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搬運』談談人體的整體性 (作者;星火燎原)

今天和各位同仁交流下對人體整體性的認識和理解。在這裡,為了減少運算量便於理解,我們的交流僅限於人體整體和其子系統(非專業可以簡單理解為器官)兩個層級內,暫不繼續向下劃分層級(組織、細胞、亞細胞、大分子、基因突變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共同進步。

生物體也稱有機體,簡稱機體,是自然界有生命物體的總稱。人的機體是一個巨複雜的超循環系統,由不同的系統、器官、組織、和細胞及其各要素與內外部環境相互關係組成。在多數人的認知中,人體被分為8大子系統,包括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後來增加了一個免疫系統。

在復旦大學出版社人體系統解剖學中這樣描述人體,「人體許多器官構成」,人體器官按照功能分為5大系統,即運動系統(包括骨、骨連結和肌3個子系統,司軀體運動功能)、內臟系統(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4個子系統,司物質交換和繁衍功能)、脈管系統(包括心血管和淋巴兩個子系統,司體液循環流動功能)、感受系統(包括視覺和位聽覺2個子系統)、調節系統(包括內分泌和神經兩個子系統,司全身各器官協調功能)。這些器官加和在一起,能拼湊出一個活蹦亂跳的人體嗎?

整體性可以說是人體最為鮮明,最為基本的特徵之一。在系統論中指出:系統是由若干要素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機整體,各個要素一旦組成系統整體,就具有獨立要素不具有的性質和功能,整體的性質和功能不等於各個要素性質和功能的簡單加和。換句話說,人體的性質和功能大於人體各個器官性質和功能之和。人體系統之所以區別於各個器官的堆積系統,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人體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

亞里士多德說,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我們用數學這樣描述,1+1>2,再描述的清楚一點,系統=各要素之和+要素間關係。人體能夠作為一個整體,其根本原因在於各個器官與內外環境的相互作用,這種作用是非線性的。人體內部各器官之間和人體作為一個開放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物質、能量、信息的穩定交換,離不開各個器官的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相互配合。比如我們刷微信運動步數,需要骨骼支撐身體,胃腸分解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心血管的運輸能量物質,小腦穩定平衡,內分泌控制心率、血壓、散熱,肺臟進行氣體交換等等,任何一個單獨的器官,都不能完成人體作為整體進行運動的使命,把一堆器官堆積起來也不行。

那麼被解剖後的人體各器官散亂的堆積在一起,還能不能再稱之為有機的整體,顯然不能,離體的器官已經不能和其他各器官進行有機的配合了。缺少了某些器官的人體是新的整體,這個整體會不會崩潰,取決於缺少的那部分要素的結構和功能。下面我們插播一條新聞

黑格爾說,一隻手從身體上割下來,它雖然仍然可以叫做手,但實質已不是手了。世界不斷的運動變化,隨著斷指再植技術的提高,離體的人體組織經過一番外部干預之後,可以恢復到基本正常的機構和功能,那麼,我們可以繼續把再植成功後的人體組織稱之為人體的要素,這個要素是一個新的被再植的要素,和以前的要素髮揮著類似但有差異的功能。我們要看到他那個時代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局限性。人體假關節或者外骨骼能否被看做有機體的一部分,這裡我需要和大家一起探討,或許我們應該稱之為工具。

人體系統的整體性只有得以保持,才能不斷的在人類進化過程中不斷演化。在人類逐漸依靠工具進行勞動的演化過程中,有些功能在內外環境的交互作用下不斷退化,比如人的尾骨和闌尾,有某些功能得到進化,比如人體的大腦。把愛因斯坦的大腦泡在營養液里,阻止不了大腦內部的熵增過程,最終必然走向大腦結構和功能的解體,解體後的大分子自組織在新的環境形成新的系統。由此可見,人體具有整體性,才具有人體系統的整體變化。

人體各器官之間的相互關聯。用高血壓作為例子,高血壓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心血管綜合征,未使用降壓藥的情況下,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多個器官共同參與、相互聯繫維持血壓的穩定。心臟像水泵一樣不斷的把全身靜脈的血液抽吸出來,經過肺臟氣體交換後,將血液射到動脈中,形成收縮壓和舒張壓。導致血壓波動的機制是多因素的,心室的容積、心力的強弱、心率的快慢會影響心臟的泵血功能,進而引起血壓的波動,交感神經的興奮會增加心臟射血量、腎臟原因引起的鈉水瀦留會增加血管內的血液容積、血脂血糖的升高和吸煙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進而影響血管收縮功能,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血壓的增高,又會反過來影響心臟、腎臟、腦的功能,比如引起腦出血、腎功能衰竭等。由此可見,全身各個器官相互之間是緊密聯繫的。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器官相互關係是非線性,不是說吸一盒煙,就破壞了「一盒煙」單位的血管彈性。還要注意這種關係是複雜性的,不是說血糖正常的人血管狀態一定健康,還和遺傳因素、飲食、年齡、性別、生活習慣有關係,這種關係是由多種因素相互制約、協同的。器官之間的關係是在不斷運動變化的,血壓在休息狀態和跑步狀態,少年和老年是不同的,即使每天躺在床上玩王者榮耀或者一天一睡、一睡一天,也是受情緒波動影響的,在上午6-10時,下午4-8時會出現一個血壓高峰。萬物絕對運動,客觀的世界普遍聯繫,我們對待這種比較複雜的要素間關係,一定要仔細辯證,爭取做到全面、發展、聯繫,不要靜止、片面、孤立。

人體作為一個整體,是不允許血壓肆無忌憚的增高或降低的,整體一旦形成,就會反過來制約部分。心血管活動的調節包括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自身調節,使心血管活動適應不斷變化的代謝活動的需要。比如,當動脈壓突然升高時,可反射性引起心率減慢,心輸出量減少,血管舒張,血壓下降,這被稱為壓力感受性反射。此外還有RAS系統的調節、器官自身血管阻力血管口徑的調節等。如果通過以上機體的制約,仍然無法控制血壓,可以通過運動、飲食、藥物等從外部環境引入負熵。器官和人體整體的關係也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器官和人體整體,相對而存在,相互依存。血液離開人體,暴露在空氣中會激活凝血機制,迅速凝固。大腦長時間缺乏血液供應或供應不足會產生不可逆性損害,並伴隨一定的軀體癥狀,如頭暈、噁心、嘔吐、肢體癱瘓甚至死亡。人體缺乏了一側腎,一般情況下對人的生活影響不大,但其影響了人體清除毒素的儲備能力。

在認識了人體整體性的基礎上,還要說道說道學習和研究人體的兩個方法,一種是分析,一種是綜合。分析是把人體分解為各個部分加以認識,醫學的發展史也是這樣,從人體到器官、組織、細胞、亞細胞、大分子等。我們向下層進行分析,是為了更好的認識整體之間的相互關係,深入各個人體器官的內部結構,剖析各個人體功能的內在聯繫。綜合是把人體各個器官的各個方面聯繫起來,把人體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加以認識。

在臨床工作中,如果只注重分析,其核心哲學觀就是 「還原論」,認為複雜的系統可以分解為各部分之和予以理解和描述,表現為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比如我們有個總是胸痛心電圖懷疑心梗的患者,檢查做了一圈診斷為膽源性胰腺炎。只注重綜合,就會「三素一湯」、「消炎活血」,至於消什麼炎,活什麼血,說不出來所以然,更難以建立系統化的臨床診療思維。

《內經》反覆強調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蔘天地」(《靈柩·刺節真邪》),也是把人和自然界作為統一的整體加以辯證,但是這是一種傳統的整體論。我們強調的綜合,是一種建立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我們祖國偉大的傳統醫學具有樸素的系統觀,是「整體辯證」的醫學,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是極其具有進步性的,在缺醫少葯的年代救治了許多人的生命,如今四磨湯、蛇膽瘡等等傳統經驗方繼續在臨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傳統醫學樸素的陰陽五行和八綱辨證是樸素的系統辯證思維,還應繼續向下分析、量化,中藥學還要在分子層面進一步拓展,我們的進步空間還有很大,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團隊受中國典籍《肘後備急方》啟發,成功提取出的青蒿素,被譽為"拯救2億人口"的發現。

我們用系統論的知識去嘗試理解人體的科學,這種思維方式並不新鮮,是無數前輩都在做的事情,前輩們在認識人體這個巨複雜系統運用各種工具和方法付出了巨大努力,人類衛生事業碩果累累,然而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推薦閱讀:

任天堂有哪些成功方法論、經驗值得學習?
關於奇葩問題背後的嚴肅思考
景觀都市主義在具體項目上是如何操作的?有哪些設計手段與技術?

TAG:人体 | 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