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 | 如何支持孩子的社會性發展
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或者簡單地說,社交能力的發展,是近來身邊的父母和老師諮詢的高發區。
而社會上對蒙台梭利的一大質疑之一,就是覺得蒙台梭利的環境只注重孩子的個體工作,而不注重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
那今天呢,就來做一個澄清和說明,解釋一下蒙台梭利環境是如何支持孩子社會性行為、性格的發展的,以及針對一些大家關心的問題,給家長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議。
下面是長文,你準備好了嗎?
今天的大綱
1 什麼是孩子的社會性行為?
2 如何判斷孩子的社會性行為發展的怎麼樣?
3 孩子為什麼要發展社會性行為?
4 完備環境三要素之:兒童方面,如何輔助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5 完備環境三要素之:環境,如何輔助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6 完備環境三要素之:成人,如何支持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7 家庭里如何支持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1. 什麼是孩子的社會性行為?
首先,提到社會性行為,或者社交,第一個跑到我們腦子裡的是:跟朋友聊天,參加聚會這些。當然,這些很重要,所以按下不表。但是社會性行為,或者社交,遠不止這些。
首先,說到0-6歲孩子的任務是:適應環境,自我構建。
蒙台梭利提出,0-6歲階段,孩子社會性行為發展的目的有三:
1.兒童需要機會去解決社會問題;
2.兒童需要學習到恰當的行為;
3.兒童需要追求被社會接受的事情。
2. 如何判斷孩子的社會性行為發展的怎麼樣?
社會性行為發展的健全的人,能夠平衡自己個性與社會性的關係。
首先,引入個性和社會性的概念。
個性,即孩子的獨特性,即獨立性、自由、利己性等;而社會性,即社會作為一個集體,需要依賴性、紀律、利他性等。
如果孩子的個體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就會與社會性之間產生衝突。真正社會性行為發展健全的人,不是總可以避免衝突,而是即便在遇到衝突的時候,能夠達到個性與社會性的平衡。
舉幾個例子來說:
人能夠知道如何在不同的場合下如何與他人相處,什麼樣的行為是被他人和社會接受的(這也就又涉及到了自由與限制的問題);
個人在獨立發展的同時,也會與社會上的其他人相互依存;
在滿足自己需求的時候,能夠考慮到別人的需求,並且願意為別人著想;
夠意識到,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並且去尊重個體之間的差異。
所以,蒙台梭利博士在孩子社交方面的支持,也是她三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原因之一。
3. 孩子為什麼要發展社會性行為?
在講教室及家庭如何支持孩子社會性行為之前,還是要講一些理論的東西,大家要首先銘記孩子這個時期的發展特點,再配合對孩子的觀察做出回應。
? 人類傾向。
首先引入蒙台梭利四大基礎理論之一的概念:人類傾向。蒙台梭利博士中介了18種人類傾向,與孩子社會性發展相關的有2個:群居的人類傾向和溝通的人類傾向。群居和溝通的人類傾向讓人有社會性行為的動力。
群居的人類傾向:蒙台梭利博士認為,人類不是離群索居的動物,人類渴望群居。人類能在群體中定位自己,了解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而雖然人都希望達到獨立,但是生活中沒有人是生活在孤島上的魯濱遜,大家都是藉助別人的幫助或者勞動才能生存。
溝通的人類傾向:人類願意通過各種方式與別人進行溝通,包括:語言,文字,動作,藝術,寫作等。通過溝通,我們就能跟別人發生聯繫,就能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了。
? 社會性行為的敏感期。
上次我們提到過,孩子在2.5/3歲左右開始處於社會性行為的敏感期,這個時候在內在導師:敏感期的指引下,孩子有社交,尤其是與同齡人進行社交的慾望。
? 吸收性心智。
孩子在0-6歲的時候有吸收性心智,這個時候孩子會吸收並延續環境中待人接物的方式,然後建構出自己的社交方式。這不僅包括動作、語言,還包括甚至成人都很難覺知的對外界的態度。
所以,是孩子身上的這些特質,讓孩子有動力也有必要去發展社會性行為。
4. 完備環境三要素之:兒童方面,如何輔助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再回顧一下環境三要素:兒童,環境,成人。
兒童從環境中學習,而非向成人學習。而成人是兒童與環境之間的動態鏈接。
首先講一下要素之一:兒童。
? 混齡。
蒙台梭利環境,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混齡。
? 怎麼混齡?
蒙台梭利的各個年齡階段的環境中,都是以3年為一個年齡層進行混齡,而在3-6歲的CASA環境中,是3-6歲的混齡。年齡和性別都要平均分配。
? 為什麼混齡?
孩子間產生間接學習是設置混齡的首要理由。小的孩子可以向大的孩子學習,而大的孩子可以幫助小的孩子。
在兒童之家,採取的是一對一的示範,而非集體教學。所以有的家長會擔心老師不能兼顧一個班25-30個學生。
而混齡班裡,大孩子在掌握了一個工作之後,可以給小的孩子示範。這樣大孩子和小孩子都可以從這種關係中獲益:
1,大孩子通過這種教授給別人的方式,知識的留存度達到最高程度(我們都知道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講給別人聽啦);
2,大孩子通過給小孩子示範,會變得更加自信,也從中學到如何用別人喜歡的方式幫助別人;
3,由於同處於第一發展階段,大孩子更能用小孩子能理解或喜歡的方式來給他示範,小孩子更樂意接受,吸收的效果也更好一些;
4,會形成一種很直觀的現象:在環境中待的久,年紀大的孩子掌握的就多一些,這樣小孩子在工作不會做的時候也不會氣餒,因為他知道,不是我不聰明,等我長大了我就也會啦;
5,避免了不良競爭,以及霸凌。大孩子與小孩子之間,大孩子幫助小孩子,小孩子崇拜大孩子,會是很融洽的關係。同時,大人會擔心大孩子欺負小孩子,但在環境中,有小孩子打大孩子(因為小孩子還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動作,不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大孩子比較委屈的時候,但是沒見過大孩子欺負小孩子的現象。
6,同時,環境中也會形成一種共識: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大孩子可以在環境中幫助小孩子,維護環境以及環境的秩序等。這不就是社會的縮影么?
5. 完備環境三要素之:環境,如何輔助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 每個教具只有一件。
如果一個孩子想做粉紅塔的工作,但是別人在做,那孩子就要等待。可能年紀小的孩子還沒有自控能力,想馬上就得到。但是通過這種環境上的設置(而非大人告知他要等待),慢慢孩子就能發展出自律性,學會耐心和等待。而在與他人的相處及社會生活中,自律和耐心不正是個人涵養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嗎?
? 做完工作之後要準備好,給下個人使用。
這個方面與上面大概是一體兩面。等待的孩子要有耐心,那在使用教具的孩子做完之後就要把教具歸位,預備好,以方便下一個人使用。在教室里,孩子做完工作之後不是轉交給下一個孩子,而是完整地歸位,以方便下一個人使用。
? 照顧環境的工作。
教室里還有一些無形的教具,會影響孩子社會性行為的發展。日常生活中的照顧環境的工作,就是傳達給孩子,作為集體的一員,你要維護環境。
而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來講,照顧環境的目的又不一樣。對於小孩子來講,他們正處於動作協調的敏感期,這時候他們不停地洗桌子、掃地、擦玻璃是為了滿足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所以有時候你發現,桌子不臟,孩子也要來洗一洗。
而對於打孩子來說,他們的目的更在於想幫助別人,維護大家生活的環境,為集體和環境做貢獻。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看到地髒了,會來掃地,看到小孩子水撒了,會主動地拿拖把來拖地。而大孩子的這種動機和行為,正是社會性發展的標誌。
? 個體工作與團體工作
蒙台梭利環境中很重視個體的工作,而在個體工作中,只要孩子在做符合他發展需求的工作,他就享受工作的自由,包括:
工作不被別人打擾。如果有人打擾他,他可以請對方離開;且如果有人來觀察他的工作,如果他不喜歡,也可以請對方離開;
孩子可以想工作多久就工作多久,想做多少次就做多少次;
孩子可以選擇在誰的旁邊工作,或者不在誰的旁邊工作。推己及人,你也想在朋友旁邊坐,不喜歡靠著討厭的人坐,對不對?真正尊重孩子也要體現在這裡呀。
而除了個體的工作,環境中還設置了一些團體的工作來支持孩子社交的需求。例如:
? 日常生活優雅與禮儀的工作。
優雅與禮儀的工作一般都是小團體中進行,包含語言的優雅與禮儀和動作的優雅與禮儀。工作的目的就是給孩子示範恰當的說話和行動方式:例如如何在不喜歡別人打擾的時候請別人離開;如何請教別人問題;如何輕輕地搬椅子不發出聲音等。
? 感官區域感官遊戲工作。
感官工作的最後一步都是給予語言。而通過小組的工作,孩子把抽象的概念通過語言表述出來,可以幫助孩子記住教具要傳達的概念。另外,通過小組工作,孩子也能學到如何在遊戲中與他人合作,所以在感官遊戲的示範的時候,成人要做好榜樣。
? 數學區域的小組工作。
數學區域中一些工作,如銀行遊戲,也需要在小組中進行。孩子在這個工作過程中,能逐漸練習如何與他人合作。有時候孩子是領導者,有時候要服從於領導者。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練習解決問題,互相協作,互相幫助等。
而在蒙台梭利環境中,團體的工作跟個體的工作一樣重要。
在教室中,有的老師看到孩子聊天,就感覺很焦慮,覺得孩子在閑逛,沒有在工作。但其實,語言與社交也是孩子工作的一部分,孩子需要在教室的小社會中生活,在生活中鍛煉自己的社會技能,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 為集體貢獻的機會。
在蒙台梭利環境中,設置了很多工作是有上下游關係的,這就模擬了社會生活中的場景。例如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擦亮銅器的工作需要用到布,而有設置了洗布的工作,然後洗完晾乾之後,就有孩子熨好折起來放好。雖然每個工作有各自不同的目的,但是通過這樣上下游的合作關係,孩子會體會到社會中你做的事情都是有價值的,是為了社會的運轉做了貢獻。
教室里其它支持孩子社會性行為發展的設置。
? 點心桌。
在蒙台梭利環境中,會設置有點心桌。孩子如果工作累了,想要休息,或者感覺有點餓想吃點東西補充一下能量(這跟我們上班是一個道理咯),可以隨時去點心桌吃東西和休息。但是有的環境中,點心桌只放一張椅子,這樣點心桌完全就變成了個人的事情,滿足了孩子吃點心的自由,卻剝奪了孩子社交的自由。
聯繫到生活中,吃飯或者下午茶的時間,其實是我們進行社交活動很好的機會,對於孩子也是一樣。
所以點心桌區域,要設置不止一把椅子,可以2-4把,這樣孩子就有機會跟朋友一起吃點心,聊天。而且,如果點心桌區域已經坐滿了,孩子也會練習等待,或者跟朋友提前約好,我們今天一起吃點心。
? 讀書角。
讀書角同點心桌一樣,也要給予孩子社交的機會。可以設置成2個椅子,這樣孩子既可以分享,又能夠練習相應的社交技巧。而這些技巧需要在優雅與禮儀的工作中事先示範,例如要示範給孩子與他人協商的技巧和方法;如何請求加入對方等。
因為座位有限,孩子在過程中,也會學會談判、商討、妥協。可能有時候也會引起衝突,但是發生衝突的時候,不正是孩子練習解決衝突的機會嗎?
6. 完備環境三要素之:成人,如何支持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在孩子社會性行為的發展中,成人是推動者,而非權威/法官的角色。
首先,成人要做好榜樣,因為孩子有吸收性心智,會吸收成人語言、動作及待人接物的方式,並且內化成自己的方式。
其次,當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時,成人要沉住氣,不介入,在一旁觀察,看孩子怎麼解決。
如果實在需要成人介入的時候,成人也不要給出解決方案,而是要問雙方當事人:你們想怎麼解決?
成人可以給出自己的建議,但是最終決定權還在孩子手上。
成人要記住,當孩子之間產生了衝突之後,這是絕佳的練習機會,練習的就是孩子如何通過協商的方式來自己解決問題,而這一能力將會帶到他之後的社會生活中。
7. 家庭里如何支持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教室中就講這麼多,那在家庭中,如何支持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首先要明確,家庭也是一個社會單位。家庭中有爸爸,有媽媽,有孩子,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社會人。
所以家庭是鍛煉孩子的社會技能的絕佳的地方。
在家庭中,可以給孩子優雅與禮儀的示範,並且跟孩子進行角色扮演的練習。
拿大家很關心的一個例子來說明。
孩子害羞,出門不打招呼。
首先態度上,如果孩子不想打招呼,我們不勉強孩子。
其次,如果希望孩子出門主動打招呼,那我們要做好榜樣和示範。生活中,跟身邊的人要積極主動地打招呼。孩子有吸收性心智,會吸收到。
再次呢,可以在家裡跟孩子進行打招呼的優雅與禮儀的練習。在家中模擬場景,比如在外面我們看到王奶奶,我就主動跟王奶奶說:王奶奶早上好!然後讓孩子也在家裡練習。
最後,在家裡練習了多次之後,遇到王奶奶,要先徵求孩子的意見。你要不要像在家裡練習的一樣跟王奶奶打招呼呀?如果孩子拒絕,那我們不勉強,自己打招呼就好了。
看到這裡的都是真愛。
如果你還有社交方面的問題,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們一起探討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