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頭上行走——《生成課程》一書給我的啟示

作者:玲子

玲子老師:紮根農村幼兒園一線工作三十年,被評為市骨幹教師、市學科帶頭人。

響應知友們的要求,專欄即日起邀請玲子老師分享自己的工作、管理經驗以及讀書反思,負責幼兒園課程、遊戲等領域~

在石頭上行走——《生成課程》一書給我的啟示

在《生成課程》一書的篇尾,約翰說:每一塊石頭都是個別的,兒童在走過每一塊石頭時,體驗並學習到石頭的多樣性,才能發現如何調節自己的身體,保持平衡。通讀這篇著作後我發現,不僅是兒童要學會在石頭上行走,我們老師也要學會在石頭上行走,去了解幼兒,並學習去調節課程使之適合每一個幼兒的發展。作為園長,必須去認真研究教師,通過園本培訓,促進每一位教師的個性化成長。在石頭上行走,是連續不斷的掌握平衡的藝術,在行走過程中,我們不斷地磨合,追求適宜性,即所謂「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生成課程》的兩位作者伊麗莎白(貝蒂)·瓊斯博士和約翰·尼莫博士是美國太平洋橡樹學院的資深教授。本書沒有闡述系統的課程理論,而是創造性地、生動地展現了美國西部的一個兒童日托中心,一年中實施生成課程的一個動態過程的完整實錄。這一過程,是教師與教師、教師與日托中心主任之間的有關課程的思想和實踐不同觀點的碰撞、交流和理解的過程,也是一個對生成課程實踐的探索和反思的過程。讀者可以從這些鮮活的文字敘述中,去領會生成課程的含義,該文作者在中文版序中也表明了自己的觀點:我們從來沒有試圖通過《生成課程》向人們提供一種固定的課程模型,這本書只是通過老師們的故事,向大家描述他們是如何努力使課程對孩子們在他們具體而獨特的環境里產生的想法、事件和問題相呼應,教師真正的成長不是來自於對某種新課程或模式的簡單移植和模仿。因此,我想更多地從文中的具體事例中去提煉出對我有啟示的教育理念,並且試圖通過我的努力,來引領我們的老師和幼兒更具個性化的成長。

把兒童說的話當回事情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家長表現得尤為突出,有時老師也難做到這一點,隨便打斷孩子的話、對孩子的話不予理睬,將孩子的想像視為異想天開,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尊重孩子的感情,對孩子敘述的經歷表現冷淡都是常有的事。在這樣的成人口中,經常會出現:「小孩子懂個啥」、「小孩子到一邊去」、「小孩子不要問這問那」、「小孩子的話怎麼能信呢」等……這一切都是因為成人缺乏耐心,對孩子的年齡特徵未能正確把握的緣故。

一個葬禮:

本書作者提到了生成課程生成的來源是多方面的,但這不同的方面可以歸為三個源頭:來自兒童,來自教師的選擇,來自教師與兒童的討論與協商。在第十一章的教員會議中,有老師提出「不管兒童是否需要英雄,我自認為他們需要,我們將慶祝馬丁·路德·金的生日。」圍繞該話題,老師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這是對他們的歷史和價值觀的一種紀念,他們不想剝奪讓孩子參與這些事件的機會。為此,他們講述馬丁·路德·金的故事,齊唱《我們決不動搖》的歌曲,孩子們全神貫注,神情肅穆,似乎在他們自己年幼生命中也感染了這種精神。當老師在為小朋友記錄下所說的話時,有一名幼兒激動地揮舞著手臂說:人們出生時有一個生日,當人們死掉時,有一個葬禮。我們必須為金博士舉行一個葬禮,把花放在他的墳墓上,這樣他會知道我們在為他的被殺而悲傷。另外一名幼兒說:我們要為他樹一個很大的墓碑,因為他是一個重要人物。這時,老師認真的傾聽著孩子們的話,並且附議:「你們說得對。熱愛他的人們要在石頭上寫下一些話。想想看,你想在金博士的墓碑上寫些什麼呢?」奧爾瑟說「要寫『親愛的馬丁·路德·金,我們愛您』」。羅比說:「然後我們大家都來簽上自己的名字」。

接下來,孩子們開展了相關葬禮與墓碑的活動。他們在有柵欄保護的地方做了墓地,並且用一些材料來裝飾墓地,然後豎墓碑,在上面寫上要對馬丁·路德·金說的話,簽上自己的名字等等。

從以上活動中,我們完全能理解什麼是生成課程,更讓人感動的是老師們對孩子們想法的尊重,他們真的把孩子說的話當回事情,並去理解他,支持他。在這個時候,老師們要做一個忠實的書記員,而不是編輯。不要去刻意糾正孩子的語法錯誤,要尊重孩子所說的內容,這樣才能為兒童展示語言和信念的多樣性提供舞台,而不是引出他自己的權威性意見。

一段文字:

該段落的描述讓我聯想到在蔣雅俊撰寫的《論終身教育視野中的幼兒教育》一文中所看到的一段文字:兒童的生活和兒童的世界是充滿著個人興趣的世界,不是事實和規律的世界。兒童的生活是探究的、遊戲的、藝術的、童話的、夢想的、詩性的,是轉變的、生長的。脫離幼兒生活的東西既不能為幼兒所理解,也不符合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於是,日托中心的老師和孩子們才生成了這樣的課程:南瓜地,藏和找,蠟燭時光,影子和手語,尋找隱藏的物體等。勿庸置疑,這些名稱,也打開了成人童年記憶的閥門,我們從事幼兒教育多年的人都會明白,其實這些才是孩子們真正喜歡的活動,也才是最易為孩子所接納的課程。只有把孩子的話當回事,把兒童看作是兒童,並且力求幫助兒童過他應有的生活,我們的幼兒教育才是真正適合幼兒的教育,才能讓幼兒獲得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一種認可:

這是老師們在交流討論「慶祝生日」這個話題時所產生的思維碰撞。有一位老師班上有一位叫馬克的孩子的家庭是耶和華見證會教徒,老師在與其家長談論中了解到,他們家有嬰兒洗禮和婚禮儀式,但不慶祝生日,因為你出生的那天不是你的選擇——這只是事物的自然順序的一部分。「我開始思考,我們怎麼慶祝那些我們以個體的形式所取得的成功,怎麼慶祝我們以集體的形式進行的創造。我在考慮用什麼方式來交流幼兒創作的特別的繪畫作品或他們使用的特別有趣的詞語等。這樣所有的兒童對我們的共同生活所作的貢獻都能得到承認。」桑德拉的觀點很快得到了幾位老師的響應。我也有同感,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把孩子只當作孩子看,他們每天都在變化著,成長著,創造著,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驚喜,所以我們也應該感謝他們。

在這本書的第十六章中,有一段加框文字:把兒童和成人個體作為一種資源。一個5歲的正在挖掘泥土的孩子興奮地叫起來:快來看哪,我發現了一些東西。有人問:是石頭嗎?他回答:我想不是,上面有洞,可能是一塊恐龍骨頭。另一位幼兒說:恐龍骨頭會這麼小?這個時候有個幼兒建議他:你去給貝瑟尼看看,他對骨頭很感興趣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創設並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其實,在幼兒園裡,每個孩子和成人都是課程的資源之一,遺憾的是我們往往視而不見,特別是對孩子。

一首詩歌:

如 果……

——帕米拉·霍克

如果我能——

問我自己想問的問題,

實驗我的想法,

親身體驗身邊的事物,

與他人分享所找到的答案。

如果我擁有——

充分的時間,

踩著我自己特殊的節奏,

事物可以變化,

在一個富足的空間。

如果你能成為——

一位有耐心的朋友,

令人信賴的嚮導,

探索的同路人,

學習的夥伴;

那麼我將——

探索整個世界,

發現我的聲音,

並告訴你我所知道的一切,

以一百種語言。

這首在「兒童的一百種語言」展覽會上,由帕米拉·霍克參考萊拉·甘第尼和馬拉古齊兩人所提供的寶貴意見所作的詩,提醒我們注意瑞吉歐的教育觀點:尊重和幼兒有關的每一件事,把幼兒看作和任何人一樣的獨立個體,尊重幼兒的想法,接納幼兒的個別差異,感激來自幼兒、老師、家長以及社區的任何微小貢獻。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3MGdaQWN2RU1wWk5yWTlpOXgzU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願意當幼兒教師的N個理由
當男幼師是怎樣一種體驗?
新開的幼兒園春季如何招生?
杜絕虐童:原來楚喬和梅長蘇早有高招!
現在的幼師行業問題這麼大嗎?

TAG: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学 | 幼儿园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