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人才必須具備的四要素
無論何時何地,在哪行哪業,要成為人才,必須具備四要素。
第一要具備抗逆性——在逆境面前能百折不撓,上至天災人禍,下至打擊陷害,都無所畏懼,有泰山壓頂腰不彎的大無畏精神。抗逆性是成為人才的首要條件。
第二個要素是發心、發願、立志向。一旦有了理想和願力,就意味著人生有了方向和目標。有志之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無論遇到多少艱難險阻,身心受到多大打擊,都會勇往直前,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凡聖的差別就在於有無高遠的志向。
和尚之所以不能成佛作祖,就是缺乏悲心,不能發大心,行大願。能發大心行大願,雖是凡僧,但已懷聖人之志,這就是質的飛躍。即便行持還不到位,通過若干年努力,一定可以達到內外一如。因此,發心是改變一個人的前提和根本。
第三個要素是包容心。有多大的量,就能承載多大的事;有多大的量,成就的果位就有多高。佛之所以能隨緣不變,是因為他有博大的胸懷,寬廣的胸襟,毫無分別的包容與愛,對萬事萬物沒有的任何排斥與抗拒。
沒有這樣的心量和境界,達不到隨緣不變,矢志不渝。一個人之所以缺乏感染力、攝受力,是因為量不夠,不能包容他人。只有在接納、包容的基礎上,才能感染他人,攝受他人。
第四個要素是具備化身的功能,這個化身是指思想的傳播。中華民族是堅持正義、追求真理、崇尚氣節的民族。《易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儒家的中庸之道,老子的無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
佛祖何曾離開過我們?佛陀的精神和思想源遠流長,始終不斷地激勵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佛子們。佛陀的思想還將繼續流傳下去,直到這個阿僧祇劫的結束。
我們的生命之光正因為伴隨著思想的傳播,而成為永不消逝的電波。再多再好的想法,即使說得天花亂墜,不去行動,也毫無價值。
雷鋒雖然英年早逝,但他那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家喻戶曉,迄今仍在中華大地上廣為流傳,他始終活在千千萬萬人的心中。
正因為他具備了化身功能,他的思想、行為和精神才得以代代相傳,影響和鼓舞著無數的後來人。同樣,一名佛子如果不具備這四項素質和能力,就不能算是一個優秀的佛子。各行各業的人要想成就,都必須具備以上這四個條件。
前段時間一個保安想出家,來時雄心萬丈,磕頭髮願。將他放在一旁冷淡幾個月,讓他隨眾出坡,他就跑掉了,信心也無影無蹤了。這就是不具備抗逆性。大自然中很多動植物遇到天寒地凍、風吹雨打,包括瘟疫,無論氣候、環境多麼惡劣,都能適應並生存下來,這就是具備了抗逆性——適者生存。只有在生存的基礎上才談得上發展。
接下來是發願,樹立遠大的志向。前提是改變心態,否則願力生不起來。有了願,就要去行願,在行願的過程中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當初我師父給我起這個名字,意思就是要我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想成佛作祖,就要接受成佛的挑戰,按佛的標準要求自己。如果安於做凡夫俗子,當混飯和尚,雖然沒有壓力,但也沒有動力。
行為的標準和肩負的擔子取決於你的志向。在行願的過程中,很多事情由不得你去選擇,只有包容,接受。在接受的同時不能被同化,不能忘記初衷,更不能迷失方向,而應入污泥而不染。
只有佛才能隨緣不變。普通人一隨緣就迷失了自我,丟掉了初衷。就像有的人初衷是發心來東華寺培福、修行,當他看到幾個好吃懶做的和尚和居士,他便被外境所轉,放棄了初衷,也學著好吃懶做起來。
大多數人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忘記自己的身份和目標,不會因為身邊的人和所見所聞和自己的追求背道而馳而隨之墮落,更不會放棄自己的初衷。這種人儘管隨緣,但他能牢記自己的初衷,隨著包容心的不斷擴大,他吸收的養分也越來越多。
就如同樹木,什麼垃圾都能接受並從中汲取養分,讓自己茁壯成長。粗糧、細糧,甜酸苦辣都能吃,不挑食,營養才均衡全面。
如果一個人只具備了前三個條件,不具備化身功能,他所做的一切努力終將隨著肉體的消失而消失,無法流傳後世。假如釋迦牟尼佛當初不出來佈道,縱然開悟了,他的思想也會隨著他身體的消失而消失,不會流傳至今。
一個人做事瞻前顧後,膽小怕事的癥結在哪裡?有的人說自己膽小,為什麼膽小?因為太在意結果,怕丟面子,總把自己當老大,當個人物,所以妨礙了自己的成長。
如果不把自己當個東西,不在意結果,自然放得開,可以做到收放自如,隨意自在。我們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和尚,臉面值幾個錢?失敗是成功之母。
經常做錯事是因為經常在做事。什麼都不做,當然無錯誤可言。有智慧的人不會因為你做錯事而否定你,抹殺你,他所否定和抹殺的是那些不做事的人。
成功的人是失敗次數最多的人,功德圓滿的人也是犯錯誤最多的人。要想快速成長、進步,唯有經過錯誤的洗禮,別無捷徑。記住:我們是小人物,臉面不值錢,要務實,不要為面子活著。幼稚的人往往特別好面子。
成熟的人不會為面子活著,永遠活得真實。只有不成熟的人才會活在虛無縹緲中,把面子、感覺、榮譽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成熟的人做任何事都很實在,看得見,摸得著,自利而且能利他。
有覺照的人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做什麼,想什麼,所以不會犯錯誤。犯錯誤的人是因為當下丟掉了覺照。做事情沒有標準,心中沒有一幅「最佳效果圖」,是拿不出好作品的。
只有品嘗過美味佳肴的人才會品菜,才能做出色香味具全的菜肴。無論哪一種人才,只有經歷了,見識了,智慧增長了,心態改變了,面對任何人事物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平常心就是道心,就是佛心。
作者:東華禪寺開山方丈釋萬行,萬行大和尚倡導以人為本的人本佛教理念,遵從農禪並重的祖訓,「堂上坐禪,堂下禪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三十歲創立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四十歲創立東華禪,讓學人通過學修「東華禪」的精神,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