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有內涵的《心理罪》如何實現罪案懸疑片的另類升級
文|鳳凰涅槃 編輯|朴芳
「認識人越多,我就越喜歡狗」,這一金句,道出了人性因為社會而產生的蛻變和扭曲。
一杯人血牛奶,為何會對人產生致命誘惑?
什麼樣的扭曲心理才會為之痴狂,甚至不惜接二連三,連環殺人?
犯罪、偵破、懸疑、人性、天才與熱血揪扯在一起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
《戰狼2》上映以來熱度不減,帶動大盤持續發熱,本周又有《心理罪》、《鮫珠傳》,《俠盜聯盟》三部新片相繼上映,其中《心理罪》熱度最高。
由謝東燊執導,顧小白編劇,廖凡、李易峰、萬茜等主演的電影《心理罪》以罪案懸疑為框架,創新、挖掘人心和人性為亮點,前期點映引起熱議的同時收穫了不錯的口碑。
該片改編自被稱為「十年來最好的偵破類型小說」雷米的同名著作第一部《畫像》的開篇故事「血之魅」,加之網劇版的火熱使此次電影版上映之前就自帶熱度和粉絲屬性。
罪案懸疑片:類型片的新增長極
中國電影市場經歷了多年來的暴力增長之後,之前熱錢大量湧入,不論「劇本好壞」、「團隊優劣」以產量取勝的產業運作模式已經逐漸退潮,中國電影已然進入新常態時期即電影開始回歸到電影本體質量的軌道上。
而這方面沒有什麼其他類型片能夠像罪案懸疑片一樣「管中窺豹」般以小見大展現整個現代社會的全貌,同時嚴謹的推理和偵破過程讓觀眾目不暇接之餘注意力絲毫不敢放鬆,血淋淋的真相可以極端地凸顯人性的善與惡。
電影《心理罪》一改罪案懸疑片重表演,輕製作的模式,突破了以往此類影片小成本、小體量的業內慣例,影帝廖凡、流量明星李易峰、新銳演技派演員萬茜紛紛加盟。
影片主線清晰、情節緊湊,中間劇情穿插連環兇殺、室內、屋頂追兇、泥地搏殺、配之童年心理陰影閃現以體現主角沒心掙扎,殘酷之餘也不忘記打兄弟間的友情牌。
觀影后犀牛君第一感覺是主創團隊在場景設計、演員表演方面下了足夠的功夫,氛圍營造頗為獨到,雖不能說與國外的經典罪案比如《七宗罪》、《殺人回憶》等比肩,但對標國產電影來說,是一次獨到的嘗試。
《心理罪》:類型片的走「心」之路
獵奇是人性的基本心理,求知慾是人的基本欲求。
罪案懸疑片這些特性為觀眾提供了選擇觀影的預判甚至偏愛,但因為題材固定甚至模式化也為創作者的創新和突破帶來不同程度的桎梏,如何在充滿想像力和符合邏輯性的前提下創造出讓創作者和觀眾都滿意的作品,是當下很多懸疑犯罪類型片主創團隊共同面對的難題。
《心理罪》劇情講述了廖凡飾演的刑警隊長邰偉和犯罪心理學天才李易峰飾演的方木通過心理畫像聯手挖掘嗜血變態兇手的扭曲變異心理,破解飲血連環案、飼養血源的駭人危機。
以往的罪案類電影,大多都聚焦「怎麼破案」而忽視或者弱化了「為什麼犯案」。
此類題材在製作時最大的問題在於主創團隊對類型理解不足,多數創作者慣性認為罪案懸疑片應過多的專註於燒腦的橋段,而忽視了犯罪的根源究竟是什麼,忽視了罪犯深層次上誘因及行為動機的設定,好的懸疑犯罪類型電影應該回歸到人性的善惡上,給觀眾以心靈震撼,進而實現主題的升華。
《心理罪》原著小說富含犯罪心理學、法學、刑事偵查學、現場勘查學和法醫學知識,既有國內外真實案例的再現,又不乏大膽奇詭的想像,使作品感染力和深度兼備,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同時也能引發讀者的深刻反思。
同時,書中的人物設定讓觀眾從對案件走向的關注轉移到人物命運走向的關注,因此小說主人公方木也就能牽動更多書迷的心。
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網劇播出後,收穫了用戶的廣泛好評,為此次電影版《心理罪》提前預熱,此次院線觀看的觀眾很多即是「劇轉影」。
此次電影版心理罪,與網劇偏重於案件和推理相比,加強了動作戲和對駘邰偉的心理刻畫,這樣設計更加適合於110分鐘的電影體量,用有限的時間快速抓住觀眾眼球。
「沒看過原著,但是覺得影片很緊張、好看」,「打戲精彩、比之前想像的更精彩」,「李易峰哭的時候,感同身受」。影片在之前提前點映、路演和今日公映後也收穫了包括非原著粉絲在內觀眾的廣泛好評
該片出品方和力辰光董事長李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電影市場正逐漸走向成熟,市場為電影本體提供更大的空間和更好的環境,最佳的資源匹配、雄厚的資本以及優秀的技術支持使小說影視化改編有了無限可能和機遇」。
《心理罪》小說在十周年之際被搬上大銀幕不僅順應了當下中國觀眾的觀影審美,也順應了中國電影市場成熟之勢。目前觀眾的口碑即是對這一看法的映證。
戲骨、鮮肉、金牌編劇的「上身之旅」
「在前兩三個月什麼戲都不接,除了聊劇本,就是在訓練」導演謝東燊評價廖凡時說。而廖凡自己談到為了這部電影付出辛勞時則顯得輕描淡寫「我只是很享受表演」。
李易峰則在杭州參加「路演」時強調「演戲難在讓角色上身,希望通過表演在角色上看到全新的自己」。主創團隊儼然把拍電影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心理罪》電影時長110分鐘,在這個不長不短的體量中,如何在原著故事框架和商業價值方面尋求平衡對於製作方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主創團隊針對電影特徵、觀眾的觀感,以原著為基礎對其中的故事脈絡、案件還原和偵破、人物的心理描寫進行了全新升級。
劇情框架方面更契合電影觀眾的口味,從而做出了一定程度上取捨。故事上偏重動作戲,削弱了懸疑燒腦橋段,尤其是後半段中動作戲和對罪犯的抓捕行動完全取代了推理。有一些兇殺現場的鏡頭尺度突破較大;場景和道具設計具有極強的現代感和科技感,可以看出主創在這方面頗為用心,從而讓整個故事的時代背景看起來如同現在。
之前影片路演過程中,相關警務人員也紛紛肯定了該片在「心理畫像」、「偵破過程」中貼近實際,非常符合辦案過程。
演員表演方面,廖凡無愧於柏林影帝的稱號把一個「一個有著內心創傷、背負著情感債的警察」刻畫的入木三分,其中幾場近身肉搏戲份無論是表演還是剪輯都非常到位。
片中另一主演,李易峰在表演方面凸顯了想撕掉「偶像」標籤的努力,表現超過了以往,「哭戲」那段受到了廣泛肯定,在心理轉換上的細節方面有很大上升的空間。
突破:戴著鐐銬跳芭蕾
較之國產電影恐怖,青春之外創作瓶頸,懸疑刑偵片難度更高,一是專業性,二是監管尺度把握,三是怎麼拍出新意,拍出震撼性從而引發觀眾反思。
《心理罪》的一大特色就是在突破了以往罪案懸疑片在邏輯和內涵上的固有套路,引入「心理入侵」和「心理偵破」,角色的內心戲相當出彩。
以偵破案件、邏輯推理為引子,展現犯罪作為一種具體人群行為是如何生根發芽,進而危害自己和社會的。拍電影的過程是講故事,看電影的過程卻是洞悉人心和人性。
影片將人性罪惡之源的形成、發展、危害一一點出,進而讓觀眾自我反思自己身上是否多多少少有一些性格上的原罪之兆?距離到形成罪惡有多遠?人性的蛻變是如何完成的?
同時,電影《心理罪》用懸疑搭台,以年輕演員加盟做到實現對觀眾容納度和接受度更高,這都是市場成熟的標誌,實現了「類型+X」模式。
當然模式不是固定不變的,「類型+」電影發展模式規定到底要為商業屬性服務,最重要的是創作者的思想表達與觀眾所產生的共鳴,在注重懸疑片本身「嚴謹邏輯推理」前提下嘗試增加符合觀眾口味的元素。
《心理罪》作為罪案懸疑片的新嘗試,作為電影市場新興增加級的代表作,以後有很大提升空間,面對同檔期的《鮫珠傳》,《俠盜聯盟》,《心理罪》在開畫的排片、預售、前期口碑方面都表現優異,同時在題材和人性刻畫方面具有獨到之處,演員也頗有號召力,因此在這一輪市場競爭中將佔有一些優勢,最終能否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我們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心理罪》廖凡搭戲李易峰,這年頭不拍爛片的影帝難找了
※《心理罪》:為國產犯罪片打開一個新切口
※電影《師父》中男女主角之間有愛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