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故事︱「學生思維」又來害你了!所以你總擔心實習沒人帶!

凱凱是燕山大學研一的學生,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工業設計專業,她來應聘我團隊的設計實習生。

在面試過程中,凱凱表達很流利,提交的作品也很多樣化,還表現了對我們這個工作機會很感興趣。

在面試的最後一個環節,我照例問,「你有什麼問題要問我么?」

我預期她會問一些關於面試分幾輪,目前設計團隊有幾名成員,如何分工之類的話題。沒想到她卻連連問我,「請問我入職之後有人帶么?如果有人帶,我覺得會更容易上手一些。如果沒人帶,我會有點擔心……」

類似的問題,如果只問我一次,我還可以理解,這是人之常情么。但凱凱連問我三次,簡直讓我大跌眼鏡。

你讀設計已經讀到研究生了,還擔心沒人帶,是對自己的設計能力沒有信心么?

你不知道在社會這所「大學」里,不能指望別人的引導和幫助,更看重自學和自悟么?

你都快要步入職場了,還像一名小學生那樣,以為會有一個老師天天嘮嘮叨叨、耳提面命、手把手教你做這做那麼?這種「學生思維」「依賴思維」究竟要陪伴你到什麼時候?

不管怎樣,我還得認真回復這個問題。

「我們設計團隊目前有7個人,3名正式員工,4名實習生,大家一起分工協作。如果你可以入職的話,我們有必要的培訓,內容是關於公司和產品的,之後的工作內容會由老員工分派給你,你可以隨時和大家交流,但更多的,其實要靠自己……」

聽了我的介紹,凱凱很高興,連連說,「有人帶就好了,這我就放心了……」

其實,有凱凱這種想法的大學生求職者並不佔少數。

琦琦是西安交通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的研究生,她也來應聘我們運營設計師一職。她出身名校,本科之後工作了2年,又脫產讀研的,下學期研二。

她在面試中也反覆問,「入職後有人帶我工作么?如果沒人帶,我怕自己做不好……」

無論是凱凱還是琦琦,她們在面試中都體現除了一個明顯的問題——「學生思維」!她們總覺得職場和學校里是一樣的,會有一個導師告訴你該做什麼,該怎麼做。

但事實上,大多數公司都沒有明確的導師制,即便有培訓也只有關於公司簡介、產品簡介和規章制度之類內容的培訓。新人入職之後的成長和進步,更多地要靠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要靠自己的自學和悟性,再也不能指望職場會像學校一樣會有人手把手「教」你。

再說,像設計這種崗位,本來就是靠天分、靠創造力、靠想法致勝的,拼的就是個人能力,即便有前輩指導,也只是方法論,更多地要靠自己實踐和摸索。

如果你在職場中可以遇到一名很nice的導師,她願意教你一些工作方法,願意為你傳授一些公司內外部的相處之道,那麼,恭喜你,你實在是太幸運了,這種境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唯有好好珍惜、好好努力。

如果你的工作中沒有導師帶你,一切都需要自己摸爬滾打、探索試錯,這也相當常見。

遇到這種情況,你無需覺得自己很悲催、遇人不淑。現在互聯網那麼發達,你有那麼多渠道可以自學成才,何不放開眼光,找一些跟自己行業、專業相關的課程或是書籍,好好專研下去呢?多學一些方法論和技巧,並把這些技能應用在自己的實踐中,這樣不好么?

可能求職者們總是認為自己剛進單位,是個新人,要慢慢學習,慢慢適應。但對於企業來說,招一個人就意味著成本,進入到崗位就意味著要能夠開展工作。用人部門肯定是希望「招之能用,用之見效」,而不是給你分配一個老師、通過漫長的時間來教導你。就像老話里說的那樣,「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單位不是學校,沒有義務來幫你補課,特別是對於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用很長時間和大量資源來帶新人,這顯然不現實。

所以,大學生們在求職時一定要充分做好準備,一是經驗、技能上的準備;二是心態上的準備,即便用人單位明天就通知你入職,即便你入職之後沒人手把手帶你,你也要保證自己笑對一切,「來之能戰」。

親們,我的公眾號是@面試求職那些事(woizhishi),已經原創了100多篇求職文章,幫助大學生和職場新人快速找到心儀的工作,歡迎關注。謝謝。


推薦閱讀:

剛加入項目組的實習生,大概需要多久可以熟悉項目到進行開發?
實習小白如何攬活,如何跳出打雜的惡循環?
微軟實習生入職時間距離收到offer多久?

TAG:面试 | 求职 | 实习生 |