釋的過程
4)驗證和機理
DV、PV這些比較終極的驗證手段,需要我們結合日常的一些實驗設計驗證來進行一步步的迭代。我是覺得需要把Validation工程師的一些思想,特別是失效機理的推斷方法,和驗證問題的思想梳理出來。然後交給團隊去驗證執行,才是工程師個人有放有收的核心。以上,都是個人的精力和體力在一定階段衰退之後的必然選擇。你放哪些,收哪些,堅持哪些都是個人的選擇。選了一條道路,就是要受到外部環境,內部環境等的衝擊,這個事情上每個人並不相同,拼到最後老工程師們總要壓箱底的功夫。
最後,我覺得《汽車電子設計》是寫個汽車工程師們,當然主要是汽車電子工程師們參考的。一個人默默在這個產業裡面的奮鬥和掙扎,總是想引起的一些共鳴和交流的。^_^
推薦閱讀:
TAG:职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