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史 | 喝咖啡刷優越感?歐洲人幾百年前是這樣做的

喝咖啡這件事,從古至今,都是有那麼點調動優越感的。

就算你自己不承認,看看身邊,喝手沖的,看不上喝意式的,喝意式的,看不上喝美式的,喝美式的呢,看不上喝速溶的。喝速溶的……也只能看不上不喝咖啡的了吧。

當然,再算上產地、單品、拼配、烘焙,這麼一排列組合,豈止是個鄙視鏈,簡直就是個鄙視矩陣!

最有意思的是,還總會有那麼幾個哥們,就算上班時剛見他端著一杯星巴克進了電梯,往後聊起咖啡的話題,也總會見他一臉嫌棄:「欸,星巴克的可不行!」

你別說,太陽底下無新事,300多年前的歐洲,面對剛剛傳入不久的咖啡,也是頗有這麼一番心態的。誰還沒點崇洋媚外,既以舶來品為榮,又對它有那麼點不知所措的階段呢。

咖啡的伊斯蘭時代

話說,大家肯定都聽說過那個因為山羊啃咖啡豆啃得太興奮,牧羊人才發現這種神奇植物的故事。但實際上這只是個坊間傳說,唯一確定無誤的,就是山羊嗑藥的地點:衣索比亞地區。

埃塞人民和山羊一起啃豆子啃了幾百年,終於發現,豆子晒乾後煮水喝,劑量大了,效果更好——後來科學家發現了其中的道理:咖啡因是溶於水的。這下,咖啡得到了僧侶們的青睞,畢竟哪國經念著念著都容易睡著啊。僧侶們一致認為,這神奇的植物一定是神的恩賜!

儘管埃塞當地信奉基督教,但由於他們的出口貿易主要是與阿拉伯人進行,所以沒過多長時間,各地的伊斯蘭信徒都欣然接受了咖啡。

因為伊斯蘭教禁酒,咖啡的刺激與興奮功能就成了人們用以代替酒類的佳品。

埃及開羅,送咖啡來的女子 The Coffee Bearer in Cairo,by John Frederick Lewis,1857

直到15世紀,咖啡仍然是穆斯林世界專屬的飲品。

當歐洲的旅行者拜訪東方地區時,他們驚奇地發現,無論君士坦丁堡、麥加還是開羅,街上都開滿了賣一種黑色提神飲料的店家。更神奇的是,這些飲品店,還兼具社交場所的功能:人們在這裡聚會,娛樂,在咖啡的調動下,高談闊論,口若懸河……

君士坦丁堡奧塔科伊清真寺旁的咖啡館

Coffee house by the Ortak?y Mosque in Constantinople,by Ivan Aivazovsky,1846

歐洲遊客對此嘖嘖稱奇,也頗為羨慕。1573年,德國植物學家萊昂哈特·勞沃爾夫Leonhard Rauwolf探訪了黎凡特地區和兩河流域,在他出版的遊記中,他在講述阿勒頗的風俗時首次提及了咖啡,這也是歐洲第一次有咖啡的記載:

「如果您想吃點喝點,填填肚子,不遠處總會有家店鋪,您徑直走進去,走在地上或者地毯上,就可以和大家共飲了。他們提供的飲品中,有一種特別出色的,叫做Chaube(也就是咖啡),黑如墨汁,但可治癒胃病和其他病痛。一大早,每個人都開始飲用咖啡,每次淺嘗一口,但要越燙越好,無所畏懼。」

1580年,帕多瓦醫生Prospero Alpini遊歷了埃及,見識了咖啡和咖啡館,在之後的專著中,他這樣記錄了咖啡和咖啡樹:

「這種樹在開羅很常見,阿拉伯人和埃及人把它們做成飲品,在飲品店裡出售,跟我們賣酒一樣。他們管這種飲料叫 Caova。」

1640年,生於德國的義大利醫生Vesling,再版了Alpini的著作,在修訂的過程中,他也根據自己的見聞,說明了開羅有將近3000家咖啡館,並加以評論道:

「不僅埃及,土耳其帝國的大多數地區對咖啡都有很大需求。有些咖啡館開始在咖啡里加糖,調整其苦味。還有些人將咖啡櫻桃做成蜜餞出售。」

後來,來自漢諾威的旅行者Karstens iebuhr在遊歷過阿拉伯世界後,這樣記錄說:

「這些咖啡館,廳堂寬敞,鋪著厚厚的墊子,夜明如晝。演講者和說書人,講述著英雄豪傑的故事,或者自己遇到過的奇聞異事,以口才取悅客人。」

然而,也正是咖啡和咖啡館給人們帶來的這種閑適感,使得咖啡館比清真寺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睞,自然,也遭到了宗教人士的強烈不滿。麥加、開羅、大馬士革,這些金燦燦的城池,先先後後都發生了教士和宗教狂熱分子衝進咖啡館,燒掉咖啡壺和咖啡杯,毆打客人,要求宣布咖啡為非法的極端事件。

你看,什麼時候都有人看不慣別人舒舒服服的生活呢。

當然,這些事件,最後都被各位蘇丹大人和平解決了——蘇丹又不傻,他們自己還想繼續好好喝咖啡呢。法官判決咖啡並不違法,於是咖啡繼續得以流行,阿拉伯人繼續開開心心地種咖啡、煮咖啡、喝咖啡,還給咖啡冠以了很多醫學上的好處,提神醒腦就不說了,健胃啊,消食啊,止血啊,總之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也算是給自己的嘴饞找了合情合理的借口吧。

到了17世紀,隨著海上貿易的興盛,咖啡終於經威尼斯傳入了歐洲!土氣的歐洲人,這才開始真正有機會享受咖啡!滿打滿算比起咱們也沒多幾百年嘛。

經過教皇洗禮的咖啡

終於說到威尼斯了!話說千年水都威尼斯以其地理優勢,一直是東西方貿易的主要中轉港,當然,也賺了大把的銀子。

然而,不久後咖啡到了羅馬,也像在伊斯蘭地區一樣,遭到了宗教狂熱分子的威脅。有些神父認為基督徒如果和穆斯林一樣飲用咖啡,靈魂就會落入撒旦的掌握。

還好,當時的教皇克萊門特八世也是個吃貨。他決定,親自測試一下這種飲品!是不是撒旦的花招,教皇還能分不出來?

哈哈哈這是誰P的……

結果,教皇大人一下子就被咖啡的香氣迷住了。他將一杯咖啡一飲而盡,前所未有的精神煥發啊,嗨起來的教皇得出了這麼個結論:

「如果說是撒旦的飲品,這也未免太好喝了吧?只讓異教徒享受,那可不行。我們應該來為它施洗!這樣,就算是撒旦的伎倆也不頂用了,基督徒值得這種美妙的飲品!」

哎呀,這個心態真是太好了!

於是,咖啡作為一個正經經過洗禮的寶寶,高高興興地走上了歐洲人民的餐桌。

出於對東方先進生活方式的羨慕,17世紀下半葉,從威尼斯開始,咖啡館也如火如荼地開起來了。其中特別有名的花神咖啡館 (Caffè Florian),從1720年至今,一直在聖馬可廣場迎來送往,從未停歇。

歐洲的咖啡館,也終於像在東方國度的那些前輩一樣,成了各個階級雲集造訪之地。歡聲笑語,故事八卦,各種小道消息,既是導遊手冊,更是人脈集散之地。

直至此時,這些咖啡館裡,大多還是承襲土耳其咖啡的製法,並未有什麼創新。要說咖啡在歐洲的發揚光大,還得從它傳到法國和奧地利說起。

巴黎,為了時髦開始喝咖啡

法國人開始喝咖啡,嗨,和咱們想的差不多,完全是為了趕時髦。

1769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大使蘇里曼·阿加 Soliman Aga造訪巴黎,這位大使特別有個性,他前往凡爾賽宮覲見路易十四的時候,拒絕向皇帝大人鞠躬,於是,被驅逐出宮廷,趕回了巴黎。

在巴黎他也沒閑著,索性推廣起土耳其咖啡來了。他將居所布置得非常華美,僕人都身著奧斯曼服裝,然後,邀請上流社會的夫人們前來參加他的咖啡派對。當然,他本人也是舉止風雅氣度不凡的,毫不辜負搞外交這個工作。

果不其然,這些巴黎貴婦們,一下子就被奢華高雅又帶著那麼點神秘挑逗的東方情趣吸引住了,她們狂熱地追捧起奧斯曼風格的一切藝術和生活,比如東方式的髮辮、頭巾,乃至裝潢風格,當然,土耳其咖啡,也立刻成了城中最熱門的飲品。

著土耳其服裝的女子 A Woman in Turkish Dress,Jean-étienne Liotard,18世紀中葉

既然巴黎開始了這種風潮,各個省的人們也爭相趕起這個時髦。咖啡館在各個城市都像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喝咖啡這件事,也成了家家戶戶的新習慣。

早餐 Le Dejeuner,by Fran?ois Boucher,1739

北歐藝術家在巴黎咖啡館的午餐

Skandinaviska konstn?rernas frukost i Café Ledoyen, Paris, by Hugo birger,1886

可愛的法國人,什麼時候也沒忘記自由民主。到了19世紀中葉,巴黎出了一份單頁期刊,叫做《咖啡館、文學、藝術與商業 The Café, Literary, Artistic, and Commercial.》,編輯這樣寫道:

「沙龍是為特權而存在,咖啡館則為平等所存在。」

嗯,大打出手都沒問題,真的很平等。

奧地利,發明咖啡兌牛奶的戰爭英雄

法國人為了趕時髦喝咖啡,而奧地利人,則是被一位戰爭英雄帶領著,在戰後繳獲的土耳其物資中,發現了咖啡的美妙。

1683年,土耳其大軍進攻維也納,維也納城中一位叫哥辛斯基 Georg Franz Kolschitzky 的波蘭人,因為通曉土耳其語,化裝成土耳其軍人,自告奮勇衝破防線,穿越多瑙河,與城外的奧地利援軍傳遞情報。他英勇穿越多次,最終幫助援軍擊退了土耳其人。

勝利後,奧地利人還算夠義氣,論功行賞。在清點土耳其人丟下的物資時,他們發現了好多麻袋的咖啡豆——問題是,這是啥?當時咖啡還在歐洲沿海地區晃悠,這內陸的奧地利人不認識啊。

這時候,大英雄哥辛斯基站了出來,作為一個波蘭商人,他可比眼前這些土了吧唧的奧地利人有見識多了。他一看就明白了,這是土耳其人賴以活命的興奮劑啊!不要別的獎勵了,就這些豆子,都給我吧!

就這樣,哥辛斯基教會了維也納人民怎麼做咖啡,也開了維也納第一家咖啡館,名喚「藍瓶子咖啡館」。

這位看官說了,哎?「藍瓶子」?不是現在特別火的那個美國咖啡館嗎?是的,就是這個名字沒錯,美國這家店取名「藍瓶子」,就是致敬300年前這家維也納咖啡館的。還好,它位列當今世界公認的最好咖啡館之一,也算沒辜負這位維也納先輩。

再說回維也納,這維也納人民不像巴黎人,巴黎人為了洋氣怎麼苦都能受得了,樸實的維也納人民實在是對咖啡的這個苦味接受無能,於是,哥辛斯基又開創了咖啡史上的一個創舉:往咖啡里兌牛奶。

本來是個無意的嘗試,卻贏得了無比的口味。現在我們喝的拿鐵啦,咖啡歐蕾啦,都拜哥辛斯基的這一發明創造。

拜當時維也納開放的風氣所賜,咖啡館逐步成了人們交換思想,暢所欲言的聚會之地。維也納人將喝咖啡變成了一種藝術,一種智趣生活。

後來,維也納風格的咖啡館,走向了全世界,成為了近現代咖啡館的模板。也是從維也納開始,咖啡師前所未有地得到了與當今社會類似的尊重。

現在,當你走進鼎鼎大名的中央咖啡館,還是能感受到貝多芬、席勒,甚至列寧、托洛茨基曾經留下的傳奇氛圍。既討論文學藝術,還能策劃革命,還有美味相伴,世上也唯有咖啡館能有這個作用了吧。

當然,別忘了一杯維也納特有的「褐色咖啡」Brauner,也就是摩卡加鮮奶油,這可是茜茜公主當年最喜歡的咖啡。

在維也納,哥辛斯基被大家當作是咖啡館的守護神,一直紀念著。你要是去維也納,可別忘記到他的銅像前拜見一番。

要不是他,沒準咱們只能整天喝黑咖啡了,哪兒還有那麼多鄙視鏈呢?

-The end-

謝謝觀看,我是@珊珊cat,最萌藝術+吃喝玩樂,《但丁的奇幻之旅》連載中,給你講最有意思的《神曲》故事。

知乎專欄:貓的咖啡漫遊

微信公眾號:mockupcoffee / 貓的咖啡漫遊

喜歡,就贊一下唄?

未與本人聯繫,禁止任何媒體/公眾號轉載。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生活 |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