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度的下滑漂移 那些年的老啟德

香港老啟德、穿行於高樓間的「最危險機場」。

撰文 |FEI

出品 | 網易玩家工作室

原本是填海搞房地產,但後來被港英政府收回,在這裡建了一座機場,1925年這個機場正式啟用。按照當時的航空業情況,這個機場對任何飛機都是綽綽有餘的,畢竟這片土地是香港可找到的最大面積土地。當時的飛機屬於低、小、慢,就像DC-3。這就香港啟德國際機場的初期。

40年代的啟德機場,飛機以活塞螺旋槳和水上飛機為主。

二戰後,香港成立民航管理部門,專責管理香港的航空服務,並開尋找新的機場選址的計劃,並初步選定了新界屏山及港島赤柱,但後來兩個選址分別因政治及成本問題,皆被PASS。最後決定在啟德原址上繼續發展。

50年代的啟德機場,圖中是澳洲和英國的航空公司,道格拉斯DC-6。

從60年代開始,金融業讓香港從東南亞走向世界,逐漸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那個時期,航空技術的突破,噴氣機讓飛機飛得更快、更遠,載的人也更多,啟德機場開始面臨壓力。

70年代的啟德機場,噴氣機時代來臨,澳洲快達航空的一架707準備出港。

修建更大的候機樓和更長的跑道。1962年,啟德機場新的候機樓投入使用,1970年4月11日,迎來第一架波音747的航班。並且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儀錶著陸系統ILS,讓飛機在惡劣天氣下降落13跑道。

90年代啟德機場已經位列世界三大機場和最大貨運機場,啟德面臨超級飽和狀態。

加長跑道,迎接更大的飛機。啟德機場的跑道從1300米加長到2200米,填海增加到2500米。

1975年再被填海擴展成3,390米,當時有31家航空公司在香港經營。1970年代初起,皇家空軍已不再使用啟德機場,啟德成為全民用機場。

70年代,英國的「堪培拉」輕型轟炸機駐紮啟德機場。

70年代,英國的的「火神」轟炸機駐紮啟德機場。

跑道不夠可以填海,但跑道旁的山可不能移走。對於落地速度更快的噴氣機來說,降落啟德機場就像噩夢。

啟德機場位於三面環山的市中心,周圍高樓密布,空間狹小,只有一條跑道探入海中,也就是傳說中的"13/31跑道"。

一架波音747穿越九龍城上空。

由於香港的盛行風為東風,絕大多數時間都要使用13跑道降落。

飛機在九龍半島居民樓上空盤旋排隊,緊貼著旺角、土瓜灣的樓房開始下降,站在樓頂上彷彿能夠伸手摸到飛過頭頂的飛機,巨大的雜訊令人緊張得透不過氣。

居民們從陽台上伸出一根竹竿,似乎就能將飛機捅下來;飛機上的乘客,把手伸出去彷彿就能夠到樓頂上密密麻麻的電視天線。

飛過旺角大球場時,球場上雙方隊員都看得一清二楚;甚至有時可以從機艙窗戶清楚看到居民家電視播放的節目。

飛機似乎總是貼著房屋樓頂飛行,一會兒不見了,一會兒終於又從樓房中露出頭來,一邊下降一邊轉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沖入大海。

飛機在格仔山大側拐時(黃色線條位置),高度不足300米,離著陸點只有2.6公里。

在九龍仔公園附近的小山崗上的格仔山,是座導航台,塗以紅白兩色,晚間燈光照明,飛機在這裡轉向。

協和超音速客機也時常訪問啟德機場

由於複雜的機場地形,飛啟德機場是極具挑戰性。在北京機場落地,20公里遠就可以對正跑道,「悠閑」地落地,而啟德機場的13跑道是非直線進近,從長洲島NDB做穿雲17海里,便到了九龍上空,在進近航線的末段,距地面約200米時,要求飛行員用人工操縱飛機作一個向右47度的急轉彎落地。

如果遇到氣壓低水汽飽和是,機翼產生的激波水霧和尾流,飛機就像在空中漂移。加上周圍山勢的氣、雷雨和讓風切變,讓啟德機場有「世界最危險機場」之稱

從31號跑道起飛的波音747

使用31號跑道向九龍城方向起飛也是奇觀之一,當飛機向鯉魚門方向滑行至跑道末掉頭準備起飛時,飛行員眼前只有前方數以千計的高樓大廈,和海拔400米高的獅子山和筆架山。

飛機剛剛離地,機長便要將爬升不久的飛機向左轉,躲開前面的山。用31跑道起飛,受到九龍城高樓大廈的限制,所以實際滑跑距離比13號跑道短,對飛機起飛爬升率的要求更高。

因此,原定由13號跑道滿載起飛的飛機,如果在起飛前因風向改變而需要改用31號跑道,就需要返回機位,卸掉部份貨物,減輕重量讓飛機有較高的爬升力。

這讓飛啟德機場的航空公司,只會派經驗豐富的機長來執行,而且會不定期在模擬機上檢查這些機長的落地動作,保障飛行安全。

如今,這座曾今名噪一時的機場,已經機去樓空,在它西邊30公里的赤鱲角機場,已經成為亞洲的超級樞紐。

本文首發於網易航空微信公眾號(ID:wyair163)

作者:FEI

有態度航空,請出示登機牌


推薦閱讀:

南航怎麼寫表揚信?
真正的空中巴士 未來馬航A380能載700人
在中國,學習航空的出路?
如何評價日本三菱重工的MRJ支線客機?
國航的十個飛行大隊 前世今生你都知道嗎?

TAG:航空 | 香港 |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